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各国广泛的研究由暴雨引发的土沙灾害,应用土壤雨量指数制定预防土沙灾害对策,设定雨量警戒、避难的基准。但靠降雨资料获得的数据对土壤斜面滑坡构成的因素差异很大,不能反映各测试区域不同地形、土壤结构的实际情况。2011年日本宇都宫大学执印康裕等人围绕引起土壤滑坡发生的地形因子,应用程序模型对一定空间范围内适宜降雨特性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模型中输出的数据对土壤潜在滑坡面积指数进行定义,并与土壤雨量指数进行比较。该研究明确了2个指数都能检测出致滑坡发生和非致滑坡发生的暴雨的差别;并能检测出滑坡发生和非发生的暴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中国滑坡灾害的多发区,区内共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万余处,对100余万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选择坡度、相对高差、到活动断裂带距离、年均降雨量和年均大雨日数5个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的评价因子,在GIS支持下获取各因子的贡献权重,根据贡献率模型在空间叠加下生成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图。结果表明:(1)研究区1.92×105 km2面积中,极高危险区3.92×104 km2,高危险区4.34×104 km2,中危险区4.58×104 km2,低危险区3.92×104 km2,稳定区2.42×104 km2,中度以上危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00%;(2)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小江—安宁河深大断裂两侧以及金沙江、雅砻江等深切河谷中,显示出活动断裂带和地貌对滑坡危险性的宏观控制作用;(3)中度以上危险区内人口总量约1 152.31万人,占总人口的32.17%;GDP约419.88亿元,占研究区总量的28.75%,因此加强川滇黔接壤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100万km2的范围内即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近十几年来区内每年都要发生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数十起,每年造成数百乃至数千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组建以来,坚持预防为主,实行分区分级管理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44处,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介绍了预警工作的思路、技术路线和预警系统的减灾成效及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山体发生崩塌等山地灾害,改变了流域运动形态。定性分析其危害远远大于常规的水土流失。但定量分析,究竟危害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详细研究报道。2008年日本学者Laurentia DHANIO等人根据2004年3月26日发生在印尼的山地灾害相关资料,定量研究了因山体发生崩塌、滑坡,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其结论是:山地灾害的发生,不仅造成河流的泥沙大量沉积,且崩塌前径流深为降水量的60%,而崩塌后下降到45%。浑浊度比崩塌前提高了400倍。此项研究揭示了流域内一旦发生滑坡,必然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流域治理难度。但也提示我们应利用这种改变规律,决策流域治理手段。此项研究成果对我国研究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武隆县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 1997年和 2 0 0 1年调查统计 ,武隆县具有潜在危害的大小滑坡、泥石流、崩塌体 2 6 0处 ,其中 10 0万m3 以上的有 2 8处。自建立滑坡预警监测点以来 ,在全县开展了群测群防工作 ,成功预报了大小滑坡 137处 ,其中 10万m3 以上的滑坡有 2 5处 ,保护了滑坡区内 6 30 0余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日本无人化施工技术在山地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山工程的实施是山区防止山地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经之路。日本在近10年内,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治山工程新方法——无人化施工新技术,并在实施后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详细介绍了日本无人化施工技术的发展史、无人化施工系统和无人化施工方法,并以东京都三宅岛泥石流对策工程、长野县小谷村蒲原泽崩塌灾害复旧工程、熊本县八代郡河内谷川崩塌土沙对策工程为例,介绍了无人化施工技术在山地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山地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泥石流泛滥区 ,合理利用绿化带可减轻或防止泥沙灾害。但仅靠绿化带不能防止所有泥石流泛滥区的泥沙灾害。日本学者水山高久、本田尚正等对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绿化带在不同条件泥石流发生区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对生驹山系的千冢川和野崎中川流域发生泥石流实例进行模拟数值计算 ,认为在径流源头区因崩塌而产生大量土沙、坡面较缓、缓冲带宽度足够长的情况下 ,采用绿化带可有效防止泥沙灾害。对于坡度较陡、缓冲带宽度不足、径流源头区无大量堆积土沙 ,但河床有大量沉积泥沙的河道 ,绿化带与砂防坝和固床工程相结合 ,方可有效防止泥沙灾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更符合滑坡崩塌发生发展规律的延河流域为例,进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引发因素分析研究,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建立GIS地质灾害数据库,包含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地质灾害点数据和栅格数据。统计分析坡度、坡高、坡型、河谷发育期等引发因素;选取坡度、坡型、植被、河谷地貌、地层、降雨量、道路距离、居民点8因素,采用加权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阐述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结果]坡高50~100m,坡度30°~45°易形成滑坡;老年河谷灾害点密度为壮年期的2倍,幼年期的3倍;凸型和直线型斜坡更容易产生滑坡和崩塌灾害,阶梯型和凹陷型斜坡稳定程度明显增高。延河流域滑塌高易发面积1 664.96km2,灾害点密度0.29处/km2;中易发3 102.02km2,密度0.10处/km2;低易发3 888.99km2,密度0.04处/km2。[结论]以流域为单位进行地质灾害研究,引发因素、空间分布规律更为明显,指导防灾减灾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对怀安县11个乡(镇)2、50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排查,确定的调查目标包括滑坡及隐患78处、崩塌或潜在崩塌33处、泥石流隐患5处、开挖战备地道引起的地面塌陷4处、险坝1处,共121处地质灾害点,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分布特征、成灾规模、危害程度和稳定性状况等。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气象因素及人类活动等,结合发育情况、危害现状和成灾特点,综合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找出灾害隐患点并划分灾害易发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警系统,因地制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减少人为诱发因素,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等。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砂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地质条件极易形成土砂灾害 ,但政府重视对灾害的治理 ,189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并施行了《河川法》、《砂防法》、《森林法》 ,明确农林省负责治山、建设省 (现为国土交通省 )治水。日本砂防的法规体系健全 ,执法效果好 ,涌现出许多成功的砂防典型。砂防法律规定了中央、地方政府和受益居民各自的投资比例 ,中央投资基本占 1/2以上。砂防机构很健全 ,形成了有效的条块结合管理体制。重视调查与监测 ,新技术应用已普及 ,全日本的土砂灾害防治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发生频繁,危害面广,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滑坡、泥石流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实行以防避为主,充分发挥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站点的辐射效应,普及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动员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测群防,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失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分布特征,滑坡和崩塌的危害程度,滑坡和崩塌类型和成因分析,并且提出了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达到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米脂县黄土滑塌分布及其对流域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壤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流域产沙中占有很大比重。黄土重力侵蚀主要有滑坡、滑塌、泻溜和崩塌四种方式,其中以滑坡发生规模最大,分布也比较普遍。但是,滑坡并不是经常发生的,而且,由于滑坡产生后土体地貌条件由不稳定变得相对稳定,反而对流域产沙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如果将重力侵蚀看作影响黄土高原流域产沙的重要因素,那么主要指的应该是黄土滑塌、泻溜和崩塌。本文利用遥感方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 ,构造脆弱的地质带曾多次发生滑坡 ,滑坡危险性判断和崩塌、预测是依据土块移动量的测量数据判断的。近年来 ,采用GPS观测系统对土表崩塌和滑坡体移动量进行观测 ,这项技术与传统的伸缩计法相比 ,克服了易受气象条件限制、测点设置难等弊端 ,能长期提供观测点的情报。通过介绍GPS观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以及GPS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分类 ,并通过列举GPS在测量滑坡体移动量中应用实例 ,说明了GPS是测量大规模滑坡体绝对移动量和移动方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进入雨季,在泥石流易发区,常诱发泥沙灾害。那么,在发生山地灾害地区中,其水分环境、林相结构、植被盖度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度,2009年日本学者清水靖久等人研究了日本长野县林相结构、植被盖度、水分环境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的关系。其结论是:在靠近泽地的山脊源头部多发生崩塌。所有的崩塌都发生在被树冠覆盖的林地内。在立木密生的壮龄林内多发生崩塌。崩塌规模虽小,却有大量的水流出的痕迹。流出的泥石流冲倒立木,卷起土石,气势凶猛,灾害更大。渗透到厚亚黏土层处于饱和状态,是崩塌的导火索。若是荒废林地,崩塌面积就扩大。沟谷呈现出具有"圆形剧场型"的地形特征,喜欢湿润环境的林地,是多发区。基岩层中有来自地下径流通道,是多发区。  相似文献   

16.
选取北川县"5.12"大地震前后2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2期影像的植被信息,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采用破坏指数DDI(the damage degree index)表示3种灾害类型区域震后植被破坏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解译滑坡103处,崩塌122处,泥石流10处,灾害面积共计17.5 km2,震前85%以上区域处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震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土地面积减少8.01 km2,占灾害区域总面积的45.77%;2)滑坡区域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低,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68.66%,崩塌区域植被破坏程度次之,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88.15%,泥石流区域的植被破坏最彻底,中度及重度破坏的面积占总灾害面积的99.74%;3)植被破坏与海拔、坡度有一定关系,破坏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611~1 543 m、坡度25°~45°范围内,植被破坏主要集中在重度破坏这一级别,并随海拔、坡度增加而增加,植被破坏与坡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日本阿波罗山国有林地降雨引起的滑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日本福冈县阿波罗山国有林地降雨引起的 31处滑坡的统计分析表明 ,每处滑坡的平均面积 91m2 ,平均泥沙量 98m3;就坡面坡度和形状比而言 ,滑坡发生的相对累积频率呈正态分布 ;就滑坡的面积和泥沙沉积量而言 ,滑坡发生的相对累积频率呈对数正态分布 ;93 5 %的滑坡发生在修建道路时形成的人工挖方或填方坡段 ,挖方坡比填方坡更易发生滑坡。 4 2 %的滑坡发生在凹坡 ,32 %发生在直坡 ,2 6 %发生在凸坡。径流流经地表裂隙两次以上的地点 ,引发滑坡危险性更大 ,发生频率达 4 5 2 %。  相似文献   

18.
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试点县成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点中 ,武都、舟曲、文县 3个县成功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 16起 ,避免人员伤亡 70 2 1人 ,减少财产损失 2 .0 8× 10 7元 ,投入效益比为 1∶ 8.6 5。同时 ,及时处理滑坡、泥石流险情 75处 ,使 736 77人 ,2 .5 5× 10 8元险区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得到了安全保障。通过试点 ,不但把山地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而且探索了方法 ,积累了经验 ,走出了一条以预警站点为依托 ,以群测群防为基础 ,预警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减灾避灾新路子 ,为群测群防全面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取灾区107个崩塌滑坡样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崩塌滑坡面积,遥感影像结合DEM获取崩塌滑坡体坡高(前后缘高差)、滑移距离、视摩擦角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体积信息,对灾害评估中关注的两个关键因子崩塌滑坡体体积、滑移距离与各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积、滑移距离与相关性显著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崩塌滑坡体体积与崩塌滑坡面积、坡高相关性显著,且与崩塌滑坡面积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坡高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滑移距离、视摩擦角有一定关系,但不显著;崩塌滑坡滑移距离与坡高相关性显著,且呈线性关系,与崩塌滑坡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云南崩塌滑坡危险度分区的模糊综合分析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该文将云南省剖分为826个样本区,按照危险度高、中、低和无危险4个等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区划出高危险区约8.8万km^2;中危险区为12.6万km^2;低危险区约6.7万km^2和无危险区约10.2万km^2。实践表明:模糊评价模型在崩塌滑坡危险度评估中应用具有效果稳健、适应性强和简便易用等特点,是危险度分区评价工作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