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融合生殖——无性种子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无融合生殖概念是指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即发生在被子植物胚珠中的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种子的生殖方式。尽管目前已在被子植物52个科的4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植物,但作物中普遍缺乏无融合生殖特性。本文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类型,对无融合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现的无融合生殖种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总结了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控制和分子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对无融合生殖在农业中的应用和生态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可有效诱导韭菜无融合生殖的化学药剂组合,以10个药剂组合(去雄后喷洒清水套袋隔离为对照)处理4个韭菜品种,对其进行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组合的诱导效果不同,10个处理中,以Ⅰ处理可明显提高韭菜无融合生殖率,而Ⅴ和Ⅵ处理诱导韭菜无融合生殖效果最差;同一药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的诱导效果有很大差异,可能与品种自身的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0.2%、0.6%、l%3个浓度梯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0.1%激动素(KT)及失活的韭菜花粉5个处理,对4个韭菜品种进行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以去雄套袋隔离为对照。结果表明,5个处理中可明显提高韭菜无融合生殖率的处理依次为失活的韭菜花粉、0.6%二甲基亚砜、0.1%激动素3个处理;0.2%二甲基亚砜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的影响与对照相近;1%二甲基亚砜对韭菜无融合生殖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5.
无融合生殖水稻HDAR002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002六个株系的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株系无融合生殖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囊内胚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卵细胞的孤雌生殖和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此外珠心细胞可直接分裂形成不定胚。无融合生殖胚的启动分裂时期为开花前2-3d,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同正常水稻,部分材料的胚在形态上与正常水稻有差异。同时还观察到HDAR002胚胎发育中的多极核现象与无胚  相似文献   

6.
龙须草无融合生殖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龙须草刚露出花序至成熟的颖果样,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系统观察,未发现通常的胚囊母细胞和减数分裂现象。观察到多个方位的胚囊原始细胞于珠心中,形成了3 ̄7个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胚囊。材料中可见由卵器和1个极核或2个极核组成的4胞胚囊,也可见到3胞或1 ̄2胞,甚至中空的胚囊。同一胚株中,形成了多个幼胚或拟胚,但完熟颖果中只剩下1个成熟胚。  相似文献   

7.
用常规石腊切片技术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为单子房地生胚珠。成熟胚囊尾典型的萝胚囊,供试的3个核桃品种(系)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孤雌生殖类型。卵细胞自发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4细胞原胚到多细胞球型原胚,进一步发育为无融合生殖胚。两极核晤并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在这一过程中退化。  相似文献   

8.
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多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韭菜无融合生殖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一籽多胚性状的关系.以9个韭菜品系为试材,鉴定各品系的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发生频率;蕾期去雄后用0.6%DMSO和失活花粉进行处理,诱导获得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结果表明:通过对多胚苗和无融合生殖材料的继代选择,提高了多胚苗发生频率和无融合生殖的诱导率;2次继代选择后使多胚苗发生率和无融合生殖诱导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与原品系相比,无融合生殖后代的多胚苗发生率有明显提高.可见,多胚苗及无融合生殖的可诱导性是可以遗传的,多胚苗特性与无融合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核桃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核桃很多品种具有无融合生殖能力,无融合生殖率不同年份之间变幅很大,不同品种之间、雄先型与雌先型无融合之间生殖率的高低有无差别还难定论,使用激素和失活花粉蒙导有利于核桃无融合生殖率的提高。核桃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于孤雌生殖,核桃无融合生殖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矿质营养水平与自然授粉实生后代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高粱无融合生殖为高粱育种提供了选育更高产量、具有多种抗性、品质优良的杂种机会,是最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论述了高粱无融合生殖类型、发生机制、遗传研究及其育种前景,为最终实现高粱杂种优势固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子房整体透明法,在光学水平上对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Retz)C.E.Hubbard作了细胞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草生殖方式为无融合生殖的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珠中没有大孢子母细胞的发生和发育,其无孢子生殖胚囊原始细胞是由胚珠深处的珠心细胞分化而来的。胚囊原始细胞多产生于珠心表皮下5-7层处的珠心细胞,数目在3-8个之间。未见单胚囊现象。通常由靠近珠孔  相似文献   

13.
从核桃无融合生殖诱导、鉴定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总结前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通过隔离法、药剂诱导法、花粉蒙导法及离体诱导法等方面的核桃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无融合生殖育种技术进行核桃新品种培育的可行性,提出了核桃无融合生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苹果属植物种内和种间无融合生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去雄套袋的座果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苹果属7个无融合生殖种类的种内和种间差异。结果表明,种间只有小金海棠与湖北海棠、三叶海棠和丽江山定子的差异极显著。在湖北海棠的4个类型中,南坪湖北海棠、盐源湖北海棠和平邑甜茶与丽江山定子差异显著,其余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湖北海棠不同倍性和来源的4个类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精卵融合即可繁殖后代的一种特殊无性生殖方式,由于其具有固定杂种优势、加速育种进程、积累优良基因的优势,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类型、鉴定、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概述了近几年来有关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果树的无融合生殖山西农业大学王中英王艺自1814年发现植物无融合生殖以来,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具有无融合生殖能力的植物,已达36个科,300多个种。世界各国正在从细胞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及育种学各个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一、无融合生殖的特...  相似文献   

17.
人工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各种途径进行了总结 ,对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法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提出了两种用生物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无融合生殖方法的设想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作物无融合生殖(apomixis)是指不经过精卵融合而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由于二倍体子代未经精卵融合产生,其基因型与母本精确相同,使子代继承亲代固有遗传特性,形成遗传上稳定的可由种子繁殖的无性系。作物无融合生殖因其通过种子进行的特殊无性生殖,所以它可固定有利基因型、改变育种及种子生产程序,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油菜无融合生殖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