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索藏鸡最佳饲养模式,试验选择50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藏鸡4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采用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方式饲养,测定其产蛋性能、常规品质和常规组分,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蛋重指标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均显著高于散养(P0.05);产蛋率笼养和圈养高于其他模式,散养最低;破蛋率笼养、网上平养和圈养较低,散养最高;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地面平养、圈养和散养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蛋白高度地面平养与其他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鸡蛋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蛋壳比例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蛋清比例散养最高,地面平养最低;蛋黄比例笼养和网上平养最低,地面平养和圈养最高;粗脂肪含量笼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散养最低;粗蛋白含量散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而笼养最低。说明不同饲养方式下藏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网上与地面平养四川白鹅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刘杰  何大乾  刘安芳 《中国家禽》2013,35(12):33-36
为探讨饲养方式对四川白鹅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的四川白鹅100只,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采用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饲养。饲养至70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4只、每个组共20只鹅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并比较其屠宰及肉质指标。结果显示:网上平养四川白鹅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5);地面平养与网上平养四川白鹅肌肉物理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网上平养四川白鹅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地面平养(P<0.05),而干物质含量、钙含量显著低于地面平养(P<0.05)。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优质肉鸭最优饲养技术方案,提高优质肉鸭饲养的经济效益和品质,本研究选择900只1日龄优质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采用地面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在70日龄进行屠宰性能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网上平养肉鸭的屠体重较其他2种饲养方式有显著提升(P<0.05);网上平养的全净膛重与半净膛重、头脚重、胸肌重与笼养无显著差异,但其半净膛重、头脚重、胸肌重、腹脂重高于地面平养(P<0.05);网上平养的腿肌重与其他2种饲养方式无显著性差异;网上平养肉鸭的胸肌中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种方式显著提升(P<0.05),在腿肌蛋白质含量上三者差异不显著;网上平养肉鸭的腿肌脂肪含量高于地面平养(P<0.05),而3种饲养方式的胸肌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胶原及水分含量与笼养相比在胸腿肌中差异不显著。可见,优质肉鸭采用网上平养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探讨了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艾维茵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死淘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4~6周龄段各周,网上平养比地面平养体增重分别提高16.32%、12.92%、1.05%,差异显著(P≤0.05);整个饲养周期全程饲料转化率网上平养较地面平养显著降低3.57%(P≤0.05);屠宰性能除半净膛率外,其他各项指标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死亡率除第3周外,饲养全程各周龄网上平养相对于地面平养显著均低,差异极其显著(P≤0.01);经济效益分析,网上平养比地面平养每只鸡净赢利增0.28元。结论,艾维茵肉鸡网上平养显著优于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5.
饲养方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饲养方式对番鸭产蛋后期繁殖性能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网上竹栅平养平均产蛋率(37.25%)显著高于地面平养(33.15%)(P<0.05);网上平养种蛋合格率(95.43%)和地面平养(95.34%)差异不显著(P>0.05);而地面平养受精率(96.28%)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83.56%)(P<0.01);地面和网上平养存活率分别为99.96%和100%,差异不显著(P>0.05)。经比较分析,采用网上平养可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7日龄的Ross 308白羽肉鸡504只,3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厚垫料平养、笼养和网上平养,2个饲养密度分别为12(正常密度)和16只/m2(高密度),共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显示:1)饲养方式极显著影响7~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P<0.001)。7~28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为垫料平养>笼养>网上平养,平均日增重为垫料平养>网上平养>笼养,料重比为网上平养<垫料平养<笼养。29~42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垫料平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平均日增重笼养显著高于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 P<0.05),料重比笼养<网上平养<垫料平养。在7~28日龄,高饲养密度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在29~42日龄,高饲养密度则有提高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0.050.05),且垫料平养的高饲养密度肉鸡的腿肌pH1最低。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都会影响肉鸡生长性能,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在垫料平养和网上平养方式中提高饲养密度会对腿肌肉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育雏方式对黄羽肉鸡育雏效果的影响,分别选用桂凤鸡(试验1)和882黄鸡(试验2)1日龄公雏各1 080只,设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进行饲养比较试验。结果:1桂凤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2桂凤鸡网上平养组和立体笼养组体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体重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3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低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4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相比较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能减少疾病发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黄羽肉鸡养殖场适宜采用网上平养育雏。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和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出栏时间显著早于平养模式的肉鸡(P0.05);与平养肉鸡相比,笼养肉鸡平均出栏重、料肉比和药费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笼养肉鸡的平均料肉比也显著低于网养肉鸡(P0.05);与网养和地面平养肉鸡相比,笼养肉鸡只利润和欧洲效益指数略有提高(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对灰雁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灰雁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粗蛋白质及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4.0%、15.0%、16.0%及11.0、12.0、13.0 MJ/kg,选取450只28日龄灰雁,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灰雁,每组饲喂1种日粮。预试期12d,正试期80d。结果表明:(1)代谢能为12.0 MJ/kg组灰雁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代谢能为11.0和13.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4.0%组灰雁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蛋白质水平为15.0%组(P0.05);(2)代谢能为13.0 MJ/kg组灰雁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代谢能为11.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6.0%组灰雁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14.0%组(P0.05)。(3)代谢能为11.0 MJ/kg组灰雁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低于代谢能为12.0和13.0 MJ/kg组,代谢能为13.0 MJ/kg组灰雁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代谢能为11.0和12.0 MJ/kg组(P0.05);粗蛋白质水平为14.0%组灰雁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低于粗蛋白质水平为15.0%和16.0%组;综合得出,日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灰雁的末重、腹脂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过高的代谢能水平增加腹脂率,增加饲料成本;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灰雁的末重和血清尿素氮影响显著(P0.05);推荐5~16周灰雁的蛋白质水平为15.0%,能量水平为12.0 MJ/kg。  相似文献   

10.
网上平养肉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网上养鸭的优势性,本试验采用地面平养为对照,分别对两种饲养方式下肉鸭成活率、增重、耗料量、采食量及料重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网上平养成活率比对照组高4.3%;网上平养的全程增重和育成期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全程耗料量而言,网上平养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网上平养的料重比(1.98)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2.14)。总体结果表明,网上平养的饲养效果比地面平养好。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中国大陆最早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Guangdong/SS/94(H9N2)(缩写为SS株)和1998年大流行时期分离的H9N2亚型AIVA/Chicken/Shanghai/F/98(H9N2)(缩写为F株)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PF鸡体内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途径特性比较后发现,F株在4周龄SPF鸡气管中的复制能力高于SS株,F株可以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SS株不能经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取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得知,F株和SS株的HA和N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是96.6%和98.1%;HA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是PARSSR↓GL,但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即166位N(F)→D(SS)、198位A(F)→V(SS)、217位V(F)→I(SS)、335位G(F)→R(SS)、504位L(F)→S(SS);2株病毒的NA基因在63~65位都存在氨基酸缺失,但在NA基因红细胞吸附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分别是IKKDSRSG(F)和IKEDLRSG(SS)。F株和SS株的传播特性差异是否与其表面基因序列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60年以来国内外乡土灌草青贮利用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进行分析,结合饲草青贮技术领域、草食畜牧业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将乡土灌草青贮与牛羊健康饲喂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为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为缓慢增长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其次,根据研究内容从理论研究、监测评价、技术示范、技术研发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各分支领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提出下阶段应重点研究的内容,应加强对乡土灌草饲料生产与牛羊健康饲喂的研究,综合提高饲料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率,尽可能改善牛羊的能氮平衡,促进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果洛州草地鼠虫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的调查,果洛州草地鼠虫害面积约为247.6万hm2,因鼠害每年损失牧草约1598.7万t,相当少养1095.01万羊单位。近10年来使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治取得很大成绩,累计灭治面积达到183.1万hm2。  相似文献   

14.
由于谷物中含有真菌的有毒次生代谢物霉菌毒素,其对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及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可能有负面影响,这对动物营养是一个永久性的挑战。因此,本文综述了霉菌毒素在动物营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易感动物的影响以及应对谷物感染毒素污染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EXHC和SHETA基因结构并预测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本试验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猪葡萄球菌脱落毒素EXHC和SHET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猪葡萄球菌GDZC株中扩增获得EXHC和SHET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007和971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XHC基因与猪葡萄球菌丹麦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F515455)及猪源松鼠葡萄球菌河北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JF755400)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0%,而与其他葡萄球菌脱落毒素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3%~53.9%和7.9%~44.2%。SHETA基因与日本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AB03676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在保守区共有31个碱基发生突变。利用DNAStar软件对EXHC和SHETA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XHC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SHETA基因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抗原性较差。本研究从猪葡萄球菌GDZC株中成功扩增获得EXHC和SHETA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结构进行了预测,证实了中国分离的猪葡萄球菌同时携带有EXHC和SHETA 2种毒素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猪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及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长胜 《家畜生态》1998,19(3):13-15
通过观察狐貂自咬症疾病行为特点,分析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时诊断治疗,以提高狐,貉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畜禽养殖场粪污肥料化利用技术的总体规划,生产技术及工艺,生产设施及设备要求,环境保护方案等问题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具有体躯高大、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是肉牛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秦川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疑似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中分离到 1 株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可使 7 日龄健康鸭 100% 发病,发病鸭具有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病变,用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预防和治疗鸭传染性法氏囊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