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选取陕西某羊场36只2岁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分5个体表部位采集绒样并对羊绒的伸直长度和细度进行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肩部、体侧部、背部伸直长度极显著高于股部和腹部(P0.01),5个部位在细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伸直长度和细度满足正态分布。在伸直长度指标上,体侧部与股部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肩部与背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细度指标上,不同采绒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肩部、背部和腹部,伸直长度与细度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0r0.3),在体侧部和股部,伸直长度与细度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0.3r0)。结果说明,对体侧部及股部的选育是获得更高的绒毛长度和更低的绒毛细度的一个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内蒙古绒山羊不同部位羊绒品质的差异性以及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的相关性,试验收集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30只周岁绒山羊31个部位的羊绒长度和细度数据进行品质差异性和羊绒长度、细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羊绒长度在5~10 cm之间,羊绒细度在13~15μm之间;其中部位R2C1的羊绒长度最长(9. 95 cm),部位R5C3的羊绒长度最短(5. 96 cm);部位R3C3的羊绒细度最细(13. 42μm),部位R1C1的羊绒细度最粗(14. 70μm)。内蒙古绒山羊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羊绒细度标准差不论是横轴(Ri)间还是纵轴(Cj)间均存在显著(0. 01P≤0. 05)或极显著(P≤0. 01)差异。羊绒长度和细度均表现为体侧部优于背部和腹部;各横轴羊绒长度自前向后表现为由长变短的变化规律,羊绒细度表现为体躯中间部位优于体躯前后两端;细度标准差表现为腹下和腹侧低于其他部位,且各横轴羊绒细度标准差低于各纵轴羊绒细度标准差。体侧部羊绒长度和细度间呈显著(0. 01P≤0. 05)或极显著(P≤0. 01)负相关,其他部位间呈或正或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 05),整体上呈负相关。说明可将内蒙古绒山羊体侧部作为羊绒品质选择部位,同时通过选育提高腹部和后躯的羊绒长度、降低背部和后躯的羊绒细度来改善绒山羊个体绒品质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放牧和均衡舍饲两种饲养方式下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全年自然放牧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差,各部位细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尖部最粗,与中部和根部差异极显著(P〈0.01),中部与根部差异显著(P〈0.05);全年均衡舍饲的毛肉兼用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好,各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羊毛生长期营养供给的均衡性是影响毛丛匀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饲养方式对羊毛丛匀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放牧和均衡舍饲两种饲养方式下细毛单体侧部毛丛匀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全年自然放牧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差,各部位细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尖部最粗,与中部和根部差异极显著(P<0.01),中部与根部差异显著(P<0.05);全年均衡舍饲的毛肉兼用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好,各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羊毛生长期营养供给的均衡性是影响毛丛匀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笔者分析了不同年份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差异和2022年度不同年龄、性别之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细度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榆林市地区2010-2016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细度呈现逐年变粗的趋势(15.98~16.58μm);而2016-2022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细度逐年变细(16.58~16.02μm)。对2022年的502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周岁羊绒纤维细度最细(公羊15.47±1.62μm、母羊15.47±1.26μm),随着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逐渐变粗(公羊17.68±0.95μm、母羊16.68±1.08μm)。相比较而言,母羊羊绒细度受年龄限制低于公羊,公羊羊绒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粗的趋势更大。本研究详细说明榆林市地区近年羊绒细度变化趋势和不同年龄段、性别对绒纤维细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因素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羊绒变粗的主要原因为,杂交父本与杂交代数及选种选配不当,同时还存在营养因素、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因素.提出了防止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变粗的措施,以利今后陕北白绒山羊细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因素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羊绒变粗的主要原因为,杂交父本与杂交代数及选种选配不当,同时还存在营养因素、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因素。提出了防止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变粗的措施,以利今后陕北白绒山羊细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结合一昼夜放牧和限时放牧的优势,将白天放牧改为夜间放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绒山羊夜间放牧方式下比传统放牧方式下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33kg,羊绒的细度增加0.41μm,即夜间放牧对成年羊增重效果明显,但对羊绒细度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舍饲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将36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周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期母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7.79%,8.45%,9.79%,10.40%)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和羊绒细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羊绒与羊毛的生长速度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当蛋白质水平为10.40%时,绒毛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因此,可以认为,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期母羊饲粮的适宜蛋白水平为8.45%~9.79%。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绒山羊主产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是我国著名的产绒山羊品种,其被毛洁白、产绒量高、羊绒综合品质优。本文通过对辽宁绒山羊主产区之一的凤城市、岫岩县部分羊只,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别于肩部、体侧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进行采样,测定了其自然长度、绒细度、白度,以探求辽宁绒山羊体躯不同部位绒自然长度、细度、白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藏羚羊绒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次研究测定了藏羚羊5个部位绒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观察了绒纤维的皮质细胞和鳞片层的结构;并将藏羚羊绒与辽宁绒山羊、西藏山羊和山东绒山羊所产羊绒进行了比较.藏羚羊体表各部位的绒毛细度、伸度和强度差异显著(P<0.05);绒纤维的伸直长度在背、肩、体侧和股部差异不显著(P>0.05),腹部绒的伸直长度与背部、肩部、股部和体侧部差异显著(P<0.05);绒纤维皮质层细胞呈梭状,纤维的鳞片层呈环形.藏羚羊绒细度极显著低于西藏、四川、辽宁和山东绒山羊(P<0.01),伸直长度和相对强度与西藏、四川、辽宁、山东和内蒙古绒山羊的绒相比差异显著(P<0.05);藏羚羊绒伸度显著高于西藏、辽宁、山东绒山羊所产绒(P<0.05).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物理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柴达木山羊绒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并与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所产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柴达木山羊绒纤维细度为13·36μm±0·93μm,极显著的低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细度(P<0·01);伸直长度5·66cm±1·05cm;强度6·46CN±1·16CN;伸度(35·60±4·71)%。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保护蛋氨酸对陕北白绒山羊妊娠期母羊与胎儿期羔羊绒毛品质的影响。选取27只体重相近、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陕北白绒山羊妊娠母羊,进行为期2个月的饲养试验,设置对照组、2%HMBi和4%HMBi 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结果表明,2%HMBi显著增长妊娠期母羊的羊毛和羊绒伸直长度(P0.05),羊绒细度显著增粗(P0.05),绒毛重量比显著增大(P0.05)。而且2%HMBi显著促进了胎儿期羔羊的羊毛与羊绒的生长(P0.05),初生羔羊的绒毛重量比和初生重显著增大(P0.05)。结果表明,妊娠期母羊日粮额外添加2%HMBi,可促进母羊与胎儿期羔羊的羊绒生长,对羔羊的初生重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陕北白绒山羊是用引入的辽宁白绒山羊做主要父本,本地黑山羊做母本,通过级进杂交的方式,在杂种中选择理想型个体横交固定,自群繁育,经过20余年的选育培育成的一个以绒为主,绒肉兼用的山羊品种.本品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省榆林、延安两市的14个县区,分布面积较大,分布区内自然、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繁育水平和经济条件差异大,使陕北白绒山羊种群表现出的遗传特性、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品质类型以及羊绒品质等方面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引入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陇东黑山羊,经过省、市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和科学研究,培育出了适应华池当地自然条件下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羊7659只,其产绒量公、母羊分别为528.36 g和361.47 g,比同龄陇东黑山羊分别提高90.48%和160.16%,差异极显著(P<0.01);比同龄辽陇杂种公母羊分别提高29.71%和36.75%,差异显著(P<0.05);羊绒细度公母羊分别为14.89 μm和14.75 μm;羊绒长度公母羊分别为8.22 cm和7.25cm,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和同类纤维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放牧和舍饲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草原资源日渐匮乏,放牧饲养绒山羊已成为绒山羊养殖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改变以往的放牧饲养绒山羊的方式,舍饲绒山羊是发展绒山羊的一条途径.为此,在辽宁省盖州市辽宁绒山羊原产地,以辽宁绒山羊成年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在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下对绒山羊的饲粮组成、营养摄取状况、绒的产量、净绒率、绒长、绒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放牧与舍饲条件下饲养辽宁绒山羊,所采食的饲料种类有很大差异,放牧采食的饲料种类多而营养丰富;舍饲条件下饲料种类较单一.在舍饲条件下,辽宁绒山羊绒细度有变粗的趋势,绒长、产绒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锌水平对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产绒性能及绒生长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旨在确定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适宜的锌水平。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体况良好及体重相近的8月龄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锌水平为28.57 mg/kg DM),3个试验组(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饲料级硫酸锌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锌水平依次为50、70和100 mg/kg DM,预试期15 d,正试期6个月。结果显示:1)饲粮锌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且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锌水平对试验初和试验末羊绒细度及产绒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末羊绒长度Ⅲ组显著大于Ⅰ组(P0.05),而Ⅳ组则极显著大于Ⅲ组(P0.01),显著大于Ⅱ组(P0.05)。Ⅲ组羊绒生长量及羊绒生长率均显著高于Ⅰ组及Ⅳ组(P0.05),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3)随着陕北白绒山羊生绒期的推进,血清褪黑激素(M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生长激素(GH)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而血清催乳素(PRL)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饲粮锌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试验期内血清MT、PRL含量及试验中期GH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中期Ⅲ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试验末期Ⅲ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及Ⅳ组(P0.05)。试验末期Ⅲ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适宜的锌水平为70 mg/kg DM。  相似文献   

18.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cm,试验组为7.85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引入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陇东黑山羊,经过省市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培育出了适应华池当地自然条件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羊7 659只,其年产绒量公、母羊分别为528.36 g和361.47 g,比同龄陇东黑山羊分别提高90.48%和160.16%,差异极显著(P<0.01);比同龄辽陇杂种公母羊分别提高29.71%和36.75%,差异显著(P<0.05);羊绒细度公母羊分别为14.89μm和14.75μm;羊绒长度公母羊分别为8.22 cm和7.25 cm,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牙山黑绒山羊不同年龄的产绒规律,选取240只1~8周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测定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方面,相邻年龄间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周岁母羊产绒量最低(379.74 g),2~4周岁母羊产绒量呈逐年增长趋势(475.09~502.63 g),5周岁以后开始下降(466.95 g);在羊绒长度方面,1周岁母羊绒长度最短(5.78 cm),2~4周岁绒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6.43~6.72 cm),4周岁母羊绒长度最长(6.72 cm),5周岁母羊绒长度开始下降(6.45 cm);在羊绒细度方面,1周岁母羊羊绒细度最小(14.43μm),2~5周岁母羊绒细度呈逐渐增长趋势(15.27~15.86μm),5周岁时达到最粗(15.86μm)。由此可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周岁时达到最佳阶段,5周岁以后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