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白黑斑病的病原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生力 《水产学报》1996,20(4):325-331
对虾白黑斑病是养殖中国对虾的常见病,曾被怀疑是细菌性疾病,本试验通过对病虾肝胰腺、血液和病灶组织的细菌分离,对正常虾用白黑斑虾的细菌注射感染等一系列试验发现:细菌或其它生物性病原与对虾白黑斑病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虾白黑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黑斑病已被证实为一种生理性疾病,与细菌等生物性病原没有直接关系。根据这一结果作者一改过去以抗菌素为主治疗该病的方法,而采取生成防中强对虾营养的措施,在实验室小水体及生产养虾池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科学家近年来就对虾黑斑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虾黑斑病是细菌侵袭的结果。黑斑病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水域环境和水质条件的好坏。对虾感染黑斑病菌发病后,常使其外壳发生摩擦和损伤。近年来,德国沿岸对虾的黑斑病发病率在16-22%之间,最高时达31%,欧洲其他海岸的情况也是如此。过去,对北海对虾的生态学研究工作尚  相似文献   

4.
翰海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0):31-32
饲料专家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具有促长作用,过量反而抑制虾类的生长,试验表明,维生素C促进斑节对虾生长,当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0.06%时增重率最高,倘若维生素C含量继续升高时,对虾生长开始下降。维生素C有一个重要作用,具有促进对虾蜕皮作用,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适量时,蜕皮率增加,生长加快;维生素C添加过多,虾类蜕皮率及生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对虾生长、代谢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则因对虾的个体大小、生长率、成熟度和环境因子的不同而异。缺乏维生素C不仅影响对虾蜕皮和伤口愈合,而且还会导致患病或降低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养殖对虾配合饵料中所添加的维生素C数量多参照国外虾类的标准,尚无切合中国对虾特点的添加标准,这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6.
用添加不同浓度LAPP的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每隔5d取对虾血淋巴,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结束时测定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及其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浓度LAPP组对虾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3种酶活力都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但是酶活力并不是持续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有所回落;盐度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的成活率;HPLC法测定对虾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虾体内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中国对虾稚虾饲料LAPP的适宜添加量为3000mg/kg。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省菜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振亮,潜心致力于港养对虾的防病技术研究。经过1989—1991年近两年的高难度技术攻关,特别是对虾白黑斑病的防治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9.
<正> 针对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防治新药——对虾克毒王(AVIS),经过1995年在福建、深圳、山东、辽宁、天津等地共333多hm~2大面积养虾生产推广试验表明,只要按照《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操作,以“对虾克毒王”药物做成药饵,在养殖对虾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投喂,可以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抑制病毒的传播感染,使病虾康复,延长生长时间,减少死虾量,对  相似文献   

10.
<正> 维生素添加剂是中国对虾配合饲料的一个重要组份。维生素的添加是否有促进中国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作用?最佳配比是多少?至今有关中国对虾消化吸收率的研究报道中,均未涉及这个内容。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是学术理论上的需要,对添加剂配方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正交设计的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简化设计,仅对氯化胆碱、肌醇、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B_1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较详细介绍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毒病、细菌性疾病中的烂眼病、白黑斑病、黑鳃病、烂鳃病、褐斑病、纤状细菌病以及寄生生物病害中纤毛虫类的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倡对虾健康养殖模式,采用生物制剂防病,结合一些药物的治疗,在生产实践中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白黑斑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EPIDEMIOLOGICRESEARCHOFWHITEANDBLACKSPOTDISEASEOFPENAEUSCHINENSIS王崇明蔡生力杨丛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03)WangCho...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维生素A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5月11日~6月13日在黄海水产研究所麦岛实验基地以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幼体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A,进行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维生素A营养需要试验。结果表明,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A为4~6mg/100g饵料时,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变态、成活、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4-1997年,我们在对虾流行性病毒病综合防治的课题实践中,探讨用GLJ-1虾池改良剂改善底质氧化还原电位,用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水体消毒、用虾康宝,Vc,Ve,维丙胺,病毒唑,中药三味汤,抗病毒预混剂分别配伍制成药饵治疗斑节对虾病毒性白斑综合症,长毛对虾肝胰腺坏死杆状病毒病,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虾【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爆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16.
陈德芳 《齐鲁渔业》1996,13(6):31-33
分析了对虾病毒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特性,传播源和发病规律,提出“六免疫”融为一体的虾病防治新方略,介绍了仿鲜活克毒药饵配方的设计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养殖的对虾有10多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国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草虾、虎虾),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日本对虾、竹节虾、车虾)。墨吉明对虾^*F.merguiensis(墨吉对虾),长毛明对虾^*F.penicillatus(长毛对虾),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蓝对虾),  相似文献   

18.
防治中国对虾红腿病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红腿病”用药物防治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与蔓延.筛选在虾体内残留量少,防效高的药物时。中草药饵防治对虾”红腿病”也有良好的疗效.药饵中加入矫味增效剂遮蔽异味后,病虾对所投药饵主动抱食,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B1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对虾饵料中维生素B1的适宜含量,当100g饵料含6mgVb1时,中国对虾增长率和存活率最高;VB1缺乏或过量,都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存活,VB1在对虾组织中的含量随饵料中VB1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6mgVB1/100g饵料最高,如过量欺一反而降。VB1可影响对虾肝胰脏α-淀粉酶的活性,当100g饵料含6mgVB1时,这种酶活性最高,对虾生长也最好。  相似文献   

20.
天津警备区汉沽养殖场,在全国性对虾暴发病流行的情况下,自1995年连续养殖中国对虾获得成功。采取综合防病技术措施,设置沉淀池,严格水质管理,彻底清淤消毒,鱼虾混养,投喂药饵,采取半封闭养殖方式,养殖中后期少量换水,并定期对池水消毒。95年精养池对虾亩产在32.1kg。鱼31.5kg,亩利润1058元;粗养池对虾亩产达9.4kg,亩8.9kg,亩利润291.4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