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辰飞 《花卉》2019,(2):146-146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集中体现。传统文化以一种载体形式存在包含着人类对生命的延续与自由展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景观越来越多,怎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对展现现代园林景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读者茶座     
中国盆景,自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口发展到今天,深受中国其它文化的影响和浸色。它首先受中国诗歌、绘画和山水园林文化的影响至深。而这些艺术的生成与发展,都在接受着中国儒、释、道的文化精髓的演译。中国盆景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其讲究“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特色,并不是单纯的去模仿自然,而是在创作的同时,作品己融进了创作者的思想和中国的文化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与推进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渠道,通过交流互鉴,文化才能充满新的活力,中国园林作为"一带一路"下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以比利时天堂公园中国园项目为例,阐述了中国园林在海外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为今后海外中国园林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相似文献   

6.
读者茶座     
《花木盆景》2008,(3):16
中国盆景,自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口发展到今天,深受中国其它文化的影响和浸色。它首先受中国诗歌、绘画和山水园林文化的影响至深。而这些艺术的生成与发展,都在接受着中国儒、释、道的文化精髓的演译。中国盆景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其讲究“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特色,并不是单纯的去模仿自然,而是在创作的同时,作品己融进了创作者的思想和中国的文化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艺术的前进方向,必然是要立于世界文化与艺术之林,融合世界先进文化与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精华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而代表这种中国特色现代设计的力量,不是西方景观设计师,而是为数众多的、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殷实土地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中国当代文化具有的极大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科技进步的冲击、传媒资讯的渗入、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使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错综纠结着各种前现代、现代、建构主义的因素。本文初步探讨了建构主义对中国园林设计中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借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观点分析,以村落、庄田、宗族等构成的基层社会为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创生、继承、发展的必要空间,由此不难判断乡村文化艺术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兴于斯"的文化样态。从更宏大的历史人文尺度上观察,乡村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根源性,它缘起于华夏先民所创生的伟大农耕文明,且始终围绕着农业、农民、农村展开自我体系建构,从而与乡村时空保持着荣辱与共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王磊 《花卉》2018,(12)
城市的地域文化体现与展示,取决于城市中整体建筑与地域文化及景观的有机融合。神农城大剧院作为株洲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筑、是推动本市文化艺术发展,始终贯穿着炎帝文化与神农精神展示本土文化的景观重要场所和窗口。本文从株洲市神农城大剧院环境景观设计为对象,在建筑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现状高差难点及周边大环境的融合分析,解决现状展现创新点与新型材料在其中的运用,大剧院环境景观工程的竣工,为株洲市打造了一个新的城市名片,为株洲市民提供了一处新的活动休闲场所,聚集大量人气,受到广大市民高度关注,提升了社会认知度。  相似文献   

10.
华夏文明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屋顶上的各种装饰:有龙凤、神佛仙道等这些都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的形象,不仅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文化、图腾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寓意,宗教文化和审美倾向,其中意蕴是隽永而又令人深思的,彰显着东方古老民族文化的思想与情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盆景传播至今,已成为世界文化现象。全球各地域虽有“盆景”或“盆栽”不同的称谓,却同宗同源,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令不尽相同的艺术作品注释着不尽相同的文化理念和创作技艺,本文将从中国盆景的民族文化基因和艺术特质及哲学思想等方面,初探中国盆景文化现象。一、中国盆景的民族文化基因人类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其实质是该民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园艺与空间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并涌入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尝试从中国古典园林出发,探讨其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美学思想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传统艺术中的中国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为了彰显民族特色,并形成具有本土风格的园林景观,科学地运用中国传统元素,适时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不仅传承了文明,使园林景观更具民族、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郑荣燕 《花卉》2020,(6):66-6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景观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我国的景观设计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要借鉴和学习西方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构图手法。但是,在我国景观设计飞速发展的几年中,存在着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元素冲突,传统与现代无法融合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我们要结合我国景观设计当下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体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道路,使之回归到健康理性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艺术文化各式各样的语言中,园林设计作为其中一种较为与众不同的审美存在,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甚至于不同思想的艺术文化背景,它们各自拥有着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形式。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著名园林中,具体举例说明并比较中国古典式山水园林和西方古典主义园林之间的对比差异,并对差异背后的原因、历史背景、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6.
森林康养景观常常表现为隐性的方式存在着,需要深入地探索才能把握。森林康养景观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森林的存在而逐渐变化。基于这2点了解森林景观,提出了中国传统的森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中国传统的森林康养设计是整治森林景观的行为,是保护和利用森林景观的代表性与安全性的途径。同时,森林景观又是设计的基础,森林景观作为中国森林康养文化的一部分,与传统康养文化相融至关重要。在森林景观与康养文化之间,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森林康养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建立从森林及周边景观到传统森林康养文化的一种系统性和联系性的设计观念,要充分认识森林康养景观的设计是对森林的整治、文化的继承、自然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其次,森林康养景观设计从空间层次、历史层次以及康养层次,去认知背后的中国森林康养文化及设计过程。最后,中国本土的森林康养景观设计需要建立一种以森林为基础,以大众的普适性为根本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7.
正金门,一个有着丰厚历史记忆、一个承载着无数民族情节的的岛屿,西与厦门岛相望,北与晋江市相守,距离中国大陆最近处仅仅2300米,浅浅海峡从来割不断金门与厦门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怀。一衣带水,金门从来就是闽南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金门榕树也正是闽派盆景传承人柯成昆先生的最爱。同根同源,加之独特的海岛气候成就着金门榕树的风骨,这是柯成昆先生收集得来的一件金门榕树盆景佳构,高100cm,宽120cm,平稳中展露着非凡的霸气。根盘至美,四  相似文献   

18.
张维  阎淑龙 《现代园艺》2024,(9):123-125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蕴含的许多思想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因此,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哲学解释,梳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比德”思想、“礼制”思想、“隐逸”思想等在古典园林的含蓄表达,试图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以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8,(22)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不但彰显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而且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体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公园的风景建设往往是以其历史文化发展线索为背景依据的.都江堰离堆公园将川西古园与现代园林合为一处,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其特有的园林风格和其中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与文物古迹特色,而成为闻名中外的一个旅游名胜.整个公园的园林设计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充分表达了时代特点和川西地方特色.现主要以离堆公园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对园林古迹开发的影响作用,希望对地方历史性园林的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