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酒用高粱是贵州省重点优势产业,但其产量远不能满足酿酒企业的需求。间套作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开展高粱间套作对于贵州发展高粱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及贵州省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思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高粱常用品种、共生群体作物品种选择、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等方面概述高粱间套作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污染土壤的修复备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清洁污染土壤需时较长,且需中断农业生产。间套作体系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此综述了间套种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介绍了间套作体系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以及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在土壤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更多的适当的植物组成间套作体系,并加强间套作体系中植物间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蒜(洋葱)/棉花/秋菜、毛豆/棉花/秋菜、马铃薯/棉花/秋菜3种棉田间套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河滩地和盐碱地的土壤肥力,实现其植棉减肥增效,在连年种植棉花的河滩沙地(原阳点)和低肥力盐碱地(开封点)进行了棉花和紫花苜蓿间作同时播种(JT1)和棉花现蕾后套种紫花苜蓿(JT2)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探索在不减少棉花产量的前提下适宜的间作或套种紫花苜蓿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CK)相比,JT1处理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明显限制,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铃数和铃质量明显降低,单铃不孕子数增加,两试验点子棉产量分别显著减少了20.55%和22.03%;JT2处理棉花生长发育受影响不明显,减产不显著。就两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看,两试验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测定时期均较CK显著增加,两试验点土壤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CK显著提高,拔棉柴后,两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棉田土壤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下茬棉花减肥增效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可见,棉花和紫花苜蓿同时播种间作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使棉花子棉产量较单作棉花显著减产,而在棉花现蕾后套种紫花苜蓿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子棉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同样达到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种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间套作系统中关于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征,特别是在大量元素氮磷钾方面的研究、以及间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迁移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肥力和培肥的影响前人已有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的近年来的有关工作.同时阐述了矿质营养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并针对目前间套作系统中养分与病虫害关系研究的空白,提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间作系统中养分与病虫害控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间套作体系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污染土壤的修复备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清洁污染土壤需时较长,且需中断农业生产。间套作体系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此综述了间套种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介绍了间套作体系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以及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在土壤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更多的适当的植物组成间套作体系,并加强间套作体系中植物间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种植蔬菜,如能合理安排好下茬,会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五种蔬菜多茬次、高效益种植模式:一、日光温室黄瓜,夏豆角,秋菜花栽培1、品种选择黄瓜:津优3号、棚室21等;豆角:94-88、33-47、早熟龙泉等;菜花:雪山、津雪8  相似文献   

11.
3.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覆盖栽培在马铃薯发芽出苗期间(4月25日至5月25日)0--20cm土层内温度提高3.3~4.0℃,土壤水分增加6.2%~24%,速效氮增加40%~46%,速效磷增加1.3%,提早出苗10--15d。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蒜苗/玉米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可作为河西地区粮、经间套作最优模式;小麦/玉米模式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粮、粮间套作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3.
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的基本情况及研究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的意义,并对国内外不同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变化、间作群体中的土壤水分蒸发、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述,提出了在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位角度的农作物间套作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产量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以高投入、单品种为特征的生产方式使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能利用的生态位幅度缩小,区域生态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相对单作,间套作模式在实现高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系统的物资投入,减少环境的污染。间套作体系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空间分布和养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并减少竞争,系统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光、水、养分等环境因子来获得产量优势。作物间生态位的互补性是间作套种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间套作研究中,有关生态位对农作物间套作的增产机制方面的探讨仍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内外间作套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作物间套作中作物生态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基于生态位角度从营养、空间、时间3个方面,分析间套作增产机制。最后提出未来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在生态位、种间关系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间套作领域当前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讨论。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复合群体在光能利用特性,指出了间套作可通过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和提高光的截获率与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综述了不同间套作复合群体在氮、磷、钾养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和互补利用现象,讨论了各种间套作类型资源高效利用的可能机制。最后,综述了间套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间套作可以使产量提高20%~50%,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复合群体结构是高产的关键。不同间套作类型对秸秆和籽粒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及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指出了间套作研究在资源集约利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适宜间套作的马铃薯品种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7种生产中已经成功应用的胡萝卜间套作种植模式,以便广大农户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和雪莲果生育期不同(共生期短),植株株高相差较大,通过模型模拟寻优和示范验证手段,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州省西北部山区进行间套作,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其利用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当地栽培制度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四川省西昌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白萝卜(Raphanus sativus)--大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娃娃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间套作带状种植模式与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或马铃薯净作方式单位面积产值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间套作带状种植模式的作物有效生育期全年延长63~90 d,耕地复种指数提高100%,增加产值5060.38元/667m2~5933.68元/667m2,增幅达363%~1143%。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探索出新模式,在四川西昌市低中山山地、中山山地区域可优先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国内外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内容,总结近五年来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特点:土壤容重、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抗病虫性、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施肥水平对间套作作物性状的影响和经济效益方面研究较多;间套作水土保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状况及作物地下部分等方面研究较少。提出间套作在栽培措施方面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合理安排间套作作物的播种期和移栽期;采用共生系统施肥法(即施肥时要同时考虑间套作作物);种植密度要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