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出发,结合兰州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影响兰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人均农业收入贡献率、人均园林绿地面积、绿地面积率、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耕地有效灌溉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2.
王晔立 《甘肃农业》2007,(7):68-70,65
在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并以甘肃省为例,着重对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0年~200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稳步上升,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0年~200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稳步上升,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已有相关数据,建立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并对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7.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71-15474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口因素6个方面,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2.808%;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甘肃省14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地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自2007年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已初见成效,但其可持续发展仍受到农户有效需求不足、保险补贴设计不合理、理赔定损难度大、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制约。为促进其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甘肃省可以从改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方式、设计公平合理的保费补贴模式、促进承保机构有效竞争和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及其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但仍面临着人口及需求压力大 ,资源负荷重 ,休养生息难 ,经济落后 ,农业技术装备差 ;农业发展相关制度不完备 ;人与自然 ,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 ,生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协调 ,等等障碍因素 ,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这些指标为指导收集了福建省1997~2008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现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入口,资源,环境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并结合省内各区域的资源和经济优势,提出了苏南实行城乡一体化、苏中实行农业生态化,苏北实行农业产业化,苏东实行海洋农牧化的具体战略,并就如何实现这一战略提出的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了一套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的13个市作为案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深层次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为考查对象,构建了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6个层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方法,从子系统得分和综合得分2个方面,对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加权得分分别介于0.071 1~0.642 9、0.195 4~1.311 9、0.093 1~1.066 8、0.587 0~1.720 1、0.012 3~0.917 9、0.383 3~1.880 9,总得分介于3.261 1~5.946 4,其中,德清得分最高,安吉、定海次之,兰溪得分最低。整体上看,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相对均衡。各层面中,农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益的得分率超过50%,但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和社会效益的得分率不足40%。提出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更加重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确立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理论,构造了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可持续发展度,对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指标选取方法,构建了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利用2000--2009年的数据对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海南省农业系统总体发展良好,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社会子系统、农业资源子系统和农业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性不稳定,建议加大对弱势子系统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建立了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模型,为研究农业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给出了多目标模型体系的稳定性分析,为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指标综合测评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2002—2016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空间分异显著,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特征,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集聚趋势明显,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分异显著,河西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陇南地区为低水平集聚区,空间关联效应不断增强,并持续表现出空间稳定性特征;3)人均农机化财政支出、公路密度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是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和建立农村资金的回流导入机制等方面促进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均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简要分析西藏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西藏高等农业教育的定位,阐明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西藏高等农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