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验研究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对福州市结缕草草坪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有效成分180~240 g·hm~(-2),于一年生阔叶杂草3~5叶期兑水喷雾,可以有效防治结缕草草坪一年生阔叶杂草;施药30 d后,对黄鹌菜防效达到100%,对积雪草、酢浆草、鳢肠和空心莲子草的防效均超过75%。  相似文献   

2.
银法利、普力克、凯润3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药后7d相对防效在61.4%~65.6%,第二次、第三次药后7d的相对防效都要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第三次药后14d,此3种药剂的持效期也要高于其他药剂的处理,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未发现对葡萄产生药害影响,可以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可在生产上推广,建议几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单一使用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遴选出水溶性农药替代品,进行了虫螨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0 g/L虫螨腈SC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且具较好的持效性。药后1 d,防效在83%以上,其中100 g/hm2防效达98.13%;药后14 d,防效在69%以上,其中100 g/hm2防效仍达86.66%。可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和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苗期向田间杂草和马铃薯茎叶定向喷施有效成分分别为0(G0)、847.5(G1)、1 271.25(G2)和1 695 g·hm-2(G3)的草铵膦,系统比较了药后1、4、11和20 d时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药后30和45 d时马铃薯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直径、根茎叶鲜干重和杂草株数,以及成熟期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单株产量、土壤和块茎中草铵膦残留在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MDA和Pro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药后30和45 d时,除各草铵膦处理区的根茎叶鲜干重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株高、茎直径和成熟期块茎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试验剂量的草铵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剂量的草铵膦对杂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地提高马铃薯的单株产量,杂草的株、鲜重防效和成熟期马铃薯单株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依次表现为G3>G2>G1,但在土壤和块茎中均未检测到草铵膦残留。综上,采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草铵膦可以有效防除杂草,对马铃薯安全,且在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未检出草铵膦残留。本研究结果为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甲维·毒死蜱水乳剂不同剂量对稻飞虱达到防治指标、2~3龄若虫盛期进行防治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药后3~7 d防效达96%~100%,药后10 d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仍有88.5%~98.83%,极显著优于对照农药77.5%敌敌畏乳油、20%叶蝉散乳油。30%甲维·毒死蜱水乳剂推荐用量为50 m L/667 m2(制剂用量),防治适期达到防治指标、2~3龄若虫盛期前。  相似文献   

6.
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RD23×O.longistaminata)和F2代单株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制稗草的影响,并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生物测定为强化感潜力的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并非总强于弱化感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但在根际距离0~3 cm时,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对伴生稗草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弱化感潜力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不论供试材料化感潜力强弱,当根际距离大于3 cm时,株型高大、分蘖强的供试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株型矮小、分蘖少的材料。供试水稻材料在不同苗龄对稗草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龄60 d的供试材料在根际距离0~3 cm范围内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均小于苗龄30 d的对应处理组,但对伴生稗草的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则大于苗龄30 d对应处理组;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除根际距离在3~6 cm的密度防效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在根际距离0~3 cm时,供试材料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与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显著相关,但随根际距离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减小;株高和分蘖数与稗草的密度防效不相关,与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田间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苗龄、株高和分蘖数等因素相关,在根际距离0~3 cm时,化感作用在苗龄30 d的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的抑草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陇糜14号为指示品种,在糜子播后苗前选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分3个剂量水平进行喷施,施药45 d后调查统计杂草防除效果;在糜子苗后杂草2~4叶期选用25%辛酰溴苯腈乳油分2个剂量水平进行茎叶喷雾,用药30 d后调查统计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喷施70%乙-莠-氰草津悬浮剂4 200 mL/hm2处理对糜子出苗没有影响,对杂草株防效达76.39%,对杂草鲜重防效达90.04%,糜子产量提高35.08%。25%辛酰溴苯腈乳油3 000 mL/hm2苗期茎叶处理对杂草株防效达54.84%,鲜重防效达73.4%,但比对照减产19.9%。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甘南州青稞田杂草滋生的问题,验证除草剂组合5%唑啉草酯乳油+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青稞田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采用裂区设计,5%唑啉草酯乳油和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均分别设3个用量水平,进行了2种除草剂不同剂量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处理不仅对青稞田安全无药害,而且对青稞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药后25 d株防效分别达到92.22%、91.87%,药后60 d鲜重防效分别达94.76%、92.33%。同时该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5 450 kg/hm2,较空白对照(不施用除草剂)增产32.28%。综合考虑认为,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甘南州青稞田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最优除草剂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75%硝磺草酮·莠灭净可湿性粉剂防除甘蔗地杂草的效果、施用剂量及甘蔗安全性,为该药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云蔗89-151"为供试甘蔗品种,设置8个除草剂试验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甘蔗苗期时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5 d后,每公顷施用75%硝磺草酮·莠灭净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62.50、618.75、675.00、1237.50 g时,对甘蔗地杂草的综合防效分别为79.98%、88.53%、89.87%、93.89%,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鲜重防效分别为83.36%、87.31%、91.81%、95.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75%硝磺草酮·莠灭净可湿性粉剂的适宜推广用量为562.50~675.00 g(ai)/hm~2,于甘蔗苗期时施药1次,能有效防除甘蔗地单子叶、双子叶、阔叶类杂草,且对甘蔗植株生长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尿素增强烯草酮胁迫下紫苏幼苗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烯草酮与尿素处理对紫苏生长的影响,阐明尿素对紫苏在烯草酮胁迫下耐性的调节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 8 g/L)和24%烯草酮乳油(0、0.67、1.33、2.66和 3.99 mL/L),分析其对紫苏生长、光合特性、抗逆性指标、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草酮抑制紫苏幼苗生长,降低光合特性,使丙二醛积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1~4 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促进生长,并提高了光合特性;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烯草酮先后处理,比单施烯草酮处理的效果好,A组(先喷施尿素后喷施烯草酮)的C1N3(4 g/L尿素,0.67 ml/L烯草酮)处理可使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比单独施用烯草酮增产13.94 %和10.54 %,株防效提高11%。表明在紫苏六叶期先喷施4 g/L的尿素再喷施0.67 mL/L 的烯草酮,能显著提高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的耐性,提高幼苗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这些效应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该施药模式具有提高防效,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6%乙氧氟草醚微乳剂对沙糖橘嫩夏梢的控梢效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沙糖橘夏梢5 cm以下树冠喷施6%乙氧氟草醚1 500倍液,药后7 d,该药剂对沙糖橘5 cm以下嫩夏梢杀梢率达100%,对10~20 cm嫩夏梢杀梢率为0;药后15 d,6%乙氧氟草醚1 500倍液保果率达84.13%,空白对照自然保果率仅为40.91%。  相似文献   

12.
在天水市秦州区柳滩川地苹果园进行了3种铁肥对苹果黄化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化病苹果树连续喷施3次螯合铁1 000倍液,能使叶片复绿;第3次药后10 d防效达69.6%,叶片的铁质量分数增加为143 mg/kg,并有明显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先正达除草剂5%大能乳油进行小麦田除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大能(2.5%炔草酯+2.5%唑啉草酸)对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药后60天调查,大能对多花黑麦草的防效达到85.52%,在多花黑麦草的化学防治中可以使用上述药剂。  相似文献   

14.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  赵航  罗宽 《核农学报》2004,18(6):423-426,419
用亚硝基胍 (nitrosoguanidine ,NTG)诱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株(HGE) ,获得诱变菌株I2 62 ,其孢子产量比原始菌株 (HGE)提高 5 2 6%。以I2 62 为出发菌株 ,用60 Coγ射线 65 0Gy辐照 5 7min ,有 7 75 %的菌株产孢量高于出发菌株高 ,其中辐照菌株FⅡ12 1、FⅡ116和FⅡ14 0 的产孢量分别比I2 62 提高 5 4 4%、5 1 5 %和 41 7%。化学和物理技术相结合处理稗草生防潜力菌 ,获得的突变菌株产孢量比原始菌株提高 1倍以上。但高产孢突变菌株对稗草的致病性、防效与原始菌株相当。  相似文献   

15.
草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华北地区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人工草篱在不同雨强(22,36,63 mm/h)和不同坡度(5%,10%,15%,20%)条件下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古草草篱可减少7%~37%的地表径流和49%~63%土壤侵蚀,狼尾草草篱可减少30%~72%的地表径流和69%~89%的土壤侵蚀,数据显示两种草篱均能减少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且狼尾草草篱的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好于野古草草篱;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草篱、坡度和降雨强度均呈显著相关,其中草篱带是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舒进康 《南方农业》2013,(Z1):107-108
为了筛选出适宜推广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品种药剂,2012年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选用凯润、烯酰蚂啉、银法利、福帅得、安果好、施得益、甲霜·锰锌等七种药剂进行了晚疫病防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银法利、福帅得防效最佳,二次用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2%、86.4%,三次用药后7d防效分别为68.9%、67.2%;可以认为继银法利之后,福帅得是防治晚疫病的又一理想药剂选择。  相似文献   

17.
4种植物的耐淹耐旱性及在消落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技术,对硬骨草、扁穗牛鞭草、棒头草、类芦进行了耐淹、耐旱、耐贫瘠等试验和大面积植被重建技术示范。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淹没深度≤15 m时,其最大耐淹没时间>82 d;硬骨草、扁穗牛鞭草在强风化土及细沙中生长均较好,其耐贫瘠性优于棒头草;类芦有极强的匍匐茎,护岸抗浪蚀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5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对蛞蝓的防治效果,2013年在大白菜上进行了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5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蛞蝓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杀螺胺乙醇铵盐每667 m2喷雾剂量30 g、40 g、50 g、60 g的防效依次为81.60%、85.56%、89.82%、94.57%,与80%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每667 m2剂量40 g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15 %阿维·毒死蜱悬浮剂、4%阿维·吡虫啉乳油、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6%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种药剂对大樱桃叶螨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15 %阿维·毒死蜱悬浮剂2 000 mg/kg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第1次施药后5 d的防效为87.45%,第2次施药后7 d的防效为96.43%,其两次施药后对大樱桃叶螨的防效均优于其余3种药剂处理,且无药害,生产上可用于大樱桃叶螨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40%阿维菌素·炔螨特EC在火龙果种植上防治红蜘蛛的效果和使用剂量,以1.8%阿维菌素EC和73%炔螨特EC作为对照,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0%阿维菌素·炔螨特EC有效成分用量为200~400 mg·kg-1,对火龙果红蜘蛛的防治最好,药后3天的防效为79.97%~86.05%,速效性好,药后13天的防效为85.46%~95.11%,持效性长,药剂处理范围内对作物和环境安全,可以在火龙果种植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