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苓室外露天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属多孔菌科猪苓属。在我国,猪苓主要产于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等省。近年来,山西、浙江等地对猪苓进行人工栽培已获成功。猪苓味甘、性平、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小便不畅、尿急尿频、急性肝炎等疾病。近年来,经药理、药化和临床试验证明,猪苓多糖体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刺激剂,能显著地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因此,猪苓场应选择在气候凉爽的山林地带;土壤以砂壤或砾壤土较好;土质要求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含水量在35%~55%为宜,不宜过湿;其坡度以30~6…  相似文献   

2.
猪苓的白色长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形成厚实可剥的菌丝块。猪苓生长菌丝可形成锁状联结、顶端膨大,菌丝真径0.95~2.80um,适宜生长条件为20℃、pH4。振荡培养下,形成15~20um大小的菌丝块,颜色如潜伏其菌核的灰黄色。在6种生长原木上,猪苓形成菌丝块大小为3~5um。在PDA培养基上猪苓与蜜环菌混合培养比单独培养的菌丝粗,菌丝密度大,在原木上,猪苓菌丝与蜜环菌菌丝形成共生联结,同时在与蜜环菌紧连的菌丝块边缘,有多点状的自我防御结构。木质素降解活性检测表明,4个菌株中的A、B、C使澳酚蓝脱色后的吸光度为0.0635~0.0902,而菌株D的活性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品种中猪苓3号和猪苓8号综合表现较好,值得试验推广;栽培技术上,应选择阴坡密林腐殖土种植,种植时间适当提前;管理上,前期保湿防大雨冲淋,夏季防干旱和高温,冬季保温防冻。  相似文献   

4.
<正>一、栽前准备1.培育蜜环菌菌枝。猪苓生长周期较长,种苓需3年,商品苓一般需4~5年。要求在生长期内,均有丰富的营养供给。因此,供蜜环菌生长的树棒每窝5根,长50~60厘米,直径8~10厘米,如果以培养商品苓为目的,菌材直径要求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长白山区野生猪苓的系统研究,从栽培场地的选择、种核选取、栽培方法、栽后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适宜长白山区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的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猪苓菌丝生长的伴栽菌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蜜环菌与猪苓的伴栽搭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同一种猪苓菌丝受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处理后的生长状况。[结果]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处理的猪苓菌丝生长情况明显不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丝生长速率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有差异,生产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分布较广的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菌丝的培养特性和猪苓菌与伴生菌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等研究进展,其生长发育过程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等阶段,伴生菌和碳源是影响猪苓菌核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固体培养中,25℃、黑暗和中性偏酸的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蜜环菌和猪苓菌为复杂的共生关系。可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高产杂交稻组合在示范区种植表现,提出了超高产杂交稻在贵州省中低海拔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猪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乡 《农村百事通》2007,(10):33-33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猪苓菌培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猪苓菌的形态结构、适生条件、营养特性、培养基配方、适生树种及猪苓菌与伴生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和诱导猪苓菌丝扭结形成菌核的相关因子,以期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甾体含量为主要指标,以菌丝体生长量及多糖含量为辅助指标,对液体悬浮法生产猪苓甾体所需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合猪苓菌丝甾体化合物积累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8.0 g.L-1,酵母膏4.0 g.L-1,磷酸二氢钾1.00 g.L-1,硫酸镁1.00 g.L-1,维生素VB10.1 g.L-1,1%羟甲基纤维素钠10 mL.L-1;在此培养基中每瓶所得菌丝体干重得率为2.050 g,干菌丝体及发酵液中甾体含量分别达到3.864 mg.g-1和37.68 mg.L-1;同时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和发酵液的猪苓多糖含量分别为11.542 mg.g-1和58.85 mg.L-1。  相似文献   

12.
猪苓在玉米粉、麸皮、蔗糖、酵母膏、KH2PO4、MgSO4综合培养基上,菌丝长势较好且干重较高.尤以配方⑧为最好,其菌丝干重与其它配方菌丝的干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3种碳源培养基对纯培养猪苓菌丝生长及胞外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培养基对猪苓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在麦芽糖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生物量大;在麦芽糖培养基中蛋白酶活性较高;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类所表现出的活性变化规律是否与猪苓菌丝的共生型真菌特性有关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猕猴桃市场需求和种植规模的扩大,其种植区域正逐步由山区向中低海拔地区发展。中低海拔地区猕猴桃栽培具有土壤肥沃、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便于规模化成片发展等优势,同时也存在雨季易渍水、夏季高温强光等不利因素。中低海拔地区猕猴桃栽培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一是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园地;二是生长季节搞好树盘覆盖,以有效调节地温、减少蒸发;三是盛夏适度遮荫,以避免高温强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落叶落果,提高果实品质。其它如建园基础工作、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也须到位,才能保证丰产稳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猪苓的栽培水平、规范种植技术,在科技服务过程中,深入汉中市猪苓人工栽培集中产区留坝马道镇、略阳县五龙洞镇、汉台区河东店镇等地,开展了猪苓人工高效栽培技术调查,从猪苓栽培的场地选择、苓种选择、菌材与蜜环菌的准备、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方面对汉中市猪苓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猪苓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通过深层增氧加湿和自然供养供湿及与单、双层菌材不同排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寻找猪苓高产栽培技术因子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以菌材双层排列与深层增氧加湿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最佳,并在不同因素不同水平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并深度开发猪苓制品,采用膜分离技术将猪苓微粉提取液按膜孔径大小分离浓缩,对各截留段分离液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干燥,测定各截留段冻干粉得率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猪苓微粉提取液按分离膜分子量大小被分成8段膜分离提取液,平均膜通量为6.93L/m~2·h。分子段UF100猪苓微粉冻干粉得率最高,为1.05%;UF5得率最低,仅0.07%。NF400与UF10的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1.12%和88.00%;NF200以下总糖含量最低,为34.15%。药材中UF100的冻干粉总糖含量占比最高,为0.76%;NF400次之,为0.35%。  相似文献   

18.
研究3种不同氮源(蛋白胨、硝酸钠、硫酸铵)对长白山鸡爪苓菌丝体生长及其胞外蛋白酶、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氮源对鸡爪苓菌丝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菌丝体生物量大;鸡爪苓菌丝体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达到最高;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在3种不同培养基中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