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的SHIME(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体外方法评价肠道菌群对不同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作用规律,为正确评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可使葡萄等13种农产品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降低30.3% ~ 97.2%,其中以葡萄和大豆中供试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膳食成分可增强肠道菌群对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菊粉作用下可使肠道菌群对葡萄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降低39.6%。大肠杆菌是影响腐霉利生物可给性的主要优势菌,36 h时可使葡萄中腐霉利生物可给性显著降低33.9%。  相似文献   

2.
乳酸杆菌对常见的病原性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动物接种试验证明,试验分离获得的乳酸杆菌饲喂动物安全。在调整仔猪肠道菌群方面:试验各组效果较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二组的效果最好,在增加乳酸杆菌方面,比试验一组高18.5%,比对照组高37.5%,在减少大肠杆菌方面,比试验二组高6.25%,在增加肠道细菌总数方面,比试验一组高21.5%,说明乳酸杆菌对改善仔猪肠道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物健康密切相关,高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作为鱼类饲料蛋白源严重影响了鱼类健康。采用3种不同种类的平板培养基对大菱鲆肠道不同部位菌群数量进行了体外模拟培养,证实了大菱鲆肠道各部位间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且大菱鲆肠道可培养的需氧菌数量高于厌氧菌,前肠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也相对较多。采用DGGE指纹图谱检测和Bio-rad的Quantity One分析软件研究了蛋白源体外发酵对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肠道菌群受不同蛋白源的影响,且厌氧发酵条件下,发酵豆粕和鱼粉有着相似的主菌群结构。通过对内容物及发酵液的PCR-DGGE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切胶回收,发现有氧条件下,菌群种类亲缘关系受蛋白源影响较大,且变形菌门为大菱鲆肠道利用蛋白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4.
闵寒 《新农村》2023,(3):39-40
<正>一个健康的人,其肠道微生物超过99%是细菌,数量多达100万亿个,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这些肠道菌群共生共存,在数量上处于相对平衡,这种平衡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消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肠道、肠道外疾病相关,比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闭症等。那么,如果肠道菌群失衡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发酵中药对感染禽大肠杆菌病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27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D组)常规饲养,发酵中药组(PEG组)和抗生素组(K组)分别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78造模并治疗。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穿心莲、白头翁、败酱草、黄连等中药制备的发酵中药,治愈禽大肠杆菌病后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在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能够显著提高Akkermansia在肠道菌群中的比例。综上,发酵中药可调节肉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益菌群丰度,降低有害菌群丰度,调节物质运输和代谢,进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草鱼模拟肠液配方。[方法]根据草鱼成鱼的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H以及钠离子环境,研制了一套草鱼成鱼的模拟肠液配方,并研究其在仿生消化仪上的应用。[结果]利用配制的草鱼模拟肠液进行体外仿生消化试验,发现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与真实值的绝对差值均在10%左右,达到仿生消化的目的与要求。此外,经过仿生消化,外源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和代谢能值,促进植酸磷的释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草鱼的体外模拟消化提供更可靠的试验数据,并为水产其他动物模拟肠液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源乳酸杆菌对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猪的新鲜粪便中培养分离获得的三株乳酸杆菌对常见的病原性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动物接种试验证明,试验分离获得的猪源乳酸杆菌饲喂动物安全,符合益生菌的条件,可以作为益生菌添加到饲料中.在试验中发现猪源乳酸杆菌和EM菌都有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在调整仔猪肠道菌群方面:试验各组效果较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二组的效果最好:在增加乳酸杆菌方面,比试验一组高18.5%,比试验四组高12.5%;在减少大肠杆菌方面,比试验二组高6.25%,比试验四组高6.25%;在增加肠道细菌总数方面,比试验一组高37.5%,比试验四组高37.5%.所以,本试验从猪体内获得的乳酸杆菌安全性良好,对改善仔猪肠道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雪芳 《农家顾问》2010,(11):44-45
动物微生态兽药保健制剂是采用益生菌、天然中草药和特殊促长因子(低聚糖类,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亦不被肠道菌群分解和利用,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相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川秋葵微粉体外降血脂的能力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小鼠肠道菌群试验中,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灌胃6周,即对照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0 mL/(kg·d)]、川秋葵微粉低剂量组[450 mg/(kg·d)]、川秋葵微粉中剂量组[900 mg/(kg·d)]、川秋葵微粉高剂量组[1 800 mg/(kg·d)]),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变化。体外降血脂试验中,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川秋葵微粉对体外胆固醇、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的吸附能力。结果显示,川秋葵微粉各剂量组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相似度较高,中剂量组的盲肠内容物菌群的OTUs数量最高,说明中剂量组小鼠盲肠菌群的特异性高;低剂量组的结肠内容物菌群的OTUs数量最高,说明低剂量组小鼠结肠菌群的特异性高;此外,秋葵微粉能提高小鼠肠道中的益生菌比例,降低有害菌比例。通过体外胆固醇吸附试验以及体外胆酸盐吸附试验,初步证实秋葵微粉具有良好的吸附胆固醇、牛磺胆酸钠以及甘氨胆酸钠的能力,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吸附量逐渐上升;秋葵微粉对牛磺胆酸钠的吸附量较甘氨胆酸钠的吸附量多,即秋葵微粉与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更强。结果表明,川秋葵微粉具有体外降血脂的能力,且对小鼠肠道内环境健康具有改善调节作用,低剂量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鲜畜禽粪便,模拟好氧发酵过程,通过多次富集培养和驯化,获得了含有除臭和有机物快速降解的优势菌群,同时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驯化后的优势菌群对畜禽粪便进行好氧发酵,4天后可达到除臭效果,6天后驯化样重量减少13.16%。通过对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细菌是整个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群,是中温阶段的主要作用菌群,对发酵升温起主要作用,放线菌是高温阶段的主要作用菌群。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尽管沙门氏菌在发达国家中很少造成家禽死亡,但仍会使人类受到病菌感染.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这些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人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要努力弄清家禽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污染上沙门氏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现已研究发现许多可能的污染源,如父母代种鸡群、孵化厂、垫料、饲料、饮水、运输工具、加工设备等.一般认为,胴体初次被沙门氏菌污染来自肉鸡的肠道.通过研究发现,在肉鸡屠宰前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可减少污染的发生.还有人提出利用益生菌来改变肠道菌群,从而使有害菌群减少.最近的研究已证明,沙门氏菌和其它病菌均存在于活鸡的皮肤上,而这些细菌极难在加工过程中被清除掉,因此要想减少胴体的沙门氏菌污染,就  相似文献   

13.
β-葡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对仔猪增重量,肠道菌群和形态的影响。选用120头21日龄的仔猪,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β-葡聚糖。结果表明:添加0.1%和0.2%的β-葡聚糖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增重量(P<0.05);β-葡聚糖处理组中的消化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数量都在103 CFU以下;在仔猪消化道沙门氏菌携带的检测中,0.1%和0.2%β-葡聚糖处理组中没有测出沙门氏菌;肠道形态影响方面,0.1%和0.2%β-葡聚糖处理组的小肠上皮细胞与黏膜细胞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细胞脱落现象。即添加的β-葡聚糖可有效提高仔猪的增重量,改善肠道结构,其适宜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腹泻对仔猪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以健康仔猪和腹泻仔猪新鲜粪便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平板计数的方法和PCR-DGGE技术比较了不同日龄健康和腹泻仔猪肠道菌群数量差异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仔猪粪便样品中的细菌总数,乳酸杆菌数腹泻组较健康组均有下降,其中21日龄健康与腹泻仔猪的细菌总数差异极显著,乳酸杆菌数差异显著;DGGE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与其它日龄组相比21日龄健康组与腹泻组样品肠道总细菌和乳酸杆菌菌群结构均相似度最低。说明仔猪发生腹泻引起的细菌数量变化与菌群结构复杂程度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芩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性最强,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性较弱;且通过灌注黄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得出,黄芩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新型蛋白源鸡肠粉对鲤(Cyprinus carpio)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57.30±0.10)g的鲤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尾鱼,分别投喂鸡肠粉添加量为0%(D1组)、5%(D2组)、10%(D3组)、15%(D4组)、100%(D5组)的试验饲料,进行56 d养殖试验。饲养结束后,采集肠道样品,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和15%的鸡肠粉降低了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但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效果。D3、D4组α多样性显著低于D1组(P<0.05)。D3组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邻单孢菌属(Plesiomonas)相对丰度,D3、D4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气单孢属(Aeromonas)相对丰度升高。表明在鸡肠粉添加量为10%时,鲤肠道致病菌相对丰度最低,有益菌相对丰度最高,对鲤肠道菌群结构有最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同一批次鱼苗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个体差异明显、部分鱼生长速度缓慢的原因,试验选取福州市连江县某鱼场同一网箱内同一批次投放的鱼苗,根据个体大小分组,体质量为60~100 g的为生长正常组,体质量为10~40 g的为生长缓慢组,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饲喂300 d,试验结束时,采用消化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和石蜡组织切片3种方法,分别测定大黄鱼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和菌群数量,观察肠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鱼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酵母菌和弧菌等兼性厌氧菌数量高于生长正常组,且两组之间酵母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组鱼肠道绒毛密集、修长且完整,而生长缓慢组鱼肠道绒毛稀疏,有大量损伤,前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鱼群生长速度与肠道菌群及肠绒毛状态有关,而与肠道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评价竹炭粉和竹醋液(BCV)对勿洞鸡生长、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形态的综合效应。试验选取4周龄的勿洞鸡128只,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BCV 0、0.5%、1.5%,自由采食,试验共16周。结果表明,添加BCV 1%组的体增重最多。BCV对胴体性状(产量)和内脏器官无显著影响。BCV 1%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面积也最高。在140日龄时,BCV1%和1.5%组粪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相对较低。根据以上研究表明,可以在勿洞鸡饲粮中添加BCV 1%。  相似文献   

19.
薛庆鑫 《新农村》2023,(11):38-39
<正>发酵是大自然的“法术”,是人类利用微生物制造美食的过程,让同一种食物拥有了千变万化的风味。比如我们常吃的馒头、面包、酸奶、泡菜、豆瓣酱等,都是美味的发酵食品。常吃发酵食品还能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调节免疫力。那么,食物是如何被发酵的呢?下面来探究下发酵食物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对源于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不同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长寿之乡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巴马地区3个村庄的28位健康志愿者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柔嫩梭菌、乳杆菌、拟杆菌及双歧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巴马人群粪便样品的6个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最高,肠球菌数量最低;不同性别及村庄人群的6个粪便样品菌群无显著差异;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长寿组和青少年组粪便样品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粪便样品中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青少年组,长寿组粪便样品中拟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老年组,青少年组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肠球菌数量显著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同时,老年组和长寿组粪便样品中柔嫩梭菌数量低于青少年组和中年组。这一研究提示年龄对巴马长寿地区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大于性别和村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