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调查分析兰州市新城黄河大桥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征,确定河道按百年一遇流量标准设防,其设计流量为6 500 m3/s,河道平均流速为3.98 m/s,主流冲刷系数P=1.39,河床覆盖层平均颗粒为30 mm。计算了河段主槽与边滩以及各个桥墩的冲刷深度,得出了较为详细的黄河兰州新城段河床演变规律和旧桥桥渡冲刷结果。以上结果可以为即将兴建的新城黄河新桥起到非常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2012年黄河宁夏段洪水对河道纵、横断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河道纵剖面的影响表现为淤积,其中卫宁段淤积,青石段冲刷,主槽冲刷0.54亿t,最大冲刷深度达4~5 m,滩地淤积0.59亿t,全河段淤积0.05亿t.对河道横断面的影响表现为对卫宁段分汊型河道河势影响不大,对青石段游荡型河段河势影响较大,河道摆动剧烈,最大幅度达300 m.整个洪水过程对减少河段淤积极为有利,塑槽作用显著,增加了过洪能力.为实现宁蒙河段的长治久安,建议尽快启动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1-2001年水文数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泄洪宽度300m的河道整治方案,得到了设计流量为5600m3/s,6500m3/s,7920m3/s,8350m3/s下的相应水位和水面线。在此基础上预测:1)黄河兰州段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2)兰州河段泥沙淤积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荆江-洞庭湖构成的具有复杂时空变化特点的江湖水系对长江防洪体系有着重要影响。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干流以及向洞庭湖三口分流过程发生了新的调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防洪形势。为应对荆江-洞庭湖水系关系的变化,需要能够准确模拟河道、湖泊内各种复杂水流运动过程,建立了荆江-洞庭湖区一、二维嵌套水动力学模型,对荆江和三口河系模拟采用一维河网模型,洞庭湖区采用二维浅水湖泊模型。本嵌套模型是以边界搭接的水量交换方式连接一、二维模型,即一维模型为二维模型的提供上游流量边界;二维模型为一维模型提供下游水位边界,模型之间能互相传递物理量,并依据边界水力因子相等原则,实现互赋边界迭代计算。利用2008年全年荆江干流上监利、螺山站,三口河道的新江口、沙道观站、弥陀寺以及洞庭湖区内的鹿角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利用201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同时模拟计算了洞庭湖丰、枯水期的流场,湖区主体表层水流流向是从目平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最终由城陵矶流出,接着汇入长江。丰水期水体几乎被置换,而枯水期"死水"现象明显。模型在水位、流量、断面流速过程3方面的验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荆江干流、分洪水系还是洞庭湖区,模拟结果均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峰谷对应关系明显。嵌套模型选取的糙率等参数准确,技术处理到位,具有较高的精度,能较好反映整个荆江-洞庭湖区的水流运动过程。同时模型可用于荆江-洞庭湖区不同组合类型洪水过程的计算,对三峡调度影响下的荆江防洪预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黄河上游唐乃亥流域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并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预测,为内蒙古河段的防洪减淤提供参考。【方法】借鉴集合预报的思路,依据模糊数学理论和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理论,建立黄河上游唐乃亥流域58年来年最大洪峰序列的综合预估模型,对唐乃亥流域未来几年的洪水情势进行了预估,以冲刷内蒙古河段所需流量对应的唐乃亥站流量为目标流量,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结果】唐乃亥站未来5年的洪水将进入中偏大的状态,年最大洪洪峰流量在2017年达到最大,量级为3 520m3/s,但出现概率仅为33%;唐乃亥站在未来几年超过目标流量洪水出现的概率为33%。【结论】未来5年中,依靠上游唐乃亥的天然来水解决内蒙古河段淤积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湘资沅澧四水水库及其上游梯级群逐渐投产以后,洞庭湖入湖水沙均在人工调节影响之下,荆江及其下游干流总体上也成为了堤防约束的渠化河流,但洞庭湖处于自然蓄泄状态。随着长江干流清水下泄长程冲刷的不断发展,洞庭湖近期出现了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来水来沙衰减以及水库蓄水期湖泊快速转化为河道的一系列变化。初步分析认为,在不改变江湖现有格局的情况下,通过长江芦家河低堰闸坝将长江枯水自松滋口较大地导入洞庭湖,或可缓解洞庭湖枯水时期不断萎缩的一系列变化影响,并减轻长江中下游冲刷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华容河实测地形数据,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数值模型,进口调弦口设置可控制分洪遭遇不同的华容河初始水位,考虑六门闸出口不同的出流条件,以华容县城防洪为重点,分析了调弦口闸分洪后华容河防洪问题。不同的分洪流量下华容县城达到防洪水位的时间为1~6 h,在调弦口分洪前,应最大限度降低华容河水位;调弦口分洪900 m3/s时,洪水位在华容县城附近将超过堤顶形成漫溃。现仅有灌溉引水功能的调弦口闸无法承担分洪1 440 m3/s的任务,非闸控条件下分洪华容河两岸无法确保分洪安全;在可控制分洪流量的条件下,华容河现有的河道泄流能力最大不超过980 m3/s。考虑到三峡水库运用后1954年型洪水荆江不需要分蓄洪,调弦口分蓄洪任务应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8.
竹子坪生态水利工程河段水利条件复杂。采用MIKE21软件对工程河段进行模拟,分析工程兴建前后河段水动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河道实际情况;工程兴建后可有效改善区域水动力条件,三种正常水位下水域面积增加31.5%~53.5%;其中204 m正常蓄水位方案水域新增0.6 km~2,新增水域内流速0.009~0.35 m/s,深泓区流速减少的面积居中,综合考虑湿地生态修复效果和移民占地投资等因素,推荐204 m正常蓄水位方案;同时模型计算区域内,酉水干流上游和花垣河上游主河槽内局部流速降低幅度大,将引起河势稳定和库容变化,建议在后续工程设计中妥善考虑。  相似文献   

9.
遏制潼关高程抬升及渭河下游淤积发展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潼关断面与渭河下游特殊地理位置及潼关断面高程抬升与渭河下游淤积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后认为,潼关断面高程的上升是导致渭河下游淤积发展及萎缩的内在根源,解决潼关高程上升问题是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并从历年潼关站1000m3/s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和控制运用期的汛期冲刷实测资料,以及2003年非汛期的原型试验和汛期的畅泄排沙试验实测资料,论证分析了降低潼关高程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论述了治理和解决潼关断面抬升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潼关上游水保措施和泥沙拦蓄工程,降低汛期和非汛期水库运用水位,对潼关以下河段裁弯整治并辅以机械挖淤与疏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依吉密河是铁力市行政区域内最大水系呼兰河水系的最大支流,他发源于铁力境内的太平岭北,大部分流经铁力行政区,流向西南,境内长60km,在铁力市双丰镇汇入呼兰河主河道,水深:正常1.5m,洪水5.5m;流量:历史最大洪水流量15.50m3/s,最小为0m3/s;河床岩性为粗砂、卵砾石,多年平均径流量3.86×108m3,占全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8%.  相似文献   

11.
晋江是闽中的主要河流、泉州的母亲河,由东溪和西溪两大支流汇合后,向东南流经泉州出海;河流总长404.8 km,流域面积为5629 km2.西溪为晋江正源,发源于安溪县西北部的桃舟乡达新村,为西北东南顺向河,全长145 km,流域面积3101km2;在安溪县境内流域面积1909 km2,干流长105 km.西溪年平均流量为83.1 m3/s,年径流量26.3亿m3,约占晋江全年流量的1/2以上,年径流深度1062.9 mm;丰水期在每年的5~9月,流量占全年流量的67%;枯水期在11月至翌年2月,多年平均流量为31.1 m3/s,最枯流量为5.0~11.0m3/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考虑下游龙羊峡水库回水影响条件下,研究河床疏挖前后拟建的羊曲水电站中坝址厂房尾水特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寻求提高有效发电水头的方法。【方法】采用预测-校正求解方法,应用一维河床冲淤变形计算模型,在不考虑龙羊峡水库回水时,对尾水河道2个开挖方案进行数值分析,分别考虑疏挖比降为0.0005,0.001,0.0015,疏挖宽度为50,80,140m时的疏挖效果。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后,在考虑下游龙羊峡水库不同回水影响时,采用推荐尾水疏挖方案,研究龙羊峡水库回水影响下的羊曲水电站尾水疏挖效果。【结果】从疏挖工程量和电站尾水断面所获得的水头综合考虑,推荐疏挖比降为0.0005,疏挖宽度为50m的开挖方案,该方案在平均流量625m3/s时,电站厂房尾水位比河道开挖前降低了5.15m。经多条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套绘分析发现,龙羊峡水库坝前水位超过2596m时,河道疏挖后羊曲水电站尾水位没有降低;龙羊峡水位低于2596m时,平均流量625m3/s下,河道开挖后仍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电水头。【结论】羊曲水电站尾水河段具备河道疏挖疏浚的客观条件,在考虑龙羊峡水库回水影响下,推荐疏挖方案当河道平均流量625m3/s时,在不同的回水高程条件下,羊曲水电站尾水水位降幅为0.48~4.47m,所得计算结果可供水能规划部门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各河流的水流特性存在差异,部分河流沿程或局部冲刷,堤脚和岸坡崩塌严重,危及堤防安全。历史上治理的措施一般为矶头结合抛石护脚,但矶头改变水流形态又可能引起迎流当冲、河势变化等问题。文章针对洞庭湖"二期"治理在草尾河、藕池河东支注滋口河实施砍矶头改护坡或结合实施雷诺护垫的实践,研究并总结了工程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该实践对松滋东支大湖口河、甘溪河、毛角口河等类似河段的崩岸治理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德州市境内有7条河流,除黄河平均每年引水15亿立方米外,其它河流都是防洪、排涝河道,年经流量多数集中在汛期,不能全部被利用,所以水资源调蓄能力比较弱。主要靠坑塘和干、支流闸上正常蓄水位下的河槽库容。全区坑塘库容8877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7546万立方米。全区干流(不计漳卫河)库容10286万立方米。支流库容9224万立方米,最大调蓄能力为3361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  相似文献   

15.
四口河系水沙和城陵矶水位体现当代江湖关系,因四口河系分流入湖水量不断减小,湖区水位下降,水面萎缩,湖泊河道化、河道洲滩化、洲滩陆地化趋势凸显。为适应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江湖关系变化,针对性的采取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控制工程以及四口河系的疏浚措施,充分发挥洞庭湖167亿m3洪水调节容积和2 300亿m3水量的调济作用,对三峡水库防洪和蓄水进行补偿调度,可减少城陵矶附近的超额分洪量40亿m3,可具备枯水期补充长江下游5 000 m3/s 30 d左右的水源,对稳定流域生态环境水域条件、区域水资源安全、以及洞庭湖和长江的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引水工程中引水口"护岸防沙"问题为研究背景,探究干渠与引水支渠分流比变化以及取水角度变化对弯道引水口水流流场的影响,为弯道引水工程中的堤岸防护、减少泥沙淤积提供参考依据。基于雷诺方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弯道水流运动三维数学模型,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弯道引水口附近水流形态和流速分布。利用该模型模拟多种分流比工况、若干取水角度下的弯道水流运动,分析引水口附近平面流速分布、口门断面流速分布以及引水口上游分水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引水口附近平面均值流速分布为V_(中间层)V_(近表层)V_(近底层),口门断面流速峰值位于断面上唇中下部,试验流量为30L·s~(-1)的情况下,该区域最大流速可达0.25m·s~(-1),故实际工程中应对引水口上唇中下部重点进行防护。当分流比η0.42时,分水宽度呈现d_表d_中d_底,η0.42时,分水宽度呈现d_表d_中d_底。取水角度为60°~90°情况下,取水口附近流速较小,平面均值流速不足0.10m·s~(-1),取水角为钝角时取水口附近流速峰值达0.22m·s~(-1)。分流比过小或取水角度过大,支槽右壁均易形成回流区,为减小回流区面积,避免淤沙过多,应尽量选取较小的取水角度,并根据支渠的需水量,合理确定分流比。  相似文献   

17.
溯源冲刷是水库冲刷的重要方法之一,发生溯源冲刷时坝前水位与非汛期水库平均运用水位有密切关系,水库非汛期运平均用水位每升高1.5m,发生溯源冲刷需要的坝前降水就减小1~2m;溯源冲刷的发展范围与流量等因素有关,当流量大于1500m/s时,冲刷发展到黄淤36断面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机械化收获程度低、作业劳动强度大、莲藕采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手扶水力冲刷式挖藕机。该挖藕机采用液压系统控制污水潜水泵和喷头的往复运动,并利用2个污水潜水泵分别配置1个喷头的方式工作,保障水流有足够的流量与压力;应用AMESim软件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JP+1〗液压系统运行良好。以设计的手扶水力冲刷式挖藕机喷头的喷射角度、喷头的入泥深度、推移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冲刷深度、浮出率为试验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的Box Behnken试验,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及参数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射角度为30°、入泥深度为-24 mm、移动速度为10 cm/s时,设计的挖藕机冲刷性能达到最优状态,此时挖藕机冲刷深度为302 mm,莲藕浮出率为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某水利枢纽工程二期施工导流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调整大坝上游岸坡开挖线、开挖上游主河槽、缩短二期纵向围堰上游头部直段,并改为弧形过渡段,可有效地增大低孔下泄量,减少导流明渠分流比,从而降低明渠段水流速度,改善通航水流条件;当坝址流量小于6 500 m~3/s时,船舶可自航通过导流明渠;流量为(6 500~21 000)m~3/s时,采取助航措施可通过导流明渠。  相似文献   

20.
一、黄河濮阳段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濮阳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河道自濮阳县渠村入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三县的21个乡镇,547个自然村,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流入山东省境内,河道长167.5千米,落差19.5米,河道形态上宽下窄,河床比降上陡下缓,泄洪不畅,为由游荡型向弯曲型过渡的e河段。“96.8“洪水后,黄河下游河道来水较少,河道萎缩严重,近几年连续进行的几次调水调沙刷深了河槽,平滩流量又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3800立方米/秒左右,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形势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