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生林在我国占有很大比重。消灭荒山,绿化达标以后,加强次生林经营是培育森林资源,调正森林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建设“两高一优”林业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本文阐述了加强次生林经营的必要性、环境条件和科学经营次生林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中对刺槐林实行皆伐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据调查,刺槐皆伐后.翌年春每根伐桩上可萌生15株以上的幼苗,每公顷达49500株以上。萌生苗生长迅速,1年生苗高即达2.om以上,平均地径2.ocm;2~3年生高平均可达4.om,地径4.ocm。另外,刺槐萌桑次生林还具有年龄结构单一、林相整齐、郁闲度高等特点,能有效防止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依据萌生林的特点和经营单位状况,对萌生林的经营划分为封育型、抚育型、改造型和利用型4种管理类型(见表1),具体措施如下。衣1刺槐次生林经营类型(1)封育型刺槐林皆伐后,应及…  相似文献   

3.
天然次生林改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营好次生林生态系统是迅速扩大森林资源、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通过定义低质低效次生林的概念,分析次生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意义和必要性,综述次生林改造的现状,指出了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热带次生林面积巨大且在热带森林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拥有巨大的经营潜力和生态功能。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土壤贮存的种子对次生林的再生非常重要,光投射的强度增加和温度提高将刺激种子萌芽,而残余植被群落强烈影响次生林种子的散布,食种子动物影响次生林的成林;次生林群落植物种类数量一般随演替的进程而增加;随着演替的进程,次生林内阳生树种趋于衰亡,耐荫树种不断增加;次生林的树种数量能接近原生林水平的时间过程更随着林分种类、过去土地的利用强度和利用种类,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在一定环境中,人工林树种通过人工林树种改变光、温度和土壤表层的湿度,能够促进发芽和种子生长,改善林地和林下植被的状况,从而加速次生林演替。大多数食草动物喜欢在次生林中取食,因为次生林中先锋树种很少或没有机械和化学保护,且林内许多树种产生大量可食用的果实;环境和火对次生林演替有一定影响;在早期的演替过程中,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资源需求旺盛的组织(如叶和细根),在演替晚期阶段,更多的生物量则分配到结构组织中(如木质部和根端)。次生林在15至20年内能迅速积累生物量,然后积累逐渐减慢;次生林被砍伐或火烧后,森林土壤的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有机质和氮减少。  相似文献   

5.
冀北天然次生林更新方法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北靠内蒙古多伦县,西与张家口赤城县接壤,东接围场和隆化两县,南与北京市怀柔县毗邻,是首都的北大门。全县规划林业用地518hm2,现有林332万hm2,是河北省的林业大县。林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如何经营好现有...  相似文献   

6.
《陕西林业科技》1991,(1):29-31
1 林区概况桥山、黄龙山林区,位于黄土高原陕西的关中、陕北之间,境内山川相间,地形起伏,最高海拔1738.5m,最低海拔900m,相对高度一般为200~300m。坡度为15°~35°土壤主要是褐土、灰褐土和黄土性土。pH 值8.1~8.5。桥、黄林区属落叶阔叶林带。该林区是历经多次破坏——恢复的循环而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两局所辖面积36.14万 ha,其中有林地面积21.49万 ha。有林地面积中的针叶林,桥山林区占22.4%,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次生林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云南、海南省为例,综述中国南方次生林目前经营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现有天然次生林3680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72%,林木蓄积量7287万m~3,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88%。次生林集中分布在丹东、本溪、抚顺市和铁岭市的西丰县,约占全省次生林总面积的88%。不难看出,次生林在辽宁省林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合理经营次生林,提高次生林的产量和质量,发挥其林地生产力,是辽宁省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50年代起,我省有关科研单位就开始对次生林的合理经营进行了研究。经几十年的探索,相继取得了《天然次生林综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想大步地向前发展,必须改变落后的传统耕作制度,建立若干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笔者根据一年多来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江南朝鲜族满族乡的调研活动认为,积极开发农村的山地资源,建立以林为主并与其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在此拟提出在农村以柞树Quercus mongolica Fisch.为优势的次生林区建立“柞—蚕—田、林良性循环生态模式,供参考。 该模式是以柞树作为该循环的起点和终点。经营柞矮林或以柞树为优势树种的矮林时,以柞树叶作为原料,发展柞蚕养殖业,柞蚕排出的粪便或吃剩的残料,可以以绿肥的形式进行积累,将沤好的肥料施到农田中去,以弥补  相似文献   

10.
两家子林场自1988-1992年进行了天然中龄林经营采代,调整了林龄结构,树种组成,缩短了森林经营周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使资源越来越多,增强了企业的后劲。  相似文献   

11.
在地处长白植物区系温性低山混交林区的勃列县通天二林场,进行了次生林复合经营的试验,结合建国40余年的次生林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即: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次生林经营模式为“育林型栽针保阔”;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为恢复顶极森林群落的木材经营型的“动态经营体系式的栽针保阔”;80年代以来发展到恢复多功能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的拓效应带或成效应岛的果、药、菜、菌多层次配置为主体的复合经营,确立了以生产材、药、果、菌等的高效。稳定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合经营技术,其实现途径是:调整次生林结构,建立效应带或效应岛;种植经济植物,完善林床植被;建立生态果园、药园、庭院,合理利用森林斑块,进而对此复合经营的生产模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次生林的年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处于成熟林,应适当间伐利用;水曲柳是连续更新的树种正处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椴树绝大部分处于中龄林;而桦树和榆树绝大部分处于幼龄林可适当进行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3.
搞好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对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林木生长,增强企业后劲,缓解可采资源危机,使天然次生林从低效生态平衡转变为高效率多功能的生态平衡,具有很大的作用。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经营和培育天然幼、中龄林,因地制宜地以目的树种更替那些非目的树种,从而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年生长量,提高林地总生产力。如上经营技术已被黑龙江省森工战线列为“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工程”,本文是对该“工程”实施技术的研讨。1可实施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的林分现状为了搞好关于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技术的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次生林是我国的宝贵森林资源。文中联系远安县林业实际,围绕林业发展方向,林业管理目标,林业发展规划,阐述了消灭荒山、绿化达标以后,加强次生林经营的意义和作用,及搞好“185工程”与科学经营次生林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经营林业,科学经营次生林的技术原则、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次生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70%以上。广泛分布于秦岭、巴山、关山、黄龙山、桥山林区。80%以上林分为阔叶杂木林。油松、华山松、马尾松、巴山松等针叶林仅占15%。阔叶杂木林以栎类为主,面积占40%左右,主要有辽东栎、锐齿栎、栓皮栎、槲栎、麻栎等;其次为杨树(山杨、卜氏杨等)、桦树(白桦、红桦等),面积各占15%左右。次生林区与原始森林区相比,除一般林分因子与气候等因素有明显区别外,还具有防护林比重较大,林区人口较稠密,交通较方便,农牧业生产用地占相当比重,林业生产条件优于原始林区等特点。因此对次生林区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使其成为用材林基地,比在荒山营造人工用材林基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沈润发 《中国林业》2013,(20):44-47
多山多林、奇异灵秀的宁武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宁武80多万亩原始次生林海,将县东寨镇十几公里处的“王化沟”这个小村深匿其中。  相似文献   

17.
天然次生林立体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贺新  姚国清 《林业科学》1992,28(6):502-509
按照生态林业的基本思想和生态学的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了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并对模式的结构与功能、模式建立后森林生态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变化、各种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模式内主要经济动植物的人工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综合经营的同时,加入各种经济动植物成分,组建多物种、多层次的森林立体经营模式是可行的,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辽东地区天然次生林形成及经营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地区天然次生林是红松阔叶混交林破坏后形成的,面积大、类型多、树种组成多样、林分结构复杂,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好现有天然次生林,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促进天然次生林的进展演替,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本对策。本文仅对辽东地区天然次生林的发生和演替及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龙山次生林在陕西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列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研究分析黄龙山次生林区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实施林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黄龙山次生林区的范围与概况1 .1 广义的黄龙山次生林区广意的黄龙山次生林区 ,系指位于黄河西岸、洛河东侧的梁山山系 ,包括黄龙县的全部 ,宝塔、甘泉、宜川、富县、洛川、韩城等县(市、区 )的大部分或一部分范围内的森林 ,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演替的天然次生林 ,…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镇安县中龄次生林的生长观测、调查,分析了不同的保留密度与林分高生长、径生长和材积变化的年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