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是我国生产茶叶的主要集散地,而采茶戏的起源与行程和茶叶的生产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江西采茶戏十分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江西这一地区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采茶戏,以独特的魅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江西采茶戏所具有的魅力中,其音乐方面的功能和特点最为突出,为了促进江西采茶戏在时代的进步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江西采茶戏音乐的功能及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洁 《福建茶叶》2016,(12):359-360
江西采茶戏又名三角戏,它是源于客家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当地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和神韵,成为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江西采茶戏之中,以民众的日常生活采茶劳作为题材,吸纳了江西客家的民歌、民间舞蹈形式、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等艺术营养,具有地方传统习俗特点,通过对江西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挖掘,可以看到由江西采茶戏音乐艺术形态中所折射出的审美和文化。  相似文献   

3.
人民勤劳的生产活动是产生戏曲文明的源泉,尤其是在采茶戏的起源、功能与发展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所谓采茶戏,指的是人民在采茶这项劳动中发现了它的特点,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歌颂人民勤劳、节俭的一种戏曲形式,不仅如此,采茶戏还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平凡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谢世超 《福建茶叶》2016,(11):355-356
江西自宋以后就是著名的茶区和茶叶集散地,以生产茶叶著称。而采茶戏的源起与形成则与该地区盛产茶叶有关。众所周知,赣南的信丰、安远一带是江西采茶戏的发源地,伴随不断的流传与完善,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采茶戏,现存在不同的采茶戏剧中近30余种,新余采茶戏即是其中一种。各地的采茶戏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本文即结合新余采茶戏的音乐特点对新余采茶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探讨,并结合新余采茶戏发展现状思考该剧种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茶之本色,寓意香然。在中国的悠久文化当中,茶文化一直扮演着较为独特的角色,不仅衍生出了各种文化体系,也开始拥有健全的文化特征,客家采茶戏便属于其中的一种,它的音乐特征非常明显,整体的音乐功能也相当完善,给予了人们独特的审美认知,提高了相应的文化渲染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客家采茶戏音乐的特征,并对相应的采茶戏功能进行了渲染。  相似文献   

6.
许涛 《福建茶叶》2016,(3):380-381
研究采茶戏音乐特点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一古老戏曲种类的发展历程,并找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明的途径。本文介绍了采茶戏的特点与发展过程,分析了采茶戏的音乐特点,并就其传承与发展提出让地方戏曲走进校园;与现代旅游业充分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唐龙 《福建茶叶》2016,(3):372-373
江西采茶戏最初是在赣南形成的,表现了人们的日常茶叶生产劳作的艰辛和劳动人民乐观的精神。独有的腔调,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语言及伴奏乐器,丰富多彩、滑稽搞笑的舞蹈汇成了一种极具乡土气息、幽默风趣的喜剧形式的戏剧。其内容贴近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表现了江西劳动人民的朴实、坚强、豪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采茶戏不仅仅只是一种戏剧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现,了解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从其音乐表现形式和特征来分析赣南采茶戏,这对了解江西采茶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的客家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采茶戏便是这些精神财富中的瑰宝。赣南采茶戏则是江西采茶戏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以赣南采茶戏为切入点,在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江西采茶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洁 《福建茶叶》2016,(4):346-347
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客家特有的文化产物,其特有的音乐特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客家的现实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历史,同时反映客家人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性格特征以及精神世界等。文章分析了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希望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粤北采茶戏是戏曲的一种,兴起于明清时期,在闽赣地区逐渐形成规模。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中华文化一起进入岭南地区,在粤北地区也流行开来。粤北小调通过不断的吸收赣湘地区的民俗民风及歌舞歌剧的表演形式,逐渐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粤北采茶戏的研究和发扬保护极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国内的戏曲行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其中不仅包含了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些戏曲种类的融合和完善。黄梅采茶戏便属于其中的一种,在时代的发展当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完善,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曲种,而其主要唱腔的音乐特点,也与其他的戏曲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能够给人不一样的心灵审美体验。本文主要探讨了黄梅采茶戏主要唱腔的音乐特点,并对它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逯克刚 《福建茶叶》2016,(12):303-304
提起采茶戏,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我们知道,茶文化从古至今都属雅俗共赏之物,与其相应产生的采茶戏文化,经历百年的历史变迁,也早已播散到了华夏的每寸土地,烙印进每个神农后裔的血脉里。中国文化讲究整体包容、触类旁通,古人发现在品茗娱乐时配以适应的音乐,能使气氛更为贴切,其心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故此,音乐渗透进了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采茶戏中,音乐更是占了主要内容的三分之一,故此下文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采茶戏的音乐进行浅析研究,提出个人观点,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赣南采茶戏看江西传统民间音乐的器乐伴奏,在人员数量、乐器数量、语调和声调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从赣南采茶戏看江西传统民间戏曲音乐的内容,在腔格段式、句格增减、手调变化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当前江西传统民间音乐面临着内容缺乏创新、财力和人力投入不够、观众群体越来越少等问题。对此,必须创新剧情内容,加财力和人力投入,创新运作机制,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江西传统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4.
闫浩 《福建茶叶》2016,(1):219-220
江西赣州地区的采茶戏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采茶戏的剧目表演与创作将客家的人文精神、性格特征、情绪变化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他是赣南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也使地方戏剧的发展得到了滋润;通过采茶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表演内容,为客家文化、风土人情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茶戏主要起源于赣南地区,赣南自古以来茶风盛行并且民间艺术非常丰富,产生了大量与茶文化相关的艺术表演,采茶戏就是其中的代表。起源于赣南地区的采茶戏经过不断的发展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之一,并且于2006年正式被列入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采茶戏中主要是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以喜剧的形式为观众们进行表演,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表演者声腔的运用。在采茶戏中人们主要把声腔的运用共分为三种,茶腔、路腔与灯腔,每一种声腔都有着十分独特的魅力,既有地域风情又有着人文特色。本文通过对采茶戏音乐中声腔运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间采茶戏丰富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效果。在我国民间采茶戏之中,赣南采茶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其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融汇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广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传而来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等艺术,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和舞蹈美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本文即通过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和舞蹈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丰富的价值内容和艺术形式,比如采茶音乐、以茶为主的创作素材等等。这些文化艺术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承价值,更是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本文拟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认知分析,结合当前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全面认知,从而探究江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并且尝试提出江西采茶戏对舞蹈艺术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中,其有着两种形态特点,一种是文化以地域化色彩存在,形成了诸多与地域文化和特色相关的文化体系。而另外一种则是与文化的内涵相关,形成了诸多艺术体系。而抚州采茶戏音乐艺术恰恰就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成熟展现。本文拟从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诠释入手,结合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的具体展现研究,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抚州采茶戏的传承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范明磊 《福建茶叶》2016,(3):354-355
本文介绍了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博白采茶戏音乐的演出特点与艺术特色,提出传承策略如下:打造"客家采茶戏音乐"传承基地;在校园中推广客家采茶戏音乐。  相似文献   

20.
江西高安采茶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和色彩而出名,成为人们耳熟能详、自成一派的音乐文化体系,它没有局限于某一种音乐文化艺术形态,而是与其他音乐文化相交流和借鉴,逐渐拓展成全新的、独特的音乐文化艺术形态,通过对高安采茶戏音乐的唱腔旋律、唱腔曲体结构、场景音乐、乐队编制等方面的特征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管中窥豹,较好地了解江西高安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