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沙棘雌雄株的区分、插穗的选择与处理、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扦插、扦插苗的抚育管理、留床苗管理等方面介绍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技术,以期能够指导沙棘育苗工作。  相似文献   

2.
沙棘雌株优良品种的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沙棘优良品种造林和进一步提高沙棘资源经济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技术,包括苗床的准备与处理、插穗的采集与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沙棘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温室大棚扦插育苗等不同的试验设计进行了中国沙棘雌株的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成活率差异显著。大棚扦插利于沙棘生根,成活率高,生长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沙棘采穗圃的创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苗圃地所扦插雌株或雄株苗进行平茬和天然(或人工)林采伐雌株或雄株成熟林,创建沙棘采穗圃。每年从采穗圃平茬所萌发的1 a生枝条制作插穗,大田地膜沙棘扦插苗成活率均可达到90%以上,明显降低育苗成本,充分利用沙棘优良品种和雌、雄株合理搭配,促进青海省沙棘产业的发展,提高沙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技术,包括母树选择、插条采集、剪穗及处理、整地作床、扦插、新育苗和留床苗抚育管理等内容,以期促进沙棘优质高产,建立沙棘经济林。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技术,主要包括种条选择及处理、插穗剪切、插穗站藏及处理、扦插、插后处理、抚育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沙棘的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互助县开展中国沙棘雌株硬枝扦插育苗试验,将地膜扦插与直接扦插对比,同时将清水浸泡3、6 d,随剪随插,GGR处理且倒置沙藏扦插4个处理对比。结果表明,地膜扦插较直接扦插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经济效益显著;GGR处理且倒置沙藏沙棘扦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藏高原沙棘雌株地膜硬枝扦插效果,分别采用长度16.0、18.0、20.0 cm,径级0.3~0.6、0.6~1.0、1.0以上的插穗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沙棘雌株地膜硬枝扦插较露天扦插成活率高,年生长量大,在相同地膜条件下,采用长20.0 cm、径级为0.6~1.0 cm的插穗,无论从其扦插成活率还是年生长量考虑都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结合康保县西苗圃近年来沙棘扦插育苗的生产实践,详细介绍沙棘扦插育苗扦插时间、雌雄株判断、插穗选择、枝条采集、扦插方法和技术要点。论述沙棘扦插育苗主要特点和方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沙棘育苗的方法,即播种法、扦插法、分株法,以期为沙棘的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四川国光根盼生根剂在罗汉松扦插上的使用提供参考,进行了清水(对照),根盼生根剂25倍、50倍、100倍、200倍、400倍、800倍液对罗汉松雌株、雄株浸泡扦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雌株还是雄株罗汉松,均以200倍根盼生根剂处理的效果最好。根盼生根剂200倍处理雌株罗汉松扦插的成活率达80%,平均根数为14.0条,平均根长为19毫米;200倍处理雄株罗汉松扦插的成活率达90%,平均根数为16.3条,平均根长为49毫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了解中国沙棘雌雄株染色体核型特征,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subsp.sinesis)雌雄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第4、5、7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第1、39、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雌雄株均有24条染色体,染色体均属于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2种,染色体核型公式同为:2n=24=14M+10m;染色体核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在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种类。  相似文献   

14.
王建风  黄生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78-5579
[目的]为快速扩繁中国沙棘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25、50、100mg/L吲哚丁酸(IBA)和25、50、100mg/L萘乙酸(NAA)处理对枝条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及平均根长的影响。[结果]IBA和NAA处理后的枝条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均高于对照,不同浓度IBA处理的枝条成活率均高于NAA处理。50mg/LIBA处理的枝条成活率、成活枝条的株高、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最高。[结论]IBA和NAA处理均可提高中国沙棘雌株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其中50mg/L IB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好野生沙棘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了中国沙棘平茬复壮试验,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对沙棘产果量的影响、中国沙棘天然林雌、雄株搭配比例调查及吊果期调查等工作。在中国沙棘的培育、速生丰产技术方面开展了研究,取得第一手全面可靠的数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中国沙棘的速生丰产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外引沙棘品种的抗寒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导法和回归系数b值分析,对外引沙棘不同品种的抗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由俄罗斯引进的7个品种(其中一个品种为雄株)均较对照野生中国沙棘亚种抗寒力强;而其中的6个雌株品种又均较雄株品种的抗寒力强;其6个雌株品种的抗寒力顺序为‘楚伊沙棘”、“巨人沙棘”、‘浑金沙棘”、“金色西伯利亚沙棘”、“卡图尼礼品沙棘”、“丰产沙棘”.测定结果与1990~1996年连续7年引种试栽的越冬表现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沙棘品种抗旱性,选取6个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以上9个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抗旱特征,且雌雄株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雌株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雄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雌株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5个抗旱指标,按照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雌性沙棘控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顺序为浑金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中国沙棘楚伊太阳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雄株以栅海比、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为抗旱指标,得到5种雄性沙棘抗旱顺序为丘依斯克×中国沙棘楚伊乌兰格木×中国沙棘浑金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18.
华中冬青雌雄株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种类、质量浓度和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最长根长等的影响,探讨华中冬青雌株与雄株扦插生根的差异性,获得华中冬青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KIBA 500 mg/L处理的生根率最高,雌雄株分别达(83.33±7.22)%和(87.50±12.50)%,显著高于KNAA和Hormodin(P0.05,下同);KNAA3 000 mg/L处理的生根数最多,雌雄株分别达(26.80±4.20)条和(29.40±3.70)条,显著高于其他处理;KIBA处理对促进华中冬青最长根长的效果最好,雌雄株分别为(9.80±1.30)cm和(11.50±1.30)cm。华中冬青雄株生根率略高于雌株,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华中冬青在6月份扦插的生根率最高,显著优于3月、9月和12月。因此,华中冬青扦插繁殖的最适激素及质量浓度为KIBA 500 mg/L,最佳扦插时间为6月份。雌、雄株生根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沙棘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介绍其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插根育苗、根蘖分株法等方面内容,以为沙棘在今后的营林生产中能够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沙棘扦插苗生长发育规律,以13个不同血缘沙棘品种的一年生硬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整个生长季不同月份的株高、地径、成活率及保存率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血缘沙棘发育规律与生长速率变化,比较不同沙棘亚种株系的适应性强弱.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6-9月生长量增加显著,其中株高在7月增长最快,地径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