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明确56份来自四川的杂交稻组合对广西稻瘟病的抗性,为合理引进、布局新品种及综合防治稻瘟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岑溪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的56份杂交水稻组合进行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参试组合中,对广西稻瘟病表现中感的组合3份,分别是中优177、川香3号、辐优838,占鉴定总数的5.36%;表现感病水平的组合13份,占鉴定总数的23.21%;其余40份均表现高感稻瘟病,占鉴定总数的71.43%。【结论】56份杂交稻组合对广西稻瘟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且大部分达高感水平,这些组合只适宜在非病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56份来自四川的杂交稻组合对广西稻瘟病的抗性,为合理引进、布局新品种及综合防治稻瘟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岑溪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的56份杂交水稻组合进行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参试组合中,对广西稻瘟病表现中感的组合3份,分别是中优177、川香3号、辐优838,占鉴定总数的5.36%;表现感病水平的组合13份,占鉴定总数的23.21%;其余40份均表现高感稻瘟病,占鉴定总数的71.43%。【结论】56份杂交稻组合对广西稻瘟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且大部分达高感水平,这些组合只适宜在非病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对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的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利用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水平,可有效指导抗病育种的开展。本研究利用24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2007年至2010年采集自云南籼稻和粳稻区共379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Pi9和Pi5可在籼稻和粳稻区使用;Pik-h、Pita-2、Piz-5、Pita和Piz基因只能在籼稻区使用;Piz-t和Pi20基因仅能在粳稻区使用。对2个基因的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毒性系数和抗性互补系数分析表明,Pik/Pi7、Piz/Pi9和Pi1/Pikm等3对基因的组合可作为籼稻区的有效抗源组合;而Pi1/Pik-h、Pi5/Pi9和Pi9/Pi20等3对基因的组合可作为粳稻区的有效抗源组合。群体致病性分析表明,绝大部分的抗性基因在云南已经失效,需发掘新的抗源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七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个恢复系为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细胞核相同的背景下,不同细胞质对稻瘟病三个生理小种的抗性是存在差异的;(2)不育系和恢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在其杂种后代的遗传表现是显性或部分显性,此结果提示育种工作者在选育水稻抗稻瘟病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不同的细胞质,并注意胞质和胞核之间的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2S、M76A、闽香A、明兴A、延源A、福丰5A和福香1A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抗病性;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苗瘟的抗病性及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的抗性频率。【结果】M76A、明兴A、延源A、福丰5A及福香1A对苗瘟的抗性频率均大于75%,其中M76A、福丰5A、福香1A对叶瘟、穗颈瘟也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而明兴A、延源A较感叶瘟和穗颈瘟,12S、闽香A较感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明兴A、延源A、福丰5A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I34.1、I24.1、I36.1和I35.1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高,而M76A、福香1A分别对I24.1和I36.1菌株的抗性频率较低,12S对I34.1和I36.1 2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闽香A对I34.1、I36.1和I35.1 3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结论】M76A、福丰5A和福香1A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较强,可作为抗瘟育种的候选亲本;明兴A、延源A、12S和闽香A则应与抗病性较强的恢复系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6.
宁夏水稻抗源品种及品系抗稻瘟病基因型分析(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用清泽的一套已知基因鉴别品种和4个日本鉴别菌系,结合宁夏的4个辅助菌株,对我区经田间抗病性鉴定表现抗病的品系进行抗病基因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重庆自育水稻骨干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及其抗病基因分布情况,为高效选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提供优质亲本.[方法]采用病圃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地区自育的73份水稻骨干亲本稻瘟病抗性进行鉴定,并利用Pi2、Pi5、Pi9、Pi-kh、Pib、Pita和Pi-km17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其基因型进行检测以分析抗病基因分布和聚合方式.[结果]73份水稻亲本中,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为高抗和抗病的亲本(42份)占57.5%,携带抗病基因的水稻亲本(49份)占67.1%,其中仅携带1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18份,表型高抗的有1份,表型抗病的有7份,抗病比率44.4%;聚合2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18份,表型高抗的有4份,表型抗病的有6份,抗病比率55.6%,聚合3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9份,均表型抗病,抗病比率100.0%;聚合4个抗病基因的亲本有4份,表型高抗的有2份,表型抗病的有2份,抗病比率100.0%;不携带检测基因的亲本(24份)占32.9%,其中表型高抗的有3份,表型抗病的有8份,抗病比率45.8%;抗病基因Pi2、Pi5、Pi-kh、Pib和Pita在携带抗病基因的水稻骨干亲本中分布频率不同,分别为13.7%、31.5%、31.5%、37.0%和19.2%;未检测出含抗病基因Pi9和Pi-km1的亲本,也未检测到同时携带抗病基因Pi2、Pi5、Pi-kh、Pib和Pita的亲本.不同水稻亲本携带抗病基因不同及聚合方式不同,抗病表现均存在差异.[结论]基因聚合可有效提高亲本的抗病性,但基因聚合后抗病比率并非简单地叠加,应从中筛选田间抗病较强的亲本作为抗稻瘟病育种的候选亲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广西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挖掘抗瘟基因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对广西野生稻进行稻瘟病混合菌株(ZA1、ZB1、ZB15和ZC15)接种,调查不同野生稻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级别,统计抗感材料,并依据抗病材料地理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188份、抗穗颈瘟材料9份,占比分别为11.85%和0.58%;从药用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73份、抗穗颈瘟材料5份,占比分别为36.68%和2.54%;从普通野生野和药用野生稻中分别鉴定出兼抗叶瘟和穗颈瘟的材料9和4份,占比分别为0.58%和2.03%.贵港和梧州等地是广西野生稻抗稻瘟病材料最多的地区.[结论]广西野生稻抗叶瘟资源较丰富,但抗穗颈瘟或兼抗叶瘟、穗颈瘟的资源较匮乏,需进一步挖掘抗穗颈瘟及兼抗叶瘟和穗颈瘟材料.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4个病鉴点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长优2号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长优2号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表现为抗(R)至中感(MS)之间,综合评价为中感;而对照Ⅱ优明86和Ⅱ优3301对叶瘟的抗性表现为感(S)至高感(HS)之间,对穗颈瘟的抗性均表现为高感(HS),综合评价为高感。说明长优2号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Ⅱ优明86和Ⅱ优3301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回交并结合抗病基因同步跟踪鉴定的手段,把在云南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3个抗稻瘟病基因Piz,Piz-t,Pi25(t)导入到粳型杂交稻育种材料南29恢复系、H14中,获得了BC4F3代抗病基因纯合单株,通过测配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恢复系具有强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稻瘟病严重威胁黑龙江省水稻的生产,选育和利用抗瘟品种是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了解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有效性,为黑龙江省稻瘟病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秋季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134株水稻单孢菌株,采用病原物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50个水稻主栽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杂交稻亲本及32份抗源抗稻瘟病基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有重要意义.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9、Pi-2、Pi-kh和Pi-km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2份(23份恢复系和29份不育系)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结果表明:52份亲本材料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和Pi-2(Pi-Z5),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5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32份抗源的检测结果表明:32份抗源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12份含有Pi-2(Pi-Z5),3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  相似文献   

13.
抗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稻瘟病的不育系谷丰A与优质强优势恢复系新恢16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稻新品种谷优16。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优,2010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谷优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影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对空育131、垦稻12和松粳9号等黑龙江省部分优势品种进行抗瘟性改良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生产调查和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稻瘟病爆发的原因、品种改良的前提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常规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具体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RGA-PCR方法进行水稻抗瘟基因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8对RGA引物对LTH近等基因系品种进行PCR扩增,其中11对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将扩增到的33个特异性片段回收并进行重扩增,有11个片段产生单一条带。选择2个片段HS-1和HS-19进行探针标记。经Southern杂交发现。探针HS-1在含有Pi—ta^2抗瘟基因品种F-128—1、NO4中有特异杂交信号,表明该片段可能与抗瘟基因Pi—ta^2连锁或是其一部分。对特异性片段HS-1进行克隆、测序,全长为478bp,与Mago等从水稻中克隆的一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29有95%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水稻品种在生产栽培上的合理布局和品种搭配提供依据,2005年和2006年对贵州省湄潭县部分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湄潭县推广的22个水稻品种中没有表现抗病的品种出现。最好的抗性表现也只达到中抗,其中福优325和川香优6号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2年均为中抗),其抗性比较稳定,可在稻瘟病综合防治中作为抗病品种布局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选用分属于4个不育系的水稻杂交组合的亲代与子代,对7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性遗传系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抗与中抗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表现为高抗;高抗或中抗与高感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都表现为中抗,呈不完全显性;而感病亲本间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均表现为感病.针对珍汕97A抗瘟性差的弱点,分析了提高不育系抗瘟性的两条途径:选用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和改良核质遗传的抗瘟性.指出了提高母本抗瘟性的重要性,品种抗性基因鉴定、当地优势小种调查的必要性及计算机在杂交稻亲本优化组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川谷A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对其测配的4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抗性鉴定,表明川谷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同时,对48个组合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大小排序是每穗总粒数(0.6995)>有效穗(0.6307)>结实率(0.5064)>千粒重(0.2577)。因此,利用川谷A配组杂交稻组合时,应在保证每穗总粒数的前提下,着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了21个籼稻不育系对4个稻瘟病菌株和12个不育系对3个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认为目前生产上及近年育成不育系的抗病性较弱,但不同菌种的致病力、不同不育系及不同胞质之间抗性差异极显著。提出不育系抗性改良仍是目前杂交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改进核基因型是抗病性改良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晰水稻抗瘟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广谱、持久抗瘟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利用25个稻瘟病鉴别品种(系)和20个水稻品种(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对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抗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多态性进行聚类比较分析。【结果】以单孢菌株接种的抗性表型聚类,取相似系数0.45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分为A、B两大类;取相似系数0.618,A、B两大类又分别可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亚类。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聚类,取遗传相似系数0.62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归Ⅰ,Ⅱ两类,这两类明显地趋向籼粳两亚种划分;取遗传相似系数0.783时,类群Ⅰ又可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亚类,类群Ⅱ又可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等7个亚类。用抗感单孢稻瘟病菌表型聚类,倾向于抗谱相似的聚为一类;按RGA 相似性聚类,倾向于遗传背景相近的聚为一类。对于抗病频率低或是抗病频率高的品种两者类与类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总体看来类与类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在抗稻瘟病育种方面,对亲本材料进行单孢菌株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亲本抗性遗传背景,从而避免同一抗源反复使用,还可以丰富培育品种的抗性遗传基础和延长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