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N-甲基-D-天冬氨酸对肥育猪生长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体重51 kg左右杜长大肥育猪8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2组分别饲喂添加0、50 mg/kg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的饲粮,试猪体重达88 kg时结束饲养试验,并对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相关激素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 mg/kg NMDA可以显著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及内分泌水平,试猪日增重提高9.31%(P<0.01),料重比降低7.16%(P<0.02);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提高了92.54%(P<0.01),IGF-I水平增加了50.68%(P<0.05),TSH、FT 3、FT 4的浓度分别提高了78.40%(P<0.02)、123.33%(P<0.01)和60.58%(P<0.03),胰岛素水平提高了62.61%(P<0.05).由此可见,NMDA可以显著影响猪的生长及血清相关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90头断奶仔猪进行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母力锌(赖氨酸螯合锌)试验,试验期15d,结果表明,试验组1添加1250mg/kg母力锌比对照组断奶仔猪抗应激能力明显提高,发病率与发病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添加880mg/kg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五指山猪是中国特有的小型猪种,是作为人类实验模型的首选动物之一.为给五指山猪的品种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解剖学和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日龄雌性五指山猪卵巢、输卵管和子宫进行了解剖测量,并对其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探讨了其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卵巢长径、短径及厚度增长与日龄呈线性相关,其重量增长与日龄呈指数相关,而其指数随日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五指山猪输卵管长度和管径的增长与日龄呈线性相关,重量增长与日龄呈指数生长;五指山猪子宫体长度的生长与日龄呈线性生长模式,子宫体生长发育强度在70~110 d之间,其长度在1.093~11.557 cm之间.  相似文献   

4.
蕨麻猪生长激素基因的同源性和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蕨麻猪的遗传多样性,对蕨麻猪生长激素基因序列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选择GenBank中14条序列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首次成功克隆了7条蕨麻猪生长激素基因,测出5条蕨麻猪生长激素基因DNA序列,其多态性是内含子1有1个转换和1个颠换;内含子2有2个转换。说明蕨麻猪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内含子的控制有关。蕨麻猪与其他14种猪之间在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共检测到核苷酸的变异为155个,内含子有119个,外显子有28个,5′端有8个。其中,颠换104个,转换14个,缺失23个,插入14个。出现碱基取代的位点中,大多数是颠换型突变,颠换与转换之比为7.43∶1,存在颠换偏倚现象。对蕨麻猪生长激素基因同源性百分数和趋异数分析,结果发现,蕨麻猪与小型猪相比同源性较近,蕨麻猪与大型猪同源性较远。蕨麻猪等15 种猪生长激素基因序列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蕨麻猪与Vize猪有较远的亲缘关系;蕨麻猪与贵州榕江香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合作猪异地生长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异地饲养合作猪不同阶段体重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猪体重的增长与月龄呈线性生长模式,绝对生长曲线呈钟状对称分布,在3~4月龄达到最大值242.563 g;相对生长曲线随月龄呈下降趋势,符合生物生长机理,其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的异地适应性和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6.
金华仔猪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资料取自金华猪场 1979— 1999年金华猪的繁殖性能生产记录。测定金华猪 ,外来品种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汉普夏 ,以及金华猪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产的 2 35 5头仔猪的生长性状。综合考虑各性状的各种固定效应 ,并建立各性状的固定效应模型 ,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计算各性状的最小二乘均数 (LSM) ,对影响较大的固定效应在各观察水平上的LSM进行分析与比较。固定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年份、季节、品种、同窝仔猪数、胎次等固定效应对初生重影响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年份和同窝仔猪数对 2 0日龄重的影响显著 (P <0 .0 5 )。品种、年份、胎次对 6 0日龄重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锌硒对后备猪繁殖性能及仔猪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研究了锌硒对后备公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影响。在2月龄公母猪和哺3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锌和硒,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后备母猪排卵率和产仔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后备公母初次采精时间提前,睾丸大小,射精量,精子活率和精子密度均显著提高,精子畸形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试验共设6个组,包括杜、长、大三个纯种组和长×大、大×长、杜×长大三个杂交组,每组选取健康的、体重约25 kg的试验猪12头,公母各半,经过预饲调整后每组选取10头开始正式试验。饲养至组平均体重达100 kg左右时,每组选取4头(2♂2♀)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并计算了三个杂交组猪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杂优率(H)。结果表明,目前选育群各品种猪的日增重830 g以上,料肉比2.53以下,瘦肉率67%以上,肉质优良。三个纯种组中生长速度以杜洛克为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12 g;料肉比以大白猪的最低,为2.35;长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眼肌面积、瘦肉率最高,背膘厚最薄;6个组中杜×长大商品猪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77 g,料肉比为2.34,并有较理想的杂优率,而相对于长×大和大×长组合而言,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如背膘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脂率、贮存损失等,大×长的杂优率均优于长×大,表明大×长组合也是非常有效的杂交组合,可为筛选新的杂优组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种补铁制剂于仔省3日龄时分别一次肌肉注射,测定血红点白含量、增重等指标,研究山梨醇铁及其它类似制剂对预防仔猪贫血及促进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各用药组仔猪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②福铁维组和100mg Fe/ml山梨醇铁组仔猪的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及增重都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期末增重比值分别达到135.04%与119.02%;③100mg Fe/ml山梨醇铁注射液吸收良好,无毒副作用,对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促进生长有较明显的效果,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发热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能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交叉症状。本文综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熙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2):189-190
为了解湖南省生猪肺线虫的感染情况和危害程度,控制该虫的流行,对3个屠宰场猪进行解剖,采用常规的寄生虫实验室检查法检查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脏等处的虫体。所获虫体用75%酒精保存,统计感染强度,计算感染率。检测结果显示,3个屠宰场生猪肺线虫感染率A(5.93%)B(4.26%)C(4.18%)。结果表明,湖南省生猪有肺线虫感染,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发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种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和典型的免疫性疾病,可以在多种牲畜群体中寄生。猪群一旦受到弓形虫感染,病情会快速传播,蔓延防控不及时,还会造成整个猪群全部发病,死亡率有时高达60%以上,是危害生猪养殖产业的常发病和高发病。因此,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在疾病进入流行高发期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保障养殖安全。该文探讨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榔梨镇某养猪场的20 kg以下的发病仔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后圆线虫病.通过采用肌肉注射伊维菌素进行治疗,并对所有猪群肌肉注射青霉素G和硫酸链霉素,并灌服大黄苏打,有效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养猪业的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必须深刻认识到养猪环境控制在猪病防控中的中心地位,以期改善当前的生猪养殖环境,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消除疾病诱发因素,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药物的使用,确保食品安全。论文对生猪养殖中,环境对猪健康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等予以综述,提出了环境优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取试管凝集的方法对西宁市某种猪场的741头种猪进行了猪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猪场布氏杆菌病的试管凝集反应的阳性率为0.54%。  相似文献   

17.
利用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626份猪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6个规模猪场均存在猪瘟野毒感染,其中母猪感染率为7.86%~29.21%,平均为17.52%,种公猪感染率为0%~23.52%,平均为11.83%,育肥猪感染率为5%~22.45%,平均为15.5%,断奶仔猪感染率为8.24%~18.57%,平均为12.69%。此检测结果与猪场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病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型、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样对云南省18个地州78个、县市不同自然环境饲养的猪,按蠕虫学完全解剖法收集到虫体28 680条,逐条鉴定,并用IHA对2 731头猪检查原虫感染精况。共鉴定出虫体58种,隶属于8纲、17目、28科、36属。其中吸虫8种,绦虫6种,线虫25种,棘头虫1种, 蜘蛛昆虫5种,原虫13种。  相似文献   

19.
西藏小型猪在广州地区的行为学特性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小型猪在亚热带地区的行为特性,对从西藏自治区偏僻山区引进到广州市的42头西藏小型猪,进行为期1年的封闭饲养,观察并记录其行为特性.结果表明,母猪走动时间约占全天的15%~25%,卧息时间占75%~85%,排粪5次~6次;4月龄~5月龄左右出现初次发情,发情特征明显;产前19 h开始出现闹圈等一系列产前行为,产仔持续时间2.0 h~4.2 h,胎衣排出时间4.9 h~6.4 h,产仔数为3头~6头;每天哺乳25次,产后10 d~15 d达到高峰.公猪65日龄~80日龄出现爬跨行为,120日龄可配种利用.说明西藏小型猪对亚热带气候区的生态条件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西藏小型猪在广州地区的行为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西藏小型猪在亚热带地区的行为特性,对从西藏自治区偏僻山区引进到广州市的42头西藏小型猪,进行为期1年的封闭饲养,观察并记录其行为特性。结果表明,母猪走动时间约占全天的15%~25%,卧息时间占75%~85%,排粪5次~6次;4月龄~5月龄左右出现初次发情,发情特征明显;产前19h开始出现闹圈等一系列产前行为,产仔持续时间2.0h~4.2h,胎衣排出时间4.9h~6.4h,产仔数为3头~6头;每天哺乳25次,产后10d~15d达到高峰。公猪65日龄~80日龄出现爬跨行为,120日龄可配种利用。说明西藏小型猪对亚热带气候区的生态条件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