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嗅觉是犬赖以生存的特殊感觉。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犬敏锐的嗅觉为其服务。目前,人们发现4种与犬嗅觉相关的基因即犬嗅觉受体基因、犁鼻器受体基因、痕量胺相关受体基因、甲酰肽受体基因。研究者已经针对它们的结构、组成、表达部位及调控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嗅觉发生机制中诸多尚未确定的因素,犬的多数嗅认行为依旧是迷。逐一探索化学气味感受受体的功能调控、寻找犬完成嗅认行为的主要候选基因及决定犬种间、个体间嗅认能力差异的遗传标记,将有助于揭示犬敏锐嗅觉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为犬的科学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轩俊丽  张莉  杜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231-3238
良好的采食行为是动物机体维持生长发育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而嗅觉和味觉是动物采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官感受,它们分别由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基因决定,这些受体基因家族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较大的基因家族,不仅在感觉器官中表达,还广泛表达于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中。作者对中国羊肉消费和羊的饲养情况,当前嗅觉、味觉及其受体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嗅觉和味觉在动物采食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嗅觉和味觉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嗅觉和味觉在动物采食尤其是羊上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巧  董霞 《蜜蜂杂志》2011,31(12):17-19
简单介绍了昆虫的嗅觉识别过程和分子机制,对蜜蜂强大的嗅觉能力进行了简要说明。综述了蜜蜂的嗅觉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与概况,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的嗅觉行为及分子机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通过嗅觉研究蜜蜂的社会性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力光  董君艳 《警犬》2004,(1):18-19
警犬对醋酸酐的嗅觉能力是人的亿倍以上,它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区别多种气味:然而,警犬与其它动物一样,机体的各种机能状态必然随着其生命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诸如疾病、精神因素、应激状态、年龄等,均可影响其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目前,尽管尚未有人对警犬嗅觉障碍和嗅觉缺失情况做过统计,但是嗅觉障碍和嗅觉缺失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
犬是嗅觉动物,它对外部世界的一切认识活动都主要是靠嗅觉来实现的。犬嗅觉障碍和嗅觉缺失是先天和病理性的,但在实际作业时的身体状态是否对其嗅觉造成影响不得而知。为此,笔者通过测定犬嗅觉诱发电位的方法对饱食前后的犬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嗅觉在哺乳动物的日常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嗅觉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挥发性气味分子与专门存在于嗅觉上皮细胞的嗅觉受体(OR)特异性结合,以发挥嗅觉的生物学功能。OR与气味物质的结合向大脑传递关于食物位置、潜在配偶、捕食者和有害物质的信号。嗅觉感受器也存在于鼻腔以外的器官中,其与动物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分子结合,从而引发生理反应。文章综述了OR基因的结构、分布、多态性、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嗅觉在动物采食中的作用,为研究嗅觉在动物采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学感受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对于昆虫的生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昆虫的化学感受受体家族由气味(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组成。嗅觉可以识别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使昆虫发现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而味觉能识别可溶性刺激物,以引起觅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气味受体及味觉受体家族的特性,以及目前对多种昆虫化学感受受体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犬的嗅觉是极其灵敏的,不仅对气味的感受性强,而且辨认气味种类也十分精确,但是不同的犬嗅觉也存在巨大差异,有的甚至存在嗅觉缺失,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犬的各种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趋化性作为评价精子健康的一项新的指标,已经逐渐得到认可.20世纪60年代,Miller首次在水生无脊椎动物(海胆、珊瑚虫等)中证实了精子趋化性的存在.研究显示,一些嗅觉受体(OR)基因,如hOR17-4在人鼻子和睾丸中同时存在,并且这种表达与精子的趋化性有关.OR基因的活化可导致胞内Ga2+浓度的升高,进而引起精子的超...  相似文献   

10.
动物采食生理特点及采食量调控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尤其是猪的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嗅觉和味觉(在视觉的帮助下)是辨别和摄取食物的第1感觉系统。而最终采食行为则主要依靠其口腔内的化学感受器和能快速反应食物愉悦与否的嗅上皮细胞。无机离子、单糖和多糖、氨基酸和多肽、食物中的毒素等都能影响动物的采食行为。本文综合讨论了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对采食量的影响及如何对采食量进行调控,重点比较了猪与人类的嗅觉和味觉细胞受体和神经刺激方面的差异,并概述了当前和将来与适口性有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1.
饲料的适口性是动物对饲料的气味及口感等的综合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的采食量,而动物的采食量与生产性能有较高的正相关。气味的感知主要源于鼻腔内嗅觉神经的突起,口感的感知主要由口腔内的味觉受体来完成,主要味觉受体包括甜味受体、鲜味受体和苦味受体等。食物进入胃肠道后,胃肠道上的味觉受体感应程度可影响并调节动物对食物的吸收率和采食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鼻腔的嗅觉受体、口腔内的味觉受体和胃肠道内味觉受体和信号传递等相关研究,并就调味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调味剂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犬的嗅觉系统形态学特征、嗅觉传导通路、犬嗅觉系统受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犬嗅觉系统的科学利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犬的嗅觉系统形态学特征、嗅觉传导通路、犬嗅觉系统受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犬嗅觉系统的科学利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瑶  张升祥  崔为正 《蚕业科学》2008,34(2):375-380
昆虫对气味物质的识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连锁反应过程,气味分子首先被嗅觉感器淋巴液中的气味结合蛋白或化学感受蛋白所结合,然后运转到位于嗅觉神经元末梢膜上的气味受体并将其激活,最后引起嗅觉神经兴奋,并传入中枢神经而被感知。家蚕成虫的嗅觉十分灵敏,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研究昆虫化学通讯的理想模型。近年来,随着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家蚕中已发现了7种气味结合蛋白、多种化学感受蛋白和气味受体蛋白,这些蛋白质因子对于家蚕识别气味分子起着关键作用,但多数蛋白因子的具体生理功能仍不清楚。以家蚕方面的研究为重点,综述了与嗅觉相关的蛋白质的生化特性、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蜂业》2016,(7):17-22
蜜蜂嗅觉影响蜜蜂交尾、哺育和采集等行为,对蜂群的繁衍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蜜蜂触角上分布着大量的嗅觉感觉器,能感知挥发性分子、气味和激素等,因此是蜜蜂最重要的嗅觉器官,也是蜜蜂参与嗅觉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蜜蜂触角、嗅觉感受器、嗅觉相关蛋白及嗅觉传导机制等,能为蜜蜂后续的研究和蜜蜂触嗅觉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警犬的作业能力主要是靠其灵敏的嗅觉来实现的,若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警犬嗅觉系统发生障碍,其用途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就无法实现。嗅觉是指嗅觉感受器对气态化学物质刺激起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信息,经过大脑嗅皮质处理后所形成的气味感觉。嗅神经为嗅觉上皮穿过筛板到嗅球的神经纤维,嗅觉能力是鼻黏膜中嗅细胞的特性,鼻黏膜、嗅球、嗅丝或中枢神经系统连接部损伤,引起嗅觉障碍。嗅觉障碍是指部分或全部嗅觉功能下降、丧失或异常。嗅觉障碍对警  相似文献   

17.
犬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是通过它们的嗅觉,犬通过嗅闻其它犬了解其性别及"身份"。犬甚至通过嗅觉知道一个人的心情。一、鼻子的天赋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是看和听。而犬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嗅觉了。一头犬的嗅觉比人类敏感一百多万倍。犬能发现气味,并且能识别微弱的气  相似文献   

18.
动物的遗传性本身并不能决定幼犬后天获得的优良品质。成年犬的每一个性状和特性,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和某些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个体发育的结果。就犬的嗅觉而言,嗅觉同其他感觉性状一样,属于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笔者在对工作犬前期警用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感觉出如果在犬幼年时期就开始注意幼犬嗅觉的培养,将对以嗅觉搜索气味作业为主的受训犬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搜索气味兴奋性及对特殊气味的分辨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昆虫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 Or)基因家族的分子演变与其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在昆虫的生存和种族繁衍及躲避敌害中起着重要作用。Or基因展现出多种进化模式,有基因结构的变化、染色体位置的变化和复制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获得或失去某种功能,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昆虫气味受体的拓扑学证明,它是与典型的G-蛋白耦联受体(哺乳类气味受体)反向的跨膜分布,通过特殊的离子门控通道和环核苷酸激活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将气味分子信号传递到嗅觉感受器内嗅觉神经元,从而对气味作出简单、快速而有效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熊伟民 《警犬》2008,(2):44-44
犬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是通过它们的嗅觉,犬通过嗅闻其它犬了解其性别及“身份”。犬甚至通过嗅觉知道一个人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