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外源激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当年收获的甘蓝型油菜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脱落酸处理后进行标准发芽实验.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浓度对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10~30mg/L赤霉素(GA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10—30mg/L脱落酸(ABA)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影响显著;20mg/L落酸能完全抑制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萌发.促进种子体眠。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1,(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柴胡种子发芽的影响,测定分析种子发芽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差异,为柴胡种子萌发调控及提高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方法,采用0 mg·L~(-1)、50 mg·L~(-1)、100 mg·L~(-1)、150 mg·L~(-1)和200 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柴胡种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种子发芽过程中ABA、GA_3、IAA和ZR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的柴胡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差异显著,150 mg·L~(-1)浸种的发芽势(30.1%)和发芽率(64.5%)均最高。与对照相比,其他浸种处理种子发芽过程中的ABA、IAA含量均显著降低,GA_3、ZR含量均显著增加。种子发芽过程中,各浸种的IAA+GA_3+ZR/ABA比值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且其他浸种的该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150 mg·L~(-1)浸种的最高。研究表明,柴胡种子发芽过程中ABA、GA_3、IAA、ZR的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赤霉素浸种可通过调节IAA+GA_3+ZR/ABA比值上升,进而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3.
对52份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和24份四川推广品种作了收获前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四川甘蓝型油菜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休眠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抗收获前发芽资源数量少;地方种与推广品种间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幅及分布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四川甘蓝型油菜推广品种发芽指数的分布较地方种更集中于低和高的范围内;根据材料发芽进程和发芽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推广品种聚为三类:第一类为第1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二类为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三类为抗收获前发芽类型;地方种聚为四类,比推广品种多一种类型: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鉴定筛选的四川甘蓝型油菜抗收获前发芽的宝贵资源及其休眠特性,将为甘蓝型油菜的抗收获前发芽生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铅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世英 《种子》2007,26(12):88-89,95
将油菜种子种在不同浓度的Pb2 处理液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发芽指数。同时,用不同浓度的Pb2 处理液分别处理油菜幼苗,测定油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 胁迫对油菜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的Pb2 胁迫抑制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及发芽指数。低浓度的Pb2 胁迫能够增加油菜叶绿素的合成及根系活力,高浓度Pb2 胁迫则抑制其叶绿素合成及根系活力。随着Pb2 胁迫浓度的升高,油菜叶片细胞膜透性(CMP)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贮藏年限对油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蒋海玉  杜燕  刘其宁 《种子》2001,1(3):13-15
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1-17年的某蓝型油菜(B.napus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种子始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峰高降低,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8-9年,安全贮藏期为1-7年,相关分析表明,贮藏1-7年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527**,回归方程y-93.07-0.59x。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角果内种子发芽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自然条件下角果内种子发芽的甘蓝型油菜品系780、943、890、11-5、20-1为材料,将种子分为全发芽种子、自然混合种子、和无发芽种子三种类型,通过近红外测定仪测定了油菜种子的主要品质;将780、890、11-5角果内发芽种子根据芽长与种子长的比例大小分为:>1、0.5~1、<0.5和没有发芽四类,分析了种子发芽对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角果内种子发芽导致种子的含油量和芥酸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硫甙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千粒重降低5.52%~22.17%。  相似文献   

7.
以藜麦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ABA浓度梯度(0、5、10、20、40、60、80、100mg/L)研究了外源ABA对藜麦种子萌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BA(0~5mg/L)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没有显著影响,高浓度ABA(20~100mg/L)显著抑制了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5mg/L和10mg/L ABA处理可以延缓种子发芽,但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80mg/L和100mg/L ABA处理的藜麦种子萌发起始时间比对照推迟2d,发芽率也受到显著抑制。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ABA可以抑制藜麦种子萌发,浓度越高延缓抑制作用越强,可以为解决藜麦田间穗发芽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抗穗发芽品系,利用Vp-1基因的STS标记Vp1B3检测了来自河南省新乡市的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系112个,并于收获期进行了室内整穗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2个小麦品系中Vp-1Ba(感穗发芽)、Vp-1Bb(抗穗发芽)和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0.71%,0.89%和38.39%,以Vp-1Ba基因型为主。Vp-1Ba基因型品系穗发芽率(24.42%)极显著高于Vp-1Bc基因型品系(16.55%)。同一亲本组合选育出的品系的穗发芽率有很大差异,但Vp-1基因类型基本一致。同一Vp-1类型品系间的穗发芽率有很大差异,故在使用Vp1B3标记时需要与整穗发芽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战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战骨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战骨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带果皮与不带果皮、不同成熟度、浸种时间、温度、发芽基质、贮藏时间、贮藏方法等处理对战骨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果皮与成熟度对战骨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15~30℃,发芽率逐渐升高;浸种12~36h,发芽率降低;不同发芽基质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贮藏一年后,战骨种子丧失发芽力。结论:战骨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选取新采收的完全成熟、去掉果皮的战骨种子,浸种处理12 h,发芽基质采用沙,30℃培养。  相似文献   

10.
60Coγ辐照对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00,1000和1200 Gy 3种剂量60Coγ射线处理甘蓝型油菜品系761和532的风干种子。分析了60Coγ射线辐射对油菜种子发芽率、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基因型受到影响不同;辐射处理对M1的株高及生长量有明显抑制,辐射处理不同数量性状的效应不一致,对分枝部位的效应最显著,但千粒重和每角果粒数无显著变化;800~1000 Gy辐照处理使油菜种子含油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脂肪酸中芥酸和油酸含量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穗发芽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穗发芽前杂交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采用HPLC等方法,以2个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号’(亲本为Y58S× R9311×)和‘II优416’( Ⅱ-32A×R416)为材料,在水稻制种过程中进行穗发芽实验。发现组合‘Y两优1’号种子比‘II优416’易于穗发芽。同时测定了两组合在授粉15 ~27 天期间种子内源激素(IAA﹑GA1﹑ZR和ABA)含量的变化,易穗发芽的‘Y两优1号’内源激素ZR﹑IAA和GA1含量高于‘II优416’,ABA含量低于‘II优416’,且‘Y两优1号’籽粒内源GA1/ABA比值在整个过程中均大于‘II优416’。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穗发芽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穗发芽前期种子内GA1的含量高于ABA且在发生穗发芽时GA1/ABA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外源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比较研究了外源植物激素ABA(脱落酸)与植物生长抑制剂MH(马来酰肼)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以期阐明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学作用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BA与MH虽然都具有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作用,但两者生理作用性质不同,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是延缓种子发芽,而MH是降低种子活性,对种子发芽具遏制、伤害作用。MH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抗穗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及成熟种子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的抗穗萌特性,并对普通小麦13个显性、半显性、隐性矮秆基因的抗穗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t3基因及其株高提升的突变衍生系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穗萌特性。将Rht3基因回交导入不抗穗萌的普通小麦,受体品种成熟种子的a-淀粉酶活性降低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羊柴种子自身萌发力对其飞播过程的影响,笔者对羊柴种子去荚处理后含水量、吸水规律、萌发能力以及羊柴种子不同天数低温层积处理后萌发能力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2种处理后内源激素ABA、IAA分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带荚种子含水量为9.16%,去荚种子为8.92%;两者吸水过程均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去荚种子的最大吸水速率为带荚种子的4.79倍,达到饱和期所用时间约为带荚种子的1/2;羊柴种子去荚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81.67%、33.27,为对照组的8.167、38.39倍,带荚种子低温层积处理60天后发芽率、发芽指数次之,为46.67%、4.19;CK组抑制物ABA含量最高,达7921.12 ng/mL,经过80天低温层积处理后ABA含量降至最低,为4590.85 ng/mL。综合去荚处理以及低温层积处理后的发芽率、发芽指数、ABA含量,IAA/ABA比值,最后确定羊柴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去荚处理以提高其吸水性能或对带荚种子进行60天,4℃的低温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solation of wheat mutants in the hard red spring Scarlet resulting in reduced sensitivity to the plant hormone abscisic acid (ABA)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ABA induces seed dormancy during embryo maturation and inhibits the germination of mature seeds. Wheat sensitivity to ABA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dry after-ripening. Scarlet grain normally fails to germinate when fully dormant, shows ABA sensitive germination when partially after-ripened, and becomes ABA insensitive when after-ripened for 8?C12?months. Scarlet ABA-insensitive (ScABI) mutants were isolated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germinate on 5???M ABA after only 3?weeks of after-ripening,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Scarlet would fail to germinate. Six independent seed-specific mutants were recovered. ScABI1, ScABI2, ScABI3 and ScABI4 are able to germinate more efficiently than Scarlet at up to 25???M ABA. The two strongest ABA insensitive lines, ScABI3 and ScABI4, both proved to be partly dominant suggesting that they result from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The ScABI1, ScABI2, ScABI3, ScABI4, and ScABI5 mutants after-ripen more rapidly than Scarlet. Thus, ABA insensi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grain dormancy in Scarlet wheat. This suggests that ABA sensitiv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grain dormancy in wheat, a trait that impacts seedling emergence and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7.
以转反义trxs基因两个纯合株系及其未转基因对照小麦品种‘豫麦18’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RT-PCR、整穗发芽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对小麦灌浆过程中反义trxs基因表达、穗发芽特性及内源激素ABA和GAs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转基因小麦籽粒中内源激素ABA和GAs含量与穗发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反义trxs基因能够正常表达,两个转基因株系中内源trxh基因表达量都明显低于对照;转基因株系籽粒中ABA和ABA/GA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分别比对照升高了18.39%和23.47%,而GAs含量在花后15~30d较对照有所降低,平均比对照降低了9.14%;花后20、25、30d,转基因株系的穗粒发芽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平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65%、28.2%、27.23%;相关分析表明,穗发芽率与ABA和ABA/GAs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GAs含量呈正相关。由此推断,反义trxs基因导入抑制了小麦内源同源基因的表达,改变了小麦体内ABA和GAs的平衡,使ABA合成量增加,是导致转基因小麦穗发芽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受到生长环境、种皮颜色和遗传基因的共同控制。由于四川地区在小麦收获季节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小麦穗发芽的常发和重发区。依据材料的穗发芽抗性,有目的性地配制杂交组合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小麦穗发芽的重要策略,而系统鉴定分析各优良品种及品系的穗发芽抗性是亲本选配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调查分析了242份2000年来四川省审定小麦品种及即将成为未来几年新品种的2017—2018 年四川省区试品系的田间穗发芽情况,发现分别有23(9.5%)和67 (27.7%)份材料具有强(穗发芽率低于5%)和高(穗发芽率介于5%~15%)的穗发芽抗性。这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且发现穗发芽抗性在不同类型材料中存在差异:2000 年来审定品种<区试普通小麦品系<区试早播早熟小麦品系<区试特殊用途小麦品系,穗发芽抗性在未来几年品种中将有所增强;种皮颜色对穗发芽抗性具有强烈影响,随着种皮颜色加深,穗发芽抗性越强,但仍发现3 份(‘川育26’、‘川辐9 号’、‘川辐17 号’)白皮小麦材料具有强的穗发芽抗性,为白皮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参考。其次发现在四川环境下,早播可能会提高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  相似文献   

19.
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2.5~30 mg/L的Ce(NO3)3处理水稻种子能加快萌发, 明显提高种子活力, 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增加叶绿素含量。 这是由于在用Ce(NO3)3处理期间加快了种子的吸水速率, 增加了膜的通透性, 增强了呼吸作用, 增加了种子萌发期间IAA、 GAs和CTK等植物激素的含量, 而ABA含量变化不大。 其中用10 mg/L Ce(NO3)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