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种群体的地理变异是林木选择育种的基础,研究不同种源径向生长的气候敏感性,对于种子调拨及优良种源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种源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和短期响应,指出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利用不同种源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指导未来气候下的种源选择。然而,国内有关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十分缺乏,树木种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采用树轮气候学方法探讨不同树木种源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有效促进我国森林培育管理,指导选择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种源用于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杉木α纤维素中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杉木树轮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解释不同种源差异性响应,为种源层面上区域杉木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柳州的杉木试验林场的30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提取并测量α纤维素中δ^13C,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杉木树轮δ^13C与当年、前1年、前2年的降水、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湿润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杉木(1987-2013)树轮δ^13C值的变幅为-20.997‰^-25.910‰,表现出较强的一阶自相关,相关系数为0.181~0.866。大部分种源杉木树轮的δ^13C与平均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日照时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降水及湿润度指数的相关性不统一。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30个杉木种源中有26个种源与当年最小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结论]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不同种源杉木树轮α纤维素中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而对降水的依赖性很小。杉木不同种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研究有效的填补了种源层面上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响应研究的不足,也为杉木培育及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树木年轮学的发展,针叶乔木、阔叶乔木和灌木越来越多树种被应用于树轮-气候响应研究,使得研究区也延伸到了森林以外的区域。本文收集和梳理了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复杂性,并对未来树轮-气候响应研究进行展望。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环境的强烈变化让树木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外界环境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不断拓展我国树木年轮学的研究范围,我国的树木年轮学应继续探索更多的适宜树种,不断完善我国树木年轮资料库,充分发挥树木年轮学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森林生态保护的应用潜力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4.
树轮因其定年准确、分辨率高、连续性强、样本分布广泛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气候的重建、生长-气候响应关系和林线动态等研究。树轮形成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还受温度、降水、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去趋势方法影响树轮年表的质量和其中所含的不同频域气候信号,选择适合的生长趋势拟合方法以及误差分析,从而能从树轮资料中获取较多的气候信息并保证精度是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文中综述了树木年轮气候研究中的主要生长趋势拟合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并对年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未来树轮气候学研究中生长趋势拟合应注重多种方法和多种误差的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摘要:杉木是中国南方湿润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 一 。研究杉木生长与气候响应关系,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杉 木的生长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安徽霍山县茅山林场现存百年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钻取的 58支杉木树轮 样芯,基于树轮交叉定年技术,构建了杉木树轮标准化年表,分析树轮宽度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以探讨杉木分布北缘林木 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杉木年轮宽度与当年 4 月 降水量以及 9 月 日 照 时数均呈正相关关系 。 多元线性 回归及优势度分析得出,当年 4月 降水和 9月 日 照时数分别贡献了杉木生长的 9.6%和 12.1% 。 由上可知,杉木北缘产地 的杉木在生长季早期生长主要依赖于水分供应,而在生长季晚期则主要依赖于光照。  相似文献   

6.
植物有机碳测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有机碳含量是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文中总结了近20年森林植被含碳率研究的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中国植被含碳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目前, 测定植物有机碳主要有湿烧法和干烧法, 另外也有少部分根据分子式或重量法计算植物有机碳含量。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树种、不同树种不同器官、相同树种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差异显著, 另外, 木质组成、器官的相对位置、干燥温度、地区差异、种源、气候、立地等因素对含碳率有一定影响。林下植被是森林碳储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研究很少涉及林下各层植被。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为:1)相同树种在不同区域的含碳率稳定性; 2)在提高碳储量估算精度的前提下精炼含碳率的影响因子; 3)补充时间序列上含碳率的差异性; 4)加强对林下植被含碳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柔枝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柔枝松在中国的生长适应情况,对柔枝松引种后1 a生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选择乡土树种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场圃发芽率分别为24.25%和25.25%,均低于油松(36.5%),但高于白皮松(18.25%)和华山松(13.25%);成活率比乡土树种低;柔枝松的苗高生长较慢,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苗苗高分别为3.1 cm?和3.6 cm?,低于油松(6.3 cm)、华山松(5.2 cm)、白皮松(4.3 cm);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地径,分别为0.175 cm?和0.178 cm,低于油松(0.208 cm)但与华山松(0.182 cm),与白皮松(0.178 cm)相差不大;柔枝松种源1和2主根平均长度分别达到了19.1 cm1、4.8 cm,均长于乡土树种,两个柔枝松种源之间相比,种源2优于种源1。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目的“种源”通常是指从同一个树种分布区中的不同地区收集种子(或无性系苗),同一树种长期在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地区生长和发育,其形态、生理、生长、抗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会发生种种变异,有些变异是可遗传的,这种变异称种源变异。将一个物种的不同种源集中于一个地点进行育苗造林对比的研究就是种源试验。  相似文献   

9.
白花树不同种源苗期光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贵州从江、江西大余、湖南宜章、福建南平、广西上思、云南屏边6个白花树种源的1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树6个种源的生长高度增长量存在明显差异;云南屏边种源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高于其它种源,而暗呼吸速率(Rd)低于其他种源;白花树6个种源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对不同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PPFD)的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影响白花树不同种源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不完全相同,但胞间CO2浓度却是各个种源共有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10年的大网格种源定点试验,揭示了大青杨地理种源不同生长差异的显著性,初选出适宜辉南森林经营局四岔林场及相适应气候、立地条件的首批优良种源及株系。并对该树种优良种源的生态适应范围,种源早期选择的可靠性及适宜起始年限,以及在种源试验基础上的优良个体选择方法和适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为在我省实现大青杨良种化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油松种源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也是我省林木种子外调较多的树种。 油松天然林的分布区,包括河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河南、山东等12个省(市、区)。由于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大和分布不连续性等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 为选择适应我省生长且增产幅度大的油松种源和确定全国范围内的油松种子调拨区,从1979年开始,对不同种源的油松进行了7育苗和造林的试验研究,在适宜我省生长的优良种源选择方面,以及优良种源的早期予测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选择适合试验区域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生长的杉木种源,[方法]运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52个杉木地理种源3个树轮宽度指标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与年平均气温的响应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515、-0.590和-0.451;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与年最高气温均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大值分别为-482、-0.624和-0.499。[结论]未来试点年平均气温有升高的趋势,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杉木的径向生长,而选择对温度响应不太敏感的湖南江华、广西博白和广西资源种源在试验林所在区域进行造林,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应北京地区气候的耐热白桦种源,丰富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本试验对收集的5个不同种源白桦种子做发芽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种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是研究不同种源种子之间的差异性的定性指标。(2)东北4个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均表现良好,KYY种源最差,但种子耐高温能力最强。(3)白桦自交,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低于杂交组合。(4)白桦生殖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气温高种子质量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岷江冷杉树木年轮样本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对比宽度年表,提取树木年轮(简称树轮)碳稳定同位素(δ13C)序列和去趋势序列(DS),研究岷江冷杉树轮碳稳定同位素序列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岷江冷杉(1904-2009年)树轮碳稳定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3.33‰~-26.31%‰,平均值为-24.91‰,变异系数为-0.025;相关分析表明,岷江冷杉δ13C序列(DS)与前一年11月和当年1月的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1月和当年2,11月的月平均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平均气温对岷江冷杉树轮碳稳定同位素的响应最为敏感,是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与当年1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年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南岭植物园槭属树种引种保存工作始于1989年,主要为湖南省区域的树种,近年陆续从省外进行引种培育,园区现收集槭属20种(含变种)29份种源.课题组对槭属树种观赏特征以及生长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发现了樟叶槭、罗浮槭、岭南槭、三角槭、青榨槭等一些优良资源,通过观测结果,提出了获取优质种源引种保存需要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抗...  相似文献   

16.
以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16个种源、湿地松(P.elliottii)4个种源2.5 a生营养袋苗木为材料,定期开展生长调查,于2016年7—8月、2017年2月开展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加勒比松、湿地松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树种、种源、不同测量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株高、地径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测量时间与树种对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Fv/Fm)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与7、8月相比,测量值均在第2年2月显著提高;两个树种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qP)与表观量子传递速率(ETR)对测量时间的响应模式相反;加勒比松与湿地松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种源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勒比松与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生长与2月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测量值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高光强抑制了湿地松、加勒比松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但抑制效果与生长无明显相关关系;低温造成的胁迫主要抑制了加勒比松的光化学反应,并与其生长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可考虑将2月份测量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作为加勒比松耐寒个体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1986.3——1986.6月对25个树种、32个种源澳大利亚桉树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澳大利亚桉树种子较适应昆明气候和所用育苗方法。育苗成功满足了试验需求。其中单蒴盖亚属的3种桉树育苗成功,是国际间桉树引种的一大突破。通过对所育树种种子发芽指数、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观测数据分析,除粉绿桉和少花桉外其它各树种种源苗期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广西耐寒桉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广西耐寒桉树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实施 3年来 ,着重开展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 1991年建立的邓恩桉 (E dunnii)种源 /家系试验林进行了观测研究 ,包括种源及家系的生长表现 ,开花物侯与种子生产能力的研究 ,促进邓恩桉开花结实试验、邓恩木材基本密度的分析测定 ;(2 )从澳大利亚引进多枝桉、邓恩桉等 10多个耐寒桉树种 /种源 ,建立了新的耐寒桉品种试验林 ;(3)扩大邓恩桉栽培范围 ,在广西、江西以及湖南建立起邓恩桉种源试验与示范林 ;(4)开展了邓恩桉、柳窿桉 (E saligna×E exserta)组培无性繁殖研究 ,建立了 8个无性系无菌体系 ;(5 )对栽培耐寒桉树的柳州、桂林两地试验点的立地进行了评估。此外 ,还指出了项目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从北美引进的东部白松在辽阳铧子林场进行了15a的种源试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之间生长量差异显著,筛选出的3号和2号2个优良种源,树高、胸径遗传力为85%和87%,遗传增益为20.2%和28.9%,直接引种这些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东部白松的生长量显著高于乡土树种红松,是辽宁大有发展前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4个水分梯度,采用指甲油印迹技术,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气孔变得小而多,趋于旱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分布结构特征;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河南三门峡、山西晋中两个种源相比,河北承德种源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具有小而多的气孔,以及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结论] 3个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趋于旱生结构;河北承德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器比其他2个种源均相对小而多,且调节能力强,属华北地区抗旱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