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力  郭广  胡爱军  马明亮 《青海草业》2004,13(3):20-23,35
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其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恢复和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所以,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荒漠化的研究和防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荒漠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荒漠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荒漠化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变化的评价指标与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共和盆地的土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塔拉滩和木格滩,共有荒漠化土地126.67万公顷.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与防治荒漠化相结合,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和恢复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灌木及其肥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生态小环境,使其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植物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产生变异,将养分集中于灌木灌丛下,改变其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影响灌丛下的植被和土壤养分,称作灌丛肥岛效应。灌丛因截留水分、养分及遮阴等作用使其周围局部土壤和植被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其树冠下养分和水分聚集,土壤养分相对周围空地更肥沃。探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的灌丛化过程及其生态学效应,了解其对荒漠草地恢复过程的作用,减缓土壤侵蚀和草地生产力下降,对植被的演替和恢复重建等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并为防治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地区土地退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草地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 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 是草地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将来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并为高寒草地的植被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1949年 ,法国科学家奥布之维尔在研究非洲撒哈拉以南撒赫尔地区的生态问题时 ,发现这一地区的热带森林被滥伐和火烧之后 ,其界线后退了 6 0km至 40 0km ,出现森林演变成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变成类似荒漠的景观。于是 ,他把这种环境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1994年 6月 17日 ,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轮会议上 ,把荒漠化定义为 :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其中包括植被的荒漠化、草场退化、土壤干旱化、旱地农作物生产衰退 ,土壤水渍和盐渍化、水土流…  相似文献   

6.
山丹县现辖天然草原365.83万亩,针对草原鼠害严重,药物灭治成本高、害鼠易产生耐药性、容易发生人畜中毒、年年防治年年有鼠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多年的防治研究,探索出了一条运用招鹰灭鼠(生物灭鼠)、药物灭鼠等方法综合防治荒漠草场、荒漠化草原草场鼠害的路子,从根本上将害鼠密度控制在了防治标准以下,达到了有鼠无害、长期控制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草原植被,恢复了草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柴绍芳  张波  郭宪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2):24-25,28
自2003年开始,酒泉市3个县的荒漠化草原被列为"退牧还草"试点,对禁牧、休牧措施在植被恢复中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退牧对恢复草地植被效果明显。退牧后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就植物多样性、盖度、高度和产草量的综合效应而言,采取禁牧等措施对植被恢复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防治是以调整平衡失调,恢复生态平衡为目的,是重在治本的方法。当前在许多感染性疾病治疗上多以抗生素为主,不久将以生态防治逐步占领阵地。当前,生态学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宏观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与植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  相似文献   

9.
目前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荒漠化的最主要的退化类型.本文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及效果,为今后开展此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海涛 《草业科学》2006,23(7):78-78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辩证法分析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荒漠与绿洲是对立统一的。荒漠化是植被量的逐渐减少最终导致生态质的变化的过程,它使当地地理环境整体趋于恶化。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荒漠化的外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内因。治理荒漠化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地缓解人地矛盾,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寒和旱的独特特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近年来,工程扰动、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日渐凸显,集中表现为植被退化、土壤贫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目前,为了尽可能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本研究以青藏铁路工程植被恢复和"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两个典型案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进行植被恢复的经验,提出了青藏高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今后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和草地退化后进行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业界信息     
吉林西部实施生态草建设荒漠化趋势呈现逆转据吉林省林业部门的消息,通过实施生态草建设,吉林省西部荒漠化趋势出现逆转,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所谓生态草建设,是指在荒漠化土地上,以恢复和改善植被为目的,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综合性生物措施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过度负载,吉林西部200万hm2草原盐碱化、风沙化和草原退化问题相当严重。生态功能日益弱化,荒漠化逐年扩大,盖度在30%以下的严重荒漠化土地达到66·67万hm2,而且以年均1·4%的速度扩展。为扭转这一趋势,吉林省实施了生态…  相似文献   

14.
植被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因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大多研究集中在植被的防蚀机理与功效方面,有关土壤侵蚀对植被生长发育与恢复演替的影响及植物抵抗土壤侵蚀的特性与能力的研究国内外都较少且不系统。笔者就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对种子生产、种子流失与再分布、幼苗存活与建植、植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功能、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植被恢复过程、速率与方向等方面的干扰与胁迫,以及植物在各方面所表现的抵抗土壤侵蚀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认为只有明确了一个区域土壤侵蚀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干扰程度及不同植物抵抗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特性与能力大小,才能提出有效防治土壤侵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南高寒草原高原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不仅与家畜争夺优良牧草,降低草原载畜量,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地表土丘,导致植被盖度降低,地表土裸露,引起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灾难。通过对高原鼢鼠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提出了适合甘南高寒草原高原鼢鼠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森林·草地·沙尘暴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佐忠 《草业科学》2005,22(1):21-23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如何防治沙尘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有人说控制沙尘暴的发展,首先必须防治荒漠化[1];有人说要尽快确定旱作农业区的北界,尽快编制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等[2];有人说,"解决沙尘暴的惟一办法,就是增加森林植被,发生沙尘暴充分说明森林植被还太少"[3];还有人说,"人类是有能力改造大自然的"、"经过全面防治和综合治理,沙尘暴是可以基本消除的"[3]等.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成为寒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了从植物多样性恢复利用的角度来探讨治理和利用高寒干旱流动沙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有效的植被恢复重建措施治理流沙、恢复沙区植被以及保护并利用沙区植物多样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阳克蕙  王堃 《草地学报》2006,14(4):395-396
以实验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按照人为设计理论和生态恢复的一般程序,在中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研究截叶胡枝子(Lespedeza cuneata)草地和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草地植被的重建,并探讨了这一生态恢复模式在恢复初期的生态学过程和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对荒漠化防治工作非常重视 ,我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荒漠化地区的风沙治理、草原建设、水土保持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创造了生物固沙、铁路固沙、引水拉沙造田、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合理轮牧、以草定畜等许多成功的实用技术和经验 ,并在全国不同自然条件地区创立了一批治理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典型模式 ,在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已经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许多地区的区域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 ,三北风沙区 2 62个县 (旗、市 )共营造人工林 5 67.6万 hm2 ,加上天然林和 1 977年以前的人工林 ,整个沙区内现有林面积 1 5 69.6万 hm2 ,占沙区总面积的 5 .1 %。三北地区约有 1 2 %的荒漠化土地已经得到治理 ,有1 0 %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控制 ,毛乌素和科尔沁沙地的植被盖度已由 1 977年的 7%和 1 0 %分别提高到 1 6.1 %和 1 8.8%。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始于 5 0年代末期。这期间中国科学院成立治沙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前身 ...  相似文献   

20.
盐池干旱风沙区退化草地禁牧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盐池干旱风沙区退化沙化草地上进行全面禁牧,植被盖度达60%以上.禾本科牧草多度增加,地上生物量上升;而劣质毒害草多度减少,地上生物量下降.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上围栏禁牧,植被明显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保护恢复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退化沙化草地植被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