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脱壳工艺比较及其对虾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确定较优的南美白对虾脱壳工艺,该文比较了不同脱壳工艺下南美白对虾脱壳的效果、虾仁品质及能耗。通过对脱壳时间、虾仁得率和虾仁完整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表明速冻和超高压脱壳均具有突出的优势,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综合脱壳对品质的影响及能耗分析发现,速冻和超高压脱壳可降低品质的破坏程度,但速冻脱壳对虾仁的色泽破坏显著(P<0.05),色差ΔE值达到6.4;另外,超高压脱壳的能耗较低,仅为速冻脱壳的1/3。综合以上结果,确定超高压脱壳工艺更适合于工业生产,且各参数中200MPa、3min脱壳后虾仁完整性最高,外观色泽好,而300MPa、1min的脱壳效率较高且咀嚼性好。研究结果为超高压技术应用于南美白对虾的脱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高压、热烫、冻藏3种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对虾蛄脱壳效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通过对脱壳时间、虾蛄仁得率、汁液流失率、虾蛄仁质构、色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合适的虾蛄脱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热烫、冻藏处理相比,超高压前处理能较好的缩减虾蛄脱壳时间,降低汁液流失率,提高虾蛄仁得率及其完整性,同时超高压处理能较好的提升虾蛄仁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黏聚性。当压强为350 MPa、保压时间为8 min时,超高压处理对虾蛄脱壳效率及肌肉质构的提升效果最好;超高压处理后虾蛄仁pH值和水分含量略有增加,而其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考虑,350 MPa保压8 min的超高压前处理,能在提高虾蛄脱壳效率的同时较好的保持其肌肉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辅助虾蛄高效脱壳及超高压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超高压处理对卤制鹅胗灭菌保鲜与品质的影响,以100、200、300、400、500、600 MPa的压力对卤制鹅胗进行处理,保压15 min,以未经高压处理的样品为对照,室温(20±5)℃存放至第1、5、9 天测定样品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同时对样品的pH值、嫩度、色差等理化指标以及感官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0 MPa以上压力保压15 min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200~500 MPa处理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9 d存放期中,p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鹅胗样品中心点pH值高于边缘部位;超高压处理对嫩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超高压处理对表面色差有显著影响(P<0.05)。从感官上分析,高压处理对卤制鹅胗的口感、气味及质地等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超高压处理不仅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卤制鹅胗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技术在五味子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避免五味子饮料生产工艺中热对营养成分的破坏,促进超高压技术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该文提出应用超高压技术制备五味子饮料的新工艺,即原料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饮料灭菌均采用超高压技术。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求得最优提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实用工艺参数:压力为350 MPa、溶剂为60%乙醇、固液比为1∶50(w/v)。饮料超高压灭菌条件:压力为400 MPa、保压时间为5 min。超高压提取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得率为2.99%;经超高压灭菌的饮料符合GB2759-81规定。应用超高压技术制备五味子饮料不仅确保了质量,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处理对砀山梨汁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该文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砀山梨汁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压力为0.1~500 MPa,温度为20~60℃。此外,考察了不同pH值(3~7)和保压时间(2~34 min)超高压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温度为50℃、保压时间为10 min和梨汁pH 5的条件下,300 MPa以下压力范围内高压处理酶被激活,其活性增加;大于300 MPa时酶的活性随压力增大而下降。高压处理时,温度低于40℃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有效影响高压处理的最小温度为40℃。保压时间超过10 min后时间延长对酶的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灭活枯草芽孢杆菌(AS 1.140)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该文采用响应曲面方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对超高压灭活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试验优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温度、保压时间是超高压灭活枯草芽孢杆菌的显著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其显著度顺序为压力>温度>保压时间;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建立并验证的超高压杀灭枯草芽孢杆菌的回归模型准确有效;优化得出10组杀灭106 cfu/mL枯草芽孢杆菌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为压力343.79~475.75 MPa,温度27.47~57.44℃,保压时间14.14~19.72 min。  相似文献   

7.
张士凯  王敏  程欣欣  张启月  吴澎 《核农学报》2021,35(9):2094-2101
为确定炮制黄精多糖(PPP)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黄精为原料,进行炮制,利用超高压技术提取PPP,分析了压力强度、保压时间、料液比对PPP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PPP提取条件,并对所得多糖进行动物体内试验,分析小鼠血清、肝脏和左腿腓肠肌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探究其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机制。结果表明,PPP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 mL·g-1、保压时间6.73 min,压力强度293 MPa,在此条件下PPP得率为13.46%;能显著提高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相比于游泳对照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SUN)、乳酸(Lac)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下降、Ca2+Mg2+-ATP酶及肌酸激酶(CK)活性上升,对提高小鼠运动耐力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超高压提取PPP奠定了基础,并为PPP提高运动耐力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58个不同品种甘薯茎叶营养与功能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茎叶的营养与功能成分组成,本试验系统比较了58个不同品种甘薯茎叶中的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甘薯茎叶富含粗蛋白(9.35~38.45 g·100 g-1 DW)、粗脂肪(1.36~12.30 g·100 g-1 DW)、总膳食纤维(35.30~45.0 g·100 g-1 DW)、维生素C(1.47~131.64 mg·100 g-1 DW)、β-胡萝卜素(6.75~59.35 mg·100 g-1 DW)及维生素E(0.39~23.30 mg·100 g-1 DW);湛薯01-2品种甘薯茎叶中总酚含量(21.39 g CAE·100 g-1 DW)及抗氧化活性(40.28 g TE·100 g-1 DW)最高。抗氧化活性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为多酚类物质(R2=0.748)。本研究为甘薯茎叶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对含有琼脂猪肉凝胶特性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糖作为脂肪替代物可用于开发低脂肉制品,而超高压可对低脂肌肉凝胶产生改性作用。该研究将超高压引入含琼脂0.4%猪肉糜凝胶(PMGA)的加工,在压力100~600 MPa、保压时间10~40 min、加压介质温度10~40℃范围内,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PMGA持水性、色泽与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受压的对照组相比,200~400 MPa压力导致PMGA的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100~600 MPa压力可不同程度地提高PMGA的保水性,并显著降低彩度指数b*值(p<0.05);400~600 MPa压力引起PMGA亮度L*值显著增加和彩度指数a*值明显下降(p<0.05);100~400 MPa压力可显著提高PMGA的硬度,而500~600 MPa压力则显著降低其硬度(p<0.05);保压时间与介质温度对PMGA持水性、色泽与硬度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200~4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品出品率;且改变工作压力可调控受压PMGA的硬度。  相似文献   

10.
结冷胶和超高压对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改良鱼糜凝胶性质,将结冷胶添加到白鲢鱼糜中,然后超高压处理,经过二段加热形成鱼糜凝胶,测定其凝胶强度、白度、pH值,研究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和结冷胶添加量对白鲢鱼糜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大于300 MPa,保压时间大于10 min,结冷胶添加量大于0.8%时凝胶强度变化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超高压辅助脱壳所得到的中华管鞭虾虾仁在冻藏期的品质变化,以虾仁色泽、质构、肌原纤维蛋白相对含量、表面疏水性、总巯基相对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为指标,探讨超高压前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6个月后虾仁L*值、a*值和b*值均有所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超高压前处理对虾仁L*值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延缓冻藏后期a*值的增加,对保持虾肉色泽的稳定有一定作用;超高压前处理对虾仁的咀嚼性和弹性影响不显著,但能增加虾仁的硬度。超高压前处理使冻藏初期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加,而对其溶解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冻藏后期由于虾仁蛋白冷冻变性,致使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下降。综上所述,超高压辅助脱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冻虾仁的色泽和硬度。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超高压技术辅助脱除中华管鞭虾虾壳,生产冷冻虾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风味良好的鲣鱼调味基料,本试验以鲣鱼蒸煮液(STCL)为原料,在酶解和脱腥基础上,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线性判别分析(LDA),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美拉德工艺,并对鲣鱼蒸煮液酶解液美拉德产物进行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和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结合LDA优于PCA,更能客观地区分不同条件下鲣鱼蒸煮液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差异;鲣鱼蒸煮液酶解液美拉德反应最优工艺条件为:添加木糖-葡萄糖1:2,在110℃下加热45 min,在此条件下,美拉德产物鱼香味浓郁,色泽呈黄棕色,氨基酸总量为7.036 g·100g-1,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888 g·100g-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4.034,说明鲣鱼蒸者液美拉德反应产物营养价值较高,是研发海鲜调味料的理想基料。本研究结果为鲣鱼调味基料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营养和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对不同采收期坛紫菜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坛紫菜蛋白质、总糖、粗纤维、灰分和脂肪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坛紫菜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末水紫菜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62 g·100g-1,二水紫菜含量最低,为30.87 g·100g-1。以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为标准,蛋氨酸(Met)为各采收期坛紫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共检出13~16种脂肪酸,均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均检出12种无机元素,包括Na、Mg、K、Ca 4种常量元素和Mn、Fe、Cu、Zn、As、Se、Cd、Pb 8种微量元素。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坛紫菜加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火龙果种子清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从红心火龙果中纯化获得种子清蛋白(HPA),分析其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同源性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HPA由两条分子量为12.6、13.2 kDa的多肽链(HPA-1,HPA-2)组成。 HPA富含谷氨酸(6.297 g·100g-1)、精氨酸(3.992 g·100g-1) 和天冬氨酸(2.694 g·100g-1)。 HPA与来自甜菜和菠菜2S种子贮藏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HPA-2显示出较高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比活力为9.19×103 TIU· mg-1,纯化倍数为1.86。经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琼脂糖凝胶柱纯化的组分HPA-2-1是胰蛋白酶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0.62 nmol·L-1, 具有Kunitz型抑制剂的摩尔比曲线。 HPA-2-1在一定的pH值(2~10)和温度(30~70℃)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抑制活性,且抑制活性几乎不受二硫苏糖醇(DTT)的影响。本研究为挖掘火龙果种子资源,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种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谷春梅  候春宇  程安玮 《核农学报》2021,35(7):1574-1582
为提高红豆和绿豆中酚类化合物的得率及抗氧化能力,本试验采取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爆破处理组红豆和绿豆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的原料结构破裂严重,形成大量的碎片物质,促进原料中活性成分与溶剂的接触可及性。与对照组(CK)相比,经爆破处理后,红豆、绿豆中总酚、总黄酮含量明显上升,0.5 MPa、60 s爆破条件下绿豆中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57和3.00 mg·g-1;而红豆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在0.75 MPa、60 s爆破条件下最高,分别为4.66和3.07 mg·g-1。红豆中的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绿豆(除0.5 MPa、60 s爆破处理组)。不同处理组中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及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红豆中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966),绿豆中总酚含量与FRAP还原能力的相关性最高(r=0.895)。本研究结果为蒸汽爆破适用于不同生物质及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拓展了爆破技术在食品加工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葛根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0、2.8、5.7、8.3、10.6 kGy)和电子束(0、2.4、5.1、7.7、10.3 kGy)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研究辐照对其微生物总数、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葛根提取物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随着吸收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5.1 kGy时,葛根提取物均达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需氧菌总数为103 CFU·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102 CFU·g-1);吸收剂量分别为5.7 kGy和7.7 kGy时,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降至10 CFU·g-1以下。此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均未检出。2种辐照方式均对葛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葛根提取物特征峰的相似度达到1.0,且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0.5%,表明2种辐照方式对葛根提取物指纹图谱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葛根提取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种辐照方式均不会对葛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指纹图谱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葛根提取物的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该研究为2种辐照技术,特别是电子束辐照在葛根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灭菌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文杰  宫惠  李美阳 《核农学报》2020,34(11):2460-2469
为高效生产欧洲缬草有效成分,通过分析培养基pH值、碳源、糖浓度、盐浓度、总氮(N)浓度、总磷(P)浓度等因素对其不定根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确定欧洲缬草不定根悬浮培养的适宜条件,并测定在该培养条件下不定根的生长状况,同时比较正常不定根、褐化不定根、无菌苗根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和缬草烯酸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欧洲缬草不定根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倍大量元素浓度、48.46 mmol·L-1总N浓度、1.5 mmol·L-1总P浓度的RCM培养基,添加40 g·L-1蔗糖、0.5 mg·L-1 萘乙酸(NAA),pH值5.7,温度25±2℃,转速100 r·min-1暗培养,28 d后收获。最佳培养条件下的欧洲缬草正常不定根中缬草三酯、乙酰缬草三酯、缬草烯酸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222、0.355、4.016 mg·g-1,褐化不定根中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无菌苗根中成分含量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欧洲缬草不定根及其有效成分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羊栖菜粉为吸附剂,研究羊栖菜粉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考察羊栖菜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以扩展羊栖菜的综合利用范围。采用控制变量法考察pH值、吸附剂浓度、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水溶液中Cu2+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模拟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考察羊栖菜粉对Cu2+的吸附特性,并采用SEM、FTIR等方法初步分析了羊栖菜粉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5℃、初始浓度50 mg·L-1、吸附剂浓度1 g·L-1条件下,羊栖菜粉对Cu2+的去除率可达89.27%。当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u2+去除率达总去除率的90%以上;当吸附时间为6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羊栖菜粉吸附Cu2+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99 0以上。Langmuir可以很好地拟合热力学试验得到的平衡数据,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71.17 mg·g-1。羊栖菜粉对Cu2+的吸附有多种反应参与,参与络合反应的官能团主要有-OH、-NH、-COO-。羊栖菜粉对Cu2+的去除率较高,吸附性能良好,可通过解吸实现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武悦  赵婧  王坤  朱丹  牛广财  魏文毅 《核农学报》2021,35(2):396-405
为了丰富丹贝品种并提高黑豆食品加工利用率,本试验以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发酵制备黑豆丹贝,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并分析不同发酵时间黑豆丹贝中麦角固醇、氨基酸态氮、10 kDa以下肽、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蛋白质水解度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发酵样品相比,发酵后黑豆丹贝中灰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发酵后黑豆丹贝中共检出24种香气成分,较未发酵样品多14种,且发酵后新检出醛类、烃类和酯类三类香气成分;黑豆丹贝发酵过程中麦角固醇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33 h达到最大值911.39 μg·g-1; 发酵15 h氨基酸态氮、10 kDa以下肽含量和蛋白质水解度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分别为0.87 g·100g-1、335.60 mg·g-1和29.43%。此外,发酵结束后黑豆丹贝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2.23、0.70和2.22 mg·g-1, 显著高于未发酵样品(P<0.05),且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黑豆丹贝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