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变异规律,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都匀市和三都县3个地理种源13个家系的丝栗栲种子的长、宽、长宽比和百粒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和种子百粒重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分别为种子长0.176%~4.034%、种子宽1.443%~6.389%、长宽比1.392%~4.808%、百粒重2.773%~13.470%。荔波种源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为最大,都匀种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各指标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与种子宽、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3个种源中,都匀种源的综合指标最优,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2.
对10个木荷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等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长宽比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734 0、0.868 2、0.647 9和0.816 5。木荷种子长与种子宽、年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北纬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木荷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汨罗市桃林国有林场湿地松种子园12个无性系的结实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湿地松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宽比、饱满种子数、种子千粒质量及单果出籽数在不同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球果长与饱满种子数、单果出籽数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球果宽与种子千粒质量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球果长宽比与种子千粒质量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饱满种子数和单果出籽数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饱满种子数与单果出籽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个无性系分为3类。研究证明,以单果出籽数和饱满种子数作为湿地松高产无性系的主要选择指标是有效的;经表型初步判断,以长果型球果的无性系结实性能最优。这些可为湿地松种子园亲本的优化和种子产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19个地理种源当年采集的山杏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形态变异、苗期性状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地理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均存在极丰富的遗传变异(Sig值均小于0.01),各数量性状种源内变异较小,但种源间变异较大;种子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杏核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02%),苗期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出苗率(变异系数为48.23%);苗期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出苗率和保存率的相关性呈极显著(p0.01),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5.
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株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初选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种子长、宽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微弱的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地径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发芽率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对子代的苗高、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东方红林业局采集的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果实形态特征变异规律及其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果实性状在不同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0个单株总体变异最大的是种子单粒质量,变异系数为10.94%,其次是种长宽比、果长径比、种长、果长、果径和种宽,变异系数分别为5.71%、5.49%、5.34%、4.91%、4.74%和4.58%。单果质量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02%。单粒种子质量与果长、果径、单果质量、种长和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单果质量和果径间均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单果质量与果长、果径、种长和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果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可以根据单果质量对种子质量进行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红椿不同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产自31个不同地区红椿种子的6个种子性状进行观察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成熟期及色泽在不同种源间存在多样性;种长、翅1长、翅2长、翅1宽、翅2宽、千粒重这6个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纬度是影响种子性状的主要因素,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呈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规律,除千粒重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无霜期呈显著负相关,除翅2宽外其它种子性状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6个种子性状数据,对红椿31个种源进行聚类,基本可划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性状变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8个种源的核桃楸种子为试材,对其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性状和遗传变异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种子的外观形态各指标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果实大小和单果重差异较明显,长白山种源的核桃楸种子最大(36.730 8 mm),单果重也最重(11.824 0 g),白家单株种源的核桃楸空仁率较高;核桃楸种子的腹径和缝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75),缝径大的一般种子也较重(相关系数为0.823);对种子外观性状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白家单株和铁岭的亲缘关系最近(欧式距离为2.510),长白山单独一类,且和苗圃单株的亲缘关系最远(欧氏距离为17.753)。通过研究了解核桃楸种子形态的变异规律,揭示其性状变异与不同种源的相关性,为优良种源的划分及沙地引种栽培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鹤岗和铁力两个红松种子园的15个无性系的种子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种仁重、种皮重指标差异极显著,出仁率、种仁重/种皮重、种长、种宽、长宽比指标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指标与种仁重、种皮重、种长、种宽,种仁重/种皮重与种长、种宽,种皮重与种长、种宽,种长与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出仁率指标与所观测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与种子质量相关的指标变异系数在两个种子园中差异较大,而种子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说明种子质量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而种子形态受影响较小。不同无性系的种子有关性状除受环境影子影响外,还与基因型×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5省(区) 9个种源闽楠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7个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闽楠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湖南永顺的种子最短,江西崇义的种子最长,贵州思南的种子最宽,崇义的种子最窄,湖北来凤的种子最重,崇义的种子最轻;广西富川种源淀粉含量最高,思南种源蛋白质含量最高,来凤种源的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闽楠种子长度和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宽度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其余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闽楠种子部分特征参数有一定的经向变异,但无明显的纬向变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闽楠种子形态特征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参数在不同产区中既存在着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又有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省琼中、昌江、文昌、乐东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雨量区域的桉林土壤水分、林下生物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琼中、文昌桉树林土壤含水率与林下层生物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昌江2040cm土壤含水率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40cm土壤含水率与根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60cm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乐东060cm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乐东020cm土壤含水率与活体地下部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生物量均与020cm土壤含水率与活体地下部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生物量均与020cm、2020cm、2040cm、040cm、060cm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沿"琼中—昌江—文昌—乐东"一线,桉树林下层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呈"V"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尾巨桉杂种F1抗风性状分析及选优,为今后桉树抗风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方法]对36个尾叶桉×巨桉杂种F1代的抗风值、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和材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并根据育种目标分别采用独立淘汰法与主成分分析进行选优。[结果]尾叶桉×巨桉杂种的抗风性优于母本对照;抗风值、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以及材质性状中的纤维宽在杂种组合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区组间均差异不显著。单株材积与材质性状均呈不显著遗传相关,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宽、纤维长宽比以及木质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表型正相关;杂种抗风值与生长性状呈不显著遗传负相关及呈极显著表型负相关;抗风值与纤维长、纤维宽呈显著遗传负相关,与其他材质性状呈不显著遗传相关,抗风值与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表型负相关,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表型正相关。[结论]尾巨桉杂种的抗风性优于尾叶桉母本,且杂种的抗风值与纤维长、纤维宽呈显著遗传负相关;采用独立淘汰法选出3个优良抗风杂种组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7个生长、材质、形质且抗风兼优的杂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7月在镇沅县古城乡,以滇西南5个州(市)9个县选出的西南桦用材优树为材料,开展不同地理种源的西南桦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期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景洪和江城种源表现最好,而镇沅种源表现最差;苗期生长性状与产地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同年均温、≥18C积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种子形态和幼苗生长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家系岭南槭种子形态、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特性,分析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广东省岭南槭天然分布区的3个种源18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发芽特征、幼苗生长性状和叶色表现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肇庆黑石顶(HSD)种源的种子最厚、最宽,深圳七娘山(QNS)种源的种子最薄、最窄,惠州南昆山(NKS)种源的种子最长,种子千粒质量最高;翅长与翅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显著正相关(P0.05);岭南槭1年生幼苗地径与苗高成正比,幼苗生长受种源地的地理气候因子影响;在色彩表现方面,QNS3、QNS13家系的明度L*值较大,QNS13色相b*值显著高于其他家系,NKS14家系幼苗的色相a*值最大。[结论]种子千粒质量越高,发芽率越高;幼苗的地径苗高生长受种源地的地理气候因子影响。NKS14家系幼苗红叶特征最明显,色彩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探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技术、开展其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以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各种源地间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利用Pearso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合熵权法和冗余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的环境因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拟合模型,并按赤池信息准则选取最佳模型,据此分析环境因子对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P含量、C∶P和N∶P均差异极显著(P0.01),但C,N含量和C∶N差异不显著;种源间变异系数表现为P含量 C∶P N∶P N含量 C∶N C含量;叶片N含量均与C,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N和C∶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P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C∶N、C∶P和N∶P则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C∶N和N∶P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经度、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叶片C,N含量分别与经度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 C∶N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 P含量与经度和年均气温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 C∶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月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2者受经度影响程度均大于年均气温和1月气温; N∶P与经度、年均气温均显著负相关(P0.05),受经度影响程度大于年均气温。【结论】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其主要受经度和年均气温影响。在刨花楠天然林人促更新及人工造林的适宜栽培环境选择过程中,考虑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种源地环境异质性显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