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白山中蜂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蜂品系 ,但由于沿用内容不全面的中西蜂产蜜量对比方法 ,对中蜂形成了传统的低效益观念。本文在调查测试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按修改和补充的计算方法统计了4年的产蜜量 ,野生中蜂年均群产蜜11kg,群产值99元 ;桶养中蜂年均群产成熟蜜49kg,群产值441元 ,比西蜂高26.7 %。箱养中蜂年均群产半成熟蜜60kg,群产值420元 ,比西蜂高20.7 %。 相似文献
2.
巢脾是蜜蜂栖息、繁殖和酿造、贮存饲料的场所,巢脾质量如何,关系着蜂群的繁殖力和采集力。在养蜂生产中,应根据蜂群不同时期对巢脾的要求,适时造脾,更新老巢脾,繁殖强群,增加蜂蜡产量。长白山中蜂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蜜蜂,而造脾更有其独特的习性,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于西蜂的造脾措施。1长白山中蜂造脾的特点a.“喜新厌旧”长白山中蜂比较喜欢新脾,讨厌旧脾,无论产卵、贮蜜、贮粉均如此。在饲养管理实践中,经常发现工蜂将老旧巢脾中间咬穿或咬掉,在箱底堆积成蜡渣;即使在增殖期,中蜂也喜欢在新造… 相似文献
3.
笔者饲养长白山中蜂十余年,深深体会到长白山中蜂抗逆性之强,为了使人们对长白山中蜂的抗逆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叙述如下: 1.抗寒:1996年,我应用桶养方法饲养1群长白山中蜂,此群群势较强,储备了足够数量的越冬蜜。因为想检验一下长白山中蜂的抗寒能力,所以未加任何包装。长白山地区每年春节前后必有几…… 相似文献
4.
5.
我地位于长白山脉的辽东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且以天然林为主,林中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这里从春天的冰流花开始,便有各种草木陆续开花,直到秋冬的霜冻来临,有近6个月时间百花齐放.丰富的蜜粉源与适宜的气候条件,使长白山的野生中蜂从古繁衍至今,并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着土蜂蜜.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中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中蜂品种:耐寒、适应性强,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和蜜源情况调节繁殖速度;对外界环境敏感性强,易分蜂. 在长白山区,人们对中蜂的认识越来越深.在人工饲养过程中,我们对它的自然分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采取措施进行了控制.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中蜂与蜂巢包围物空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白山区观测调查了在7种不同蜂巢包围物中野生或家养的154群中蜂 ,发现大包围物中的蜂巢较大、群势较强 ,结成复脾蜂团 ,外勤蜂直接飞出飞入蜂团 ;而小包围物中的蜂巢较小、群势较弱。进一步证明 ,中蜂在进化过程中 ,某些方面像西蜂那样演变 ,而更多方面仍接近祖型[福建农学院 ,主编 .养蜂学[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30~31.]。长白山中蜂在大包围物中营造较大蜂巢、维持较大群势 ,系原始野生特性的延续 ,这种特性是中蜂改良饲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学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长白山区,蜂群进入秋繁阶段后,外界的气候、蜜粉源不利于蜂群的繁殖。而大多数饲养中蜂的方式为定地饲养,更增加了蜂群秋繁的饲养难度。实践证明,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看蜂群繁殖的强弱就知道养蜂者的技术水平高低。同时秋季蜂群繁殖的强弱,还直接影响着蜂群越冬的安全,所以蜂群的秋繁管理至关重要,必须随着外界蜜源、气候的变化,科学调整蜂巢,因地制宜地进行奖励饲喂,更好发挥蜂王的产卵优势,防止蜂群病敌害的发生,使其繁殖出强壮的群势,为蜂群安全越冬奠定基础,确保饲养中蜂的健康发展,才能提高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笔者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7年夏季乌柏花期,我们在贵州北部开展中蜂不同起步群势,不同箱型夏蜜生产试验。试验表明:4框左右足蜂的蜂群产蜜量,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3框以下的蜂媲,其培育乌柏适龄采集蜂的始繁日期,应在乌桕开始流蜜前40-45天。3框以下弱群则应较此提前15-20天。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中蜂活框代用饲料越冬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中蜂多数采用传统的木桶饲养方法繁殖和生产,每年到晚秋采取“杀鸡取卵”方式弃蜂毁巢取蜜,这种管理和生产方式不利于中蜂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通过试验表明:传统木桶饲养的长白山中蜂,越冬前改为活框饲养,把西方蜜蜂用白砂糖喂出的封盖蜜脾作为越冬饲料,越冬成活率可达到83.3%~93.3%。越冬蜂群势削弱率为32.0%~30.2%,越冬饲料消耗量为1.9~2.1kg/框。在蜂群健康强壮的基础上,整个越冬期温度高时蜂群不散团,温度低时箱内有轻霜不结冰,保持巢门畅通,越冬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11.
大蜜蜂和东方蜜蜂防御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基诺乡的橡胶林和云南农大东方蜜蜂研究所试验蜂场里,分别选择大蜜蜂(Apisdorsata)和东方蜜蜂(Apiscerana)各1群,观察、记录蜂群在受惊扰后蜜蜂的攻击行为。东方蜜蜂在受惊扰后,每次参加攻击的工蜂平均个体数为38只,攻击时间为1.37min,追逐的距离为22m;而大蜜蜂在受惊扰后,每次参加攻击的工蜂平均个体数为510只,攻击时间为131min,追逐的距离为342m。结果表明:与在洞穴、蜂箱内营巢的东方蜜蜂相比,露天营巢的大蜜蜂具有很强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东方蜜蜂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标本遍及云南省不同地区 ,不同气候条件及海拔高度的14个样点 ,每个样点30只蜜蜂 ,每只蜜蜂的38个形态特征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生物系蜜蜂研究所进行了测定。测定的数据用SPSS软件10.0版本进行因素分析、区辨分析和集合分析 ,并同来自北京、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缅甸、越南和尼泊尔的东方蜜蜂的形态测定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云南的东方蜜蜂形态学上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甘肃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甘肃2个不同样点的4群东方蜜蜂发现,甘肃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背板3,4、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这些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陇南东方蜜蜂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测定甘肃陇南地区的岷县、临潭县,甘肃陇东地区的天水、四川西北部阿坝州的九寨沟8个不同样点的1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并就这些数据进行ANOVA比较,发现:甘肃陇南地区的蜜蜂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比较特别:蜜蜂个体最大、体色最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在目前收集的东方蜜蜂数据库里均为最大值,与天水、四川九寨沟的东方蜜蜂有很明显的差异(P<0.005);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很深,与周边省份和亚洲其它国家的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初步结论是陇南地区的东方蜜蜂应属于一个新的类群或亚种. 相似文献
18.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交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 5个群势基本相等的实验蜂群 ,分别从每个实验群里提出 1张具有卵、小幼虫、大幼虫和蛹的子脾 ,放入对应的不同蜂种的蜂群里进行蜜蜂交哺行为研究。结果发现 :东方蜜蜂群拒绝哺育西方蜜蜂的卵和幼虫 ,在 2 4h内西方蜜蜂的幼虫基本被全部清理出房 ;5d后 ,所有没有被哺育而死亡的卵被清理出房 ;有大约 18 5 3%的封盖蛹出房 ,被蜂群接受。而西方蜜蜂群可以哺育少量东方蜜蜂的卵 ,有 7 90 %的卵可以孵化为小幼虫 ,但这些小幼虫连同其他卵和幼虫因不再被哺育而死亡 ,在随后的 6d内被工蜂全部清理出房 ;有大约 8 0 1%的封盖蛹出房。在东方蜜蜂蜂群里介绍的西方蜜蜂的王台幼虫 ,或者在西方蜜蜂蜂群里介绍的东方蜜蜂的王台幼虫 ,12h内均全部被清理出房。 相似文献
19.
20.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及其分布情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生物入侵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入侵现状如何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金佛山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方法和野外踏勘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1)在金佛山共发现56种外来植物种,主要是草本类植物,且多呈零星分布,绝大部分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一样仅仅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出现,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相互竞争,但五节芒具有突出的入侵分布特征;2)56种外来植物中有31种是有意引进的,占入侵种总数的55%;15种是自然入侵的,占27%;有9种是入侵来源不明的,占16%;1种是伴随其他物种无意引进的,占2%。而目前危害面积最大的五节芒就是入侵通道不明的外来植物种;3)调查的样方中外来植物的出现频度与干扰程度相关,干扰越严重的,出现外来植物种的几率越大,踏勘也呈现了同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