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通方式、旅游花费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其他生态旅游需求、行为特征均无显著影响。②疫情暴发后,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对部分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天目山保护区部分产品显示性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③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天目山保护区游客生物景观和自然教育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比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更明显。  结论  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引导全新需求、推出智慧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游客体验后的分享等途径,提出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议。表6参24  相似文献   

2.
引导游客采取亲环境行为被视为解决旅游地环境问题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忽略了外部环境因素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构建旅游地乡村性感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南平市西芹镇高坪村为案例地,收集分析286份游客数据,结果表明:乡村性感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发挥作用;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在上述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丰富了亲环境行为的研究视角,为旅游地游客行为引导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区户外环境对儿童体力活动类型、频次与强度提供支持,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以合肥市回迁小区绿怡居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地图、访谈问卷、儿童感知地图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城市回迁社区儿童体力活动的行为偏好,揭示户外环境与儿童活动之间的关联性,提出社区微更新和社区花园营造模式的改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市回迁社区户外环境中,从设施与环境、活动人流、场地大小、可达性等方面影响儿童体力活动的积极性.(2)儿童对户外环境有着强烈的感知和选择性,并根据场地状况实现不同形式的体力活动.(3)户外环境会通过感官刺激和环境质量等因素吸引和限制儿童活动.(4)儿童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和强大的适应性,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符合身心需求的活动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和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是城市居民开展室外游憩主题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研究游客游憩行为对湿地公园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斗南湿地和王官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用问卷调查和样本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湿地公园内游客的基本属性、游憩空间利用特征、出游目的及影响公园游客游憩偏好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城市居民对于湿地公园的游憩偏好特征与游憩需求,以为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游憩环境的改善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效果、活动体验和活动成本,以及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的成本与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是反向影响,可见游客活动体验越好、成本越低,越容易达到游客对个体旅游活动的期待,提升游客的出行满意度和行为意愿。而游客的活动效果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提出应当不断完善活动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旅游项目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增加游客双向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的参与度;降低成本,提升游客满足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游客对不同森林文化价值感知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方法  在界定森林文化价值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类别的森林文化价值,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游客对天目山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  结果  71.2%的游客认可了天目山的这8类森林文化价值,其中身心健康(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62)和审美(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48)的认同人数最多,得分也最高;休闲游憩(认同人数占比85.6%,平均分1.39)、教育科研(认同人数占比87.1%,平均分1.3)、地方感(认同人数占比87.9%,平均分1.25)、文化遗产(认同人数占比83.0%,平均分1.17)次之;灵感(认同人数占比75.8%,平均分0.97)、宗教和精神服务(认同人数占比71.2%,平均分0.88)的认同人数最少,得分也最低。游客背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影响。40岁以下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价值感知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40~60岁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审美、地方感的感知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游客对天目山审美和地方感的感知会随着停留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停留1周至1个月的游客感知最高。  结论  因此,在天目山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身心健康和审美价值的过度开发,加强对灵感、宗教和精神服务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7.
在实地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莆田市滨海乡(镇)、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对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后,从旅游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旅游动机的激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消费水平与偏好、出游方式和频率、游客亲疏度和客源地等方面比较中小城市乡村旅游的游客行为轨迹机理,为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目标定位、旅游营销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21年7月在江汉平原的调研数据,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风险偏好对农户稻虾共作技术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使用互联网以及使用频率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且风险偏好型农户更愿意采纳和持续采纳稻虾共作技术;同时,互联网使用在风险偏好对持续采纳意愿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互联网使用削弱了风险偏好对农户采纳决策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和风险偏好对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的采纳决策影响更大;互联网使用对青壮年农户和老年农户的影响差异较小,风险偏好对青壮年农户的采纳行为和持续采纳意愿影响显著,对老年农户的持续采纳意愿显著。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好互联网使用在农户获取信息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农户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嘉年华已经成为体现北京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盛会。结合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游客、商户及场馆周边草莓种植户和餐饮经营者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游客态度和行为及对周边相关产业带动情况,提出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有效利用现有场馆场地,加强主题创意产品开发;借助互联网实现平台升级,适应游客对北京农业嘉年华高预期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转化为行动,促进我国化肥减施政策实施,本研究构建了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山东省16地市404份调查问卷,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从感知价值、政策规制探究了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基于政策规制和感知价值的交互效应以及有机肥替代试点参与意愿中介效应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及激励性政策规制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政策规制在感知价值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机肥替代试点参与意愿在感知经济价值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中起到遮掩作用,在感知生态价值对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励政策提高农户的感知价值水平,进而促进农户将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付诸行动;在实施惩罚政策的过程中应注意力度,切忌过度的惩罚政策让农户出现逆反心理,反而出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孝文化缺失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文化是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础。受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孝文化呈缺失状态。孝文化的缺失,对农村家庭养老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弘扬孝文化是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包括孝之情和孝之礼。汉代对孝道进行了全面的政治化改造,注重忠孝一体。魏晋名士在儒道合流的背景下对于孝道思想进行了反思。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发挥孝之情的重要意义;竹林名士阮籍、王戎分别以自己的守丧行为指斥孝之礼的虚伪和束缚;两晋名士融合孝之情、礼矛盾,将曾经尖锐的情、礼对立消融为率性尊礼。魏晋名士对孝道的反思深化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0-8631,8679
梳理了有关名山风景区的相关研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化景观的发展资料,探讨了中国名山风景区的价值。强调其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继承了传统的人文山水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并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存,符合世界遗产关于文化景观的定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孙玉娟  周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402-1404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基础性的精神内涵。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孝文化观念淡化,孝文化教育边缘化,孝道实践趋向弱化。因此,在农村加强孝文化的宣传教育、用法律手段约束孝行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沈敏  周永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86-21888
归纳了景观审美的基本属性,即体验性、文化性、象征性、偏好性、结构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景观的审美层次和审美偏好,指出划分文化群体及其文化规则可有助于景观审美研究,而旅游景观的异质文化是旅游景观审美的动力源泉,优化旅游景观审美结构可以提升旅游景观审美质量。根据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探讨了旅游景观的审美结构,认为其包括"空间-尺度"维、"时间-历史"维、"机制-功能"维。在结构主义美学的指导下,从维度结构与文化偏好、大众审美与市场导向、符号象征与文化价值方面提出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孝德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孝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颖  王璐艳  刘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64-14365,14480
以西安市华清池风景区为例,分析了华清官地景建筑的特征、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与景观文化的审美意识.认为应依据其丰富的文化特征和美学要素,运用现代景观规划理论与设计手法,使其与设计相融合,在满足人们现代生活要求的同时,充分展现历史文化与审美特色,以为华清池风景区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乡村景观的基本属性与消费者喜好度之间的关系,选择14个典型的乡村旅游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VR虚拟沉浸式体验进行感知与评价数据采集,以统计学软件SPSS 25.00的多向度(MDS)分析模块对其属性特征进行测量,结合相关与回归分析模块论证乡村旅游景观属性的多维特征与消费者喜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不同景观对象的属性特征强度与喜好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景观属性的属性特征在两维空间中具有良好的聚合性,不同的景观类型在属性特征上保持着基本一致性。2)消费者对乡村景观的属性认知与喜好度之间总体上具有一致性。3)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年群体消费乡村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想在此玩耍的欲望度”。乡村景观的设计应该在满足视觉消费的同时强化乡村景观的文化价值。此方法在准确测量乡村旅游景观特征强度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喜好度形成的原因,为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必锋  欧阳红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25-14626,14636
以武汉董永公园为例,探讨了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的规划布局特点,以及在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出的地方文化内涵的设计手法,通过对董永公园的绿色人文、历史文化及孝文化的解读,挖掘孝感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7-12959
在强调华夏文化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上的取向的基础上,将华夏审美文化分为2部分:作为基底的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和在不同时期作为显性的不同审美文化:儒家文化审美、隐逸文化审美和儒、佛、道思想圆融的文化审美。传统礼乐文化审美包括主从有序的形式美、和合天地的"和同"美以及圣数蕴道。不同时期的显性审美文化按顺序可分为3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审美表象,即儒家审美关于"大化流行"的感悟、"孔颜乐处"的君子人伦之美与浩然的山水情怀;隐逸审美的超以象外、栖身山水与乐归田园;儒、佛、道3家思想圆融审美所包含的和谐共济、格物致知与适意闲心的审美。这些不同时段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趣与作为基底的礼乐文化审美相叠加,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警句妙语的形式对造园意境加以点题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