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碱性大棚土壤剖面上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对定点试验基地的54个剖面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电导率(EC值)、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含量均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值、HCO_3~-含量则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耕层(0~2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NO_3~-、SO_4~(2-)、Ca~(2+)、Na~+,而下层土壤(20~8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HCO_3~-、NO_3~-、SO_4~(2-)、Ca~(2+)、Na~+。pHw值(去CO_2去离子水浸提测定的pH值)与EC值、全盐量、离子含量总和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离子的含量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而pHCa值(0.01 mol/L Ca Cl2浸提测定的pH值)与各盐分指标的相关性总体弱于pHw值;在整个剖面上,HCO_3~-含量与EC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Hw值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H值与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且HCO_3~-含量与pHCa值可综合反映碱性大棚土壤剖面的酸化与次生盐渍化状况;尽管大棚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但目前更应关注次生盐渍化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牛粪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1∶2)、JZC(菌渣∶牛粪=1∶1)、JZD(菌渣∶牛粪=2∶1))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这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结果表明,与CK-JZ0相比,在菌渣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或6 000 kg/hm~2时,JZA,JZB,JZC,JZD配比的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甚至减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也较差;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养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影响不显著;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对耕层土壤养分逐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规律不明显。菌渣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B,JZC配比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的提高较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较好;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玉米季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下茬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或提高玉米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施用JZB,JZC菌渣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变强,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能够明显提高或改善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旱作条件下设置排盐沟、施用脱硫石膏、深松耕等处理,开展农田快速淋盐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定额5 100 m~3/hm~2时,"排盐沟+脱硫石膏+深松耕"模式下,0~100 cm土层SO_4~(2-)、Cl~-、K~+含量显著下降,土壤pH值显著降低,0~60 cm土层土壤碱化度下降明显;同样灌水定额条件下,"排盐沟+深松耕"洗盐模式能显著降低0~40 cm土层CO_3~(2-)、Ca~(2+)、Mg~(2+)含量;施用脱硫石膏在降低0~40 cm土壤pH值起主导作用,深松对脱硫石膏降低土壤pH值效果有负作用。"灌水定额5 100 m~3/hm2+排盐沟+脱硫石膏+深松耕"模式下土壤pH值、碱化度显著降低,全盐淋洗效果最佳,为盐碱地改良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害化污泥堆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经无害化处理最终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0—2009)土地利用标准的堆肥产品(以下简称为污泥堆肥)。以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区沙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6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污泥堆肥不同施用梯度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有机碳(SOC)中分配比例的影响,试验处理设置为不施污泥堆肥(CK)、15 t·hm~(-2)污泥堆肥(SW1)、30 t·hm~(-2)污泥堆肥(SW2)和45 t·hm~(-2)污泥堆肥(SW3)。结果表明,较CK处理,施用污泥堆肥处理土壤SOC、全氮(TN)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均显著升高,尤其是施用量为45 t·hm~(-2)时效果最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265.83%、284.31%和55.51%。施用污泥堆肥处理各活性碳组分含量均显著提高,且与其施用量呈正比,施用污泥堆肥处理中活性碳库各组分含量呈现:颗粒态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SMBC)。施用污泥堆肥处理促进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SMBC/SOC),其中SW3处理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较CK增加了256.84%(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以上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污泥堆肥主要是通过施入量的不同影响土壤中活性碳组分及其分配比例。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土壤肥力水平、速效养分、pH和土壤水分对土壤活性碳组分含量及其分配产生影响,其中土壤综合肥力IFI指数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配率(P0.05),解释率达64.3%。综上可知,连续施用4年污泥堆肥能提高沙质潮土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施入量为45 t·hm~(-2)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盐碱土壤类型及其盐离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因为其特殊的地质和气候原因,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为了研究柴达木盆地的土壤盐碱化程度,我们对柴达木地区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采样,并测定样品中的全盐、HCO_3~-,Cl~-,SO_4~(2-),Ca~(2+),Mg~(2+),K~+和Na~+等离子的含量。结果发现,测定的20个样品中有11个样品的全盐含量高于耕地标准,其余9个低于耕地标准。所有的土壤样品中全盐含量与Cl~-、Ca~(2+)、K~+、N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CO_3~-呈负相关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阴阳离子与全盐含量相关性依次为Cl~-、Na~+、K~+、Ca~(2+)、Mg~(2+)以及SO_4~(2-)。该研究为柴达木地区的植被恢复和造林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pH 5.2)施用Ca(OH)_2,探讨施用量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a(OH)_2对酸化土壤的玉米生产有积极效果。当Ca(OH)_2施用量为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时,玉米产量分别为7 134.9、7 296.9、7 533.9、7 371.9、7 273.8 kg/hm~2,两者呈二次曲线(y=-0.000 1x~2+0.397 2x+7 120.4),方程达显著水平(R2=0.852 9,P0.05);经计算,当Ca(OH)_2施用量为1 986kg/hm~2时,产量可达到最高值(8 303.66 kg/hm~2)。施用Ca(OH)_2能够提高酸化土壤的pH,施用量与土壤pH呈线性关系(y=0.009 7x+5.962 0),方程达极显著水平(R2=0.953 4,P0.01),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土壤呈中性。施用Ca(OH)_2对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一定影响,Ca(OH)_2施用量与碱解氮含量呈三次曲线(y=-8×10~(-9)x~3+3×10~(-5)x~2-0.025x+111.87),方程达显著水平(R~2=0.914 4,P0.05);Ca(OH)_2施用量与速效钾含量呈二次曲线(y=6×10~(-6)x~2-0.023 1x+73.257),方程达极显著水平(R~2=0.976 1,P0.01);Ca(OH)_2施用量与有机质含量呈二次曲线(y=-4×10~(-7)x~2+0.000 2x+29.471),方程达显著水平(R~2=0.918 1,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我国梨产区灌溉水矿质元素含量,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14个试验站78个灌溉水样品为试材,测定了pH、NH_4~+、NO_2~-、NO_3~-、PO_4~(3-)、K~+、Ca~(2+)、Mg~(2+)、SO_4~(2-)、Fe、Mn、Cu、Zn和B的含量,并对其分布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水pH平均值为7.74,pH大于7.5以上碱性水占供试样品的75.64%。参照GB5084-2005对农田灌溉水质的规定,灌溉水pH有4个样品不符合要求;在选择性控制项目中,灌溉水B含量有5个样品不符合要求。灌溉水中pH值与Cu呈极显著负相关。NO_3~-与Ca~(2+);K~+与Ca~(2+)、Mg~(2+)、SO_4~(2-);Ca~(2+)与Mg~(2+)、SO_4~(2-);Mg~(2+)与SO_4~(2-)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蚯蚓消解牛粪产生的蚓粪替代20%的无机复合肥,以基肥的方式施用于温室大棚条件下已连作3年黄瓜的劣变土壤中,研究蚓粪施用对黄瓜生长发育及盛果期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相比,施用无机复合肥750 kg/hm~2对黄瓜盛果期的温室连作劣变土壤的氮磷钾碳等元素赋存和对土壤基本性质影响不显著,对黄瓜产量和品质也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黄瓜株高;低量蚓粪(3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EC值以及黄瓜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CEC值和p H;中量蚓粪(6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CEC和EC值,以及黄瓜单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也显著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大量蚓粪(24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CEC和EC值,以及黄瓜产量和单果重,但显著降低了黄瓜株高。综合来看,推荐采用6 000 kg/hm~2蚓粪替代20%的无机复合肥作为基肥施用于温室连作劣变土壤。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用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以及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ST_1)、30 t/hm~2(ST_2)、45 t/hm~2(ST_3)、60 t/hm~2(ST_4)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炭量对玉米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各施用生物炭处理平均较对照(CK)处理高19.46%~74.56%,差异显著(P0.05);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高11.24%~57.81%,差异显著(P0.05),且以处理ST_1增幅最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高35.10%~111.37%,差异显著(P0.05),以处理ST3增幅最明显;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高14.01%~51.42%,差异显著(P0.05),以处理ST3增幅最明显;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以处理ST3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平均较对照处理增产17.09%。综合分析可知,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且施用量为45 t/hm~2时效果更明显,较适宜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位于亚热带丘陵区红壤的桃源县为例,通过对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1年实地采样分析的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近32年来林地、稻田、旱地等几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结果表明,1979年研究区林地、稻田和旱地S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10 g/kg、14.15 g/kg和11.17 g/kg,2011年分别为18.28 g/kg、18.89 g/kg和12.19 g/kg,近32年来稻田、林地和旱地土壤SOC含量分别增加了40%、33%和9%,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SOC增幅较大,而旱地土壤的增幅明显较小。林地、稻田和旱地土壤的平均SOC密度分别从1979年的32.82 t/hm~2、33.62 t/hm~2和28.99 t/hm~2增加到2011年的44.39 t/hm~2、43.50 t/hm~2和33.53t/hm~2,增长幅度分别为35%、29%和16%,增长速率分别为0.36 t/(hm~2.a)、0.31 t/(hm~2.a)和0.14 t/(hm~2.a),也是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增长幅度相对较高,分别是旱地土壤的2.6倍和2.2倍。可见,过去32年来亚热带丘陵区红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均表现为"碳汇"模式,在不同程度上贡献于该地区较强的有机碳积累,其中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贡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减少化肥用量,促进水稻的高产优质。水稻施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的配比关系以翻压施用紫云英绿肥22.5t/hm~2,搭配施用80%的常规化肥量(N156.8kg/hm~2,P_2O_5 66kg/hm~2,K2O72.0kg/hm~2),水稻产量表现最佳。稻田翻压紫云英绿肥,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复配施用L(石灰)、S(海泡石)和B(生物炭)3种钝化剂对玉米植株吸收积累土壤Cd、Pb的影响,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在云南省某矿区周边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复配施用的不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钝化剂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的含量,其中L(0.6 t/hm~2)+S(10.5 t/hm~2)+B(6 t/hm~2)处理对土壤Cd的钝化效率达46.9%, L(0.6 t/hm~2)+S(6 t/hm~2)+B(10.5 t/hm~2)处理对土壤Pb的钝化效率达26.8%;通过多元回归拟合分析,用钝化剂组合L+S+B的施用量预测的玉米籽粒中Cd含量最低,为0.0791 mg/kg,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 L+S+B是该矿区周边Cd、Pb污染农田修复效果最佳的钝化剂组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康乐县具有代表性的3 340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康乐县土壤p H值为8.08、有机质23.71 g/kg、全氮1.37 g/kg、碱解氮96.68 mg/kg、全磷0.62 g/kg、速效磷10.42 mg/kg、全钾21.91 g/kg、缓效钾1 030.30 mg/kg、速效钾204.89 mg/kg。康乐县土壤p H偏高,有必要施用S粉或Al_2(SO_4)_3来降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应保持施用农家肥,偏远山区应大力推广绿肥,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大多偏低,应注重施用氮肥;土壤磷库水平适中,但速效磷含量偏低,应注重磷肥施用;土壤钾含量丰富,不需施钾肥,但川区偏砂地应重视施用钾肥,且以少量多次追施为佳。  相似文献   

14.
探究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推广和盐碱地治理提供依据。试验设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T1)、石膏(T2)、不施调理剂(CK)3个处理,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土壤pH值和容重影响差异不大;T1可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玉米收获时,T1电导率较CK降低了45.56%;在玉米生育前期,T1能降低土壤碱化度,提高阳离子交换量;T1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收获时较CK增加17.96 g/kg; T1的玉米出苗率最高,为96.16%,较CK的出苗率增加了43.47百分点;T1小区产量最高,达56.31 kg/48 m2,较CK增产106.49%。本研究结果显示,菌糠-凹凸盐碱地复合调理剂能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前期可降低土壤碱化度(ESP),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玉米出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种植年限3年的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和配比的KCl和MgCl_2营养液对土壤盐渍化离子的影响,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K~+、Mg~(2+)、Cl~-含量提高,Na+、Ca~(2+)、HCO_3~-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总盐分增高。与原土壤相比,土壤中K~+、Na~+、Ca~(2+)、Mg~(2+)、Cl~-和土壤盐分总量下降,HCO_3-和SO_4~(2-)较原土壤有所提高。从土壤盐分离子总电荷变化来看,在1:1型的营养液配方中各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2:1型营养液配方中,随施钾用量的增加使土壤阳离子的存留量降低。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平衡及低浓度的施用量可缓解土壤盐渍化,降低养分的淋溶作用,促进离子间平衡,而过量施肥会加速阴阳离子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含铝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还原铝粉、硫磺、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按一定质量比例制备成含铝复合重金属钝化剂产品,研究了施用几种含铝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产量、重金属Cd和Pb含量及其土壤重金属Cd和Pb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常规施用化肥处理(PS+CF)的基础上,添施几种含铝的复合重金属钝化剂处理(PS+CF+Al_1、PS+CF+Al_2、PS+CF+Al_3和PS+CF+Al_4)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降低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并提高蔬菜收获后土壤pH值、减少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其中,PS+CF+Al4处理效果相对最佳,可比PS+CF处理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32.48%,降低菜体重金属Cd含量71.95%~74.69%、Pb含量63.36%~74.69%,提高土壤pH值28.72%,减少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12.50%、Pb含量32.4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PS+CF+Al_4处理蔬菜收获后土壤的Cd和Pb主要以Cd_3(PO_4)_2、Pb(PO_2)_2、Pb_2(P_4O_(12))、Pb_3O_2SO_4等几种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这进一步佐证了该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因此,含铝复合重金属钝化剂4(硫磺、还原铝粉和氢氧化钙按质量分数比2∶15∶100均匀混合而成)对蔬菜-土壤系统的Cd、Pb具有明显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美国沙漠所研制的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徐州市区2016年冬季重污染时期PM2.5中的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以及水溶性离子(NO_3~-、SO_4~(2-)、F~-、Cl~-、NO_2~-、NH_4~+、K~+、Ca~(2+)、Mg~(2+)、Na~+)进行昼夜采样监测,并采用优化的MRS算法对二次有机碳(SOC)含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徐州市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达到了(129.7±37.0)μg/m~3。通过OC/EC比值分析,采样期间徐州市区碳质气溶胶主要受到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排放影响。SOC平均质量浓度为3.4μg/m~3,对OC的贡献达了44.3%,且夜晚二次污染程度要大于白天。重污染时期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达到了(126.0±24.0)μg/m~3,3种主要水溶性离子(NO_3~-、SO_4~(2-)、NH_4~+)以NH_4NO_3、(NH_4)_2SO_4的形式存在。通过对NO_3~-、SO_4~(2-)质量浓度比值的分析,表明以燃煤为主的固定源对水溶性离子贡献较大。利用PMF模型分析重污染期间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来源主要有6个,分别为交通源(48.7%)、二次无机气溶胶污染源(24.3%)、海盐及燃煤燃烧源(14.9%)、二次化工污染源(12.1%)、生物质燃烧源(0.9%)、道路扬尘源(0.1%)。总体来说,大气中PM2.5的来源较为多源化,其中交通源以及二次无机气溶胶污染源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茄子的有机肥合理施用量问题,根据2012年在浙江杭州市郊进行的施用不同水平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施用量0~4.5 t/hm~2范围内,有机肥施用量与茄子产量、硬度、蛋白质和芦丁之间最佳曲线方程分别是三次曲线方程(P=0.0020.01)、线性方程(P=0.0480.05)、三次曲线方程(P=0.0070.01)和二次曲线方程(P=0.0020.01),即在有机肥用量2.0 t/hm~2时产量达最高值,然后产量有所下降;茄果硬度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显著减小;茄果蛋白质含量和芦丁含量在有机肥用量3.5、3.0 t/hm~2时蛋白质和芦丁含量达最高值,随后又显著下降。据此,在类似土壤性质地区种植茄子时,适量施用有机肥(2.0~3.0 t/hm~2)可提高茄子产量、改善茄子品质。  相似文献   

19.
姜涵  周姣姣  潘健  吴泉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99-101,106
以潍坊北部海水入侵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得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数据,利用统计分析与空间插值的方法对潍坊北部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主要离子为Na~+、Cl~-等,土壤全盐量、K~+、Na~+、Mg~(2+)、Cl~-、SO_4~(2-)呈强变异强度,Ca~(2+)和HCO_3~-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潍坊北部地区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为土壤全盐量、Na~+、K~+、Mg~(2+)、Cl~-以及SO_4~(2-)都是东北部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从东北向西南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东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试验,设置了4个水平生物炭处理:低施用量(40 t·hm~(-2))、中施用量(80 t·hm~(-2))、高施用量(120 t·hm~(-2))及对照(0 t·hm~(-2)),对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进行一年的动态测定;同时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以分析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值、全碳、有机碳及NH~+_4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中、高生物炭施用量提高了土壤全氮、NO~-_3含量,低施用量则反之.3个水平的施用量都降低了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低施用量下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中、高施用量下蔗糖酶的活性升高.总体来说,施用生物炭会降低土壤酶指标,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升高,土壤酶指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