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近年来,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垦利县大力发展刺参养殖,全县刺参养殖突破2 067 hm~2。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我们在刺参池塘养殖的科研试验中,对池塘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投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掌握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濒临河口型海湾的山东莱阳市,大力发展刺参养殖,经过几年的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对刺参池塘的建造、附着基的选择与投放、苗种的选择和投放、养成期间的水环境控制、养殖池饵料培养及饵料投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有效克服了汛期海水盐度下降、池塘水温偏高等不利条件,初步掌握了河口型海湾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正良 《福建水产》2011,33(5):77-80
福建是刺参南方养殖的主要地区,池塘养殖是主要养殖方式之一。本文在借鉴北方刺参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南方养殖实践,从附着基设置、放苗前准备、苗种选择与投放、养殖管理、收获与销售等方面对南方刺参池塘养殖技术做一总结介绍,为南方刺参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养殖池塘均为淤泥底质,系新开发或虾池改造而成,池塘浮游生物丰富,pH值变化幅度较大,对刺参健康养殖不利。本文通过分析pH值对刺参养殖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调节刺参养殖池塘pH值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关键技术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沿海潮间带及浅海区1~15m深的水底,要求水质清新,小型底栖生物丰富,满足其对溶氧和天然饵料的需要。但是,近几年开展的池塘养殖刺参,养殖环境、养殖密度、水质条件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使刺参在一个规范适宜的养殖环境中快速生长,仍然是刺参养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效果。黄河三  相似文献   

6.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通常称作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黄河三角洲地区无刺参自然分布,该地区自2003年从胶东地区引进刺参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在该地区养殖试验过程中探索了不同池塘类型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漳州市2006、2007年刺参池塘养殖情况的调查,通过池塘选择、刺参附着基、苗种选择与运输、水质管理、饵料投喂、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养殖池塘资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围堰养殖、网箱养殖和网笼养殖等方式,其中又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本文总结了剌参池塘养殖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期为刺参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养殖刺参已成为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为沿海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池塘养殖刺参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投放400头/kg规格的苗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陆续捕捞上市。在长达1~2年的养殖过程中,需始终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才会避免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养殖刺参已成为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为沿海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池塘养殖刺参投资大、成本高,养殖周期长,投放400头/kg规格的苗种,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陆续捕捞。在长达1~2年的养殖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对这些问题处理不  相似文献   

11.
<正>刺参池塘养殖因经济效益显著,潜力巨大,被人们称为"海洋捞金"工程,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因此如何扩大刺参养殖规模、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刺参品质是摆在广大刺参养殖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营口三联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利用池底铺设双面夹膜编织布及投放无结编织网附着基的方法改造营口地区养虾池塘并进行刺参生态苗种培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中放养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利用其摄食丝藻(Ulothrix spp.),达到控制池塘中丝藻数量的效果,利用3个池塘进行刺参养殖对照试验,刺参放养密度均为600 kg/hm^2,其中:1^#塘放养篮子鱼3 000尾/hm^2,规格40 g/尾,不投喂刺参饵料;2^#塘不投放蓝子鱼、投喂海参专用饵料;3^#塘不投放蓝子鱼、不投喂海参专用饵料。经180 d试验,1^#塘刺参产量2 340 kg/hm^2,分别比2^#、3^#塘增产457.5和825 kg/hm^2;增加篮子鱼净产量105 kg/hm^2;塘中丝藻重量分别比2^#、3^#塘单位面积减少75.9%和75%;1^#塘经济效益33.1万元,与2^#、3^#塘相比分别增加了12.6万元和18.9万元,降低了打捞丝藻的人工成本,提升了刺参养殖产量、效益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健康养殖刺参,池塘水环境的控制技术非常重要。池塘水环境的控制包括水层环境和底栖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为盐度、溶氧和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生长。如果池水清新,参礁能够得到阳光,底栖硅藻可以光合作用,在生长自身的同时放出氧气,这在春、秋季节很有利于海参生长。但有时池塘浮游植物多,透明度只有50cm左右,参礁几乎不见光线,这时氧气主要靠浮游植物制造,浮游植物制造的氧气主要在水的中上层,海参需要爬到石头堆的上面才能呼吸到氧气或者爬向岸边,这样容易造成损失,所以要定时做好水质监测,控制好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等指标,调控好水色、透明度及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同时养殖人员每天定时巡池,观察刺参的成活、生长、摄食、排便等状况,发现漏水、刺参异常现象,要及时在水质调控、饵料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做到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仲雷  孙兴涛 《内陆水产》2006,31(10):38-39
为进一步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效养鱼模式。实现渔业增产、渔民增收。近年来。山东省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淡水池塘80:20高效健康养鱼技术”试验项目。并获得成功。每667m^2产成鱼2t左右。产量可观。现将养殖技术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11月,我们在好当家刺参养殖基地的刺参养殖池塘进行了几种不同的刺参养殖管理方法的试验。结果发现添加净水复合菌和加大换水量的池塘不仅水质指标优良而且刺参未发生疾病,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正柱 《齐鲁渔业》2006,23(7):31-32
梭鱼(Mugil soiuy),在山东又称红眼鱼,属鲻科鱼类,该鱼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利用“上农下渔”池塘对梭鱼的高产高效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刺参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的增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室内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底播增殖及筏式养殖等,其中池塘养殖刺参面积最大。池塘刺参养殖受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多雨天气下,极易导致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如何避免夏季极端天气下刺参的大面积死亡,使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刺激了刺参育苗和中间培育产业也快速发展。在室内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饵料和人工等成本很高、病害发生频繁、用药量大、培育的刺参苗抗逆能力较差。近年来,利用浮动式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培育的刺参苗健壮、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笔者总结经验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已走过十多个年头,从2002年全市养殖面积不足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0余万亩,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形成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新兴产业.目前刺参已成为辽宁沿海水产养殖业的主打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刺参养殖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地区总结了很多养殖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但我们在深入养殖区指导生产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企业和养殖业户由于对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刺参中投放苗种、水质、底质调控等诸方面的管理技术欠缺或操作不规范,在实际生产中管理粗放,致使养殖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收益.完善养殖工艺,普及推广刺参健康养殖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根据几年来的养殖实践,我们总结大连地区的池塘养殖刺参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