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榆绵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首次发现榆绵蚜的第二寄主是梨树,并确定榆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榆绵蚜以有翅干雌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稍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性母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相似文献   

2.
苹果运输振动损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苹果运输振动损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2Hz,加速度>1.0×9.8m/s2时,包装箱内与各层包装箱的加速度均大于振动台面的加速度,且由底层向顶层递增;包装箱内损伤体积中层>底层>顶层;这两种工况的损伤体积均随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加缓冲材料可使损伤体积减少50%.  相似文献   

3.
苹果运输振动损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苹果运输振动损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2Hz,加速度〉1.0×9.8m/s^2时,包装箱内与各层包装箱的加速度均大于振动台面的加速度,且由底层向顶层递增;包装箱内损伤体积中层〉底层〉顶层;这两种工况的损伤体积均随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加缓冲材料可使损伤体积减少50%。  相似文献   

4.
运输中振动参数对苹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拟运输条件下进行苹果振动损伤试验,得出振动频率、振幅、时间对损伤面积及蠕变各变形量的影响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振动后总变形、相应蠕变量及差值可用来评价和预测损伤程度,对寻求预测和评价损伤的新方法、探索减少振动损伤的途径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昭通市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在25℃条件下的产仔量最高,每头成蚜平均产仔数30.23头(5~95头),之后随温度上升产仔量逐渐下降;在15~28℃(RH70%)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和发育速度逐渐缩短和加快;建立产仔量(Y1)、发育历期(Y2)与温度(X)的关系式:Y1=-99.7209 11.5439X-0.2589X2±2.9309,Y2=EXP(1.3403 29.0499X)±0.1080;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苹果绵蚜在昭通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C=5.86±1.24(℃)和K=235.16(日度);苹果绵蚜在6~9月份的发育历期最短(11.33~14.17 d),发育速度也最快(0.0706~0.0883)。  相似文献   

6.
苹果根爪绵蚜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首次发现苹果根爪绵蚜是为害苹果树根的重要新害虫,并确定苹果根爪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其原生寄主为榆,次生寄生为苹果,沙果。  相似文献   

7.
苹果振动损伤的规律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苹果振动试验结果,得出了损伤与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承载重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这些数学模型的分析,说明了几种常用损伤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比性,可预测振动损伤提供了依据。在相关分析中提出了用粘弹特性评价机械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谷苹果绵蚜越冬生物学及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在伊犁河谷的越冬生物学及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伊犁河谷苹果绵蚜无翅孤雌蚜越冬主要位于根蘖部,其次在树干和枝条上。全年只有一次迁移高峰期并靠若蚜来进行。无翅孤雌蚜在1d的迁移高峰在16:00至17:00,阴天活动量少。在温度25-28℃的条件下完成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2.04d。  相似文献   

9.
2004年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入侵新疆,主要分布于伊犁地区的新源、霍城、巩留、伊宁等四个县和兵团的61和62团.初步摸清了生物学.苹果绵蚜在新疆伊犁河谷1年发生12~15代,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以若虫在树干、主枝、侧枝的剪锯口、节疤、老树皮下、树缝、新梢的叶腋、短果枝的端部和树基的萌蘖枝处、枯枝落叶下,根茎外围0~7 cm土层中均能越冬.树下和树皮裂缝越冬存活率较树上为高.不同苹果品种被害率不同,秦冠被害轻.提出了以严格加强检疫,采用园内园外、树上树下、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运输中振动参数对苹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运输条件下进行苹果振动损伤试验,得出振动频率、振幅、时间对损伤面积及蠕变各变形量的影响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振动后总变形、相应蠕变量及差值可用来评价和预测损伤程度,对寻求预测和评价损伤的新方法、探索减少振动损伤的途径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苹果绵蚜接种单株苹果苗后的定殖、扩展过程机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选择3a生矮化红富士苹果苗,分别单株接蚜1、3、5、10、15、20和25头,观察苹果绵蚜在入侵定殖时种群繁殖和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除单株接蚜1、3头外,其他处理均能定殖成功,且接蚜量与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呈显著线性相关,连续阴雨天气对苹果绵蚜种群数量有明显抑制作用。以成蚜为初始种群,当单株接蚜15头以上时定殖可能性较大,并随接蚜量增加,种群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苹果绵蚜在饥饿状态下的存活能力和温、湿度对苹果绵蚜耐饥饿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苹果绵蚜不同虫态及其在供食叶片、供食枝条(只供食叶片和枝条,但不保湿、不更换)、完全饥饿(空白对照,不提供食物)3种处理下的耐饥饿能力,以及完全饥饿条件下不同温度(15~31℃)、湿度(40%~80%)对苹果绵蚜耐饥饿能力的影响。【结果】苹果绵蚜低龄若蚜存在逃逸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活动能力。苹果绵蚜的耐饥饿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4龄若蚜>雌成蚜>3龄若蚜>2龄若蚜>1龄若蚜;不同处理的耐饥饿能力表现为供食枝条>供食叶片>空白对照。在饥饿条件下,苹果绵蚜的存活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均呈初期缓慢、中间较快、后期缓慢的下降趋势。在温度为15~31℃时,温度越高,苹果绵蚜的耐饥饿能力越弱;在湿度为40%~80%时,湿度越低,其耐饥饿能力也越弱。【结论】苹果绵蚜特别是4龄若蚜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对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具有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环境对苹果绵蚜的耐饥饿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根爪绵蚜是在果树根梢为害的重要新害虫,梨九绵蚜和榆绵蚜是在梨树根梢为害的重要新害虫。6~9月份,这3种绵蚜为害果树根部。根据防治试验、示范结果,春季在绵蚜迁入之前,采用果园全田覆盖地膜的办法,可阻隔其入土,进而可使果树根部全年免受其为害;夏季在绵蚜为害期,采用磷化铝地下熏蒸的办法,杀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丝兰轮纹斑菌为丝兰褐斑病病原菌。菌落在15~35℃下均可生长,25℃是其最适生长温度,蔗糖、葡萄糖和牛肉膏、硫酸铵是其利用率较高的碳源和氮源,最适pH为6~8,光暗交替利于该菌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pH为4~8,水膜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营养对其萌发无影响。菌落PS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黑暗条件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15.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0.1566/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01%,成熟期占6.99%。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在渭北生态区进行苹果绵蚜防控工作,于2009年秋至2010年春开展其越冬状况调查。在试验园内选取苹果绵蚜发生较重的果树,定株调查,10d调查1次,分别观察记录取样部位、各虫龄虫量、被寄生数量。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渭北地区11月中旬进入越冬,次年3月中旬开始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根部越冬,树干略次之,枝条处最少。苹果绵蚜以2龄若虫越冬为主,平均比例达65%左右;1龄和3龄若虫所占比例较少,各约占13%和17%;4龄若虫极少,只占4%左右;成虫不能越冬。对管理状况不同果园,越冬虫口基数没有明显差异,树干处越冬虫较易被寄生蜂寄生,枝条次之,根部最低。标准化管理果园苹果绵蚜被日光蜂寄生的寄生率高于普通管理果园30%左右,被寄生率达75%以上。可见,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利用天敌防控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7.
三叶木通的花序分为完全花序、雄花序和单生雌花三类,其中完全花序占84%,花期持续45天左右,其物候可划分为显序、离蕾、花药转黄、花药转红、雌蕊成熟、散粉、花药枯萎和落花8个时期。雌花脱落高峰在5月上、中旬出现。每个药室含有12000花粉粒,花粉在田间条件下寿命较短,它们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6~25℃.花粉形状为椭圆形,纵径与横径的平均长度为24.5μm×12.3μm,具有8条芽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秦岭细粘束孢(Leptographium qinlingensis)是华山松大小蠹成虫携带的致病性真菌,在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华山松后,于寄主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组织与细胞内发育,分解树脂道泌脂细胞和薄壁细胞,进而影响华山松树脂代谢和水分代谢。对秦岭细粘束孢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为华山松大小蠹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测定不同温度(5,10,15,20,25,27.5,30和35℃)、培养基(PDA、麦芽汁、察氏和PDA+华山松韧皮部浸提液)、pH值(4.0,5.0,5.5,6.0,6.5,7.0和8.0)、水势(-0.2,-0.5,-1.0,-1.5,-2.0和-2.5 Mpa)和松针汁(华山松、油松、白皮松、云杉)对秦岭细粘束孢菌丝和孢子发育的影响,并比较了氧化铜、甲霜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锌、链霉素和多菌灵6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7.5℃,产孢最适温度为20℃;该菌在麦芽汁培养基中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发育的适宜pH为4.0~6.5,以pH值5为最佳;在高水势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体生物量随培养基水势的降低而不断减少;在添加华山松针叶汁的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甲霜灵和氧化铜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以代森锌效果最明显。【结论】初步探明了秦岭细粘束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值和培养基水势;进一步证明了秦岭细粘束孢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的高度选择性;筛选出了对秦岭细粘束孢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9.
鱼类的生长调控一直是水产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在斑马鱼中探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在生长调控中的作用,我们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构建了可稳定遗传的nos2a缺失型(nos2a-/-)斑马鱼家系。通过监测其生长过程发现,nos2a-/- 斑马鱼的整体生长趋势较nos2a正常型(nos2a+/+)斑马鱼偏低,且nos2a-/-成鱼的体型显著小于同期的nos2a+/+ 斑马鱼(P <0.01):nos2a+/+成鱼体长(29.53 ± 0.60) mm,nos2a-/-成鱼体长(26.34 ± 0.69) mm;nos2a+/+成鱼体质量(512.8 ± 30.75) mg,nos2a-/-成鱼体质量(394.4 ± 16.91) mg。而在肌纤维密度(P =0.718)及躯椎骨的横截面积上(P =0.54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qPCR检测发现,出膜8天时,nos2a-/- 斑马鱼的生长激素基因gh1的mRNA水平(P <0.01)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igf1的mRNA水平(P <0.001)均显著低于nos2a+/+ 斑马鱼;出膜68天时,nos2a-/- 斑马鱼的gh1 (P <0.0001)和igf1 (P <0.0001)的mRNA水平同样显著低于nos2a+/+ 斑马鱼。以上结果表明,斑马鱼中nos2a的功能缺失导致鱼体生长受到抑制,而gh1及igf1 mRNA的水平下调是其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