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郑希伟  赵荣慧 《林业科学》1990,26(4):353-358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个南方造林树种幼苗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和同一胁迫强度条件下银杏,侧柏,火炬松等树种幼苗的抗旱性,并确定了3个鉴定苗木早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个树种幼苗抗旱性的顺序为:侧柏〉银杏〉火炬松。质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RWC)根系活力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简便鉴定苗木早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盆栽人为控制浇水量的方法,研究油松、沙棘、柠条、山杏、侧柏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对含水率,随干旱胁迫天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各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控水天数增加,5个树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8 d达到最大值;丙二醛与脯氨酸变化相似,均逐渐升高;而叶片相对含水率则逐渐降低。5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油松山杏沙棘柠条侧柏。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取不同时间的水分控制处理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2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当受到水分胁迫时,2种植物体内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紫穗槐Pro含量的峰值为184.37μg·g-1,刺槐的峰值为119.35μg·g-1,刺槐的耐脱水能力比紫穗槐弱;从干旱胁迫条件下2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缺等指标的变化也得出紫穗槐的抗旱性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阜新地区常用的小钻杨、群众杨、黑林1号、哲林4号、中绥12号、中荷64号等6个杨树品种开展气孔方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众杨的气孔密度大于其他品种,气孔长度和宽度小于其他品种,且差异显著;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角度,群众杨和小钻杨抗水分胁迫的能力优于其他品种。最终得出,在6个品种中,群众杨和小钻杨的抗旱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沙地樟子松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的抗旱指标的研究,发现叶片有发达的角质层、密度小且深隐的气孔、致密的表皮细胞、束/自比值、临界水分亏缺、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有物强弱与樟子松抗旱性密切相关。同时,树木耗水量小,单叶比叶面积小,强大的主侧根系分布均是樟子松抗旱性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沙地樟子松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的抗旱指标的研究,发现叶片有发达的角质层、密度小且深陷的气孔、致密的表皮细胞、束/自比值、临界水分亏缺、蒸腾强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强弱与樟子松抗旱性密切相关。同时,树木耗水量小,单叶比叶面积小,强大的主侧根系分布均是樟于松抗旱性能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大扁杏(Pronus Armeniaca Linn.)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3个1年生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细胞膜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两方面变化对持续干旱条件下大果沙棘、大扁杏和文冠果3个经济林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测定,并综合比较了3个树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结果表明,3个经济林树种在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上各不相同,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大果沙棘最高,文冠果最低。  相似文献   

9.
小叶锦鸡儿是荒山荒地及沙荒地造林的重要灌木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经过对阜新地区小叶锦鸡儿种子采收、直播造林、管护等技术进行初步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田稼穑 《林业科技》2023,(3):35-37+55
本研究对花楸、忍冬、茶条槭、辽东栎的抗旱性进行了评价,选取乌兰察布地区优良乡土树种花楸、忍冬、茶条槭、辽东栎3~5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造林试验定植上述苗木并进行抚育管理,8月停止浇水,待田间持水量为45%~50%时,检测各树种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并应用SPSS软件和隶属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的隶属函数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忍冬0.70、花楸0.54、茶条槭0.38、辽东栎0.37;各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忍冬>花楸>茶条槭>辽东栎。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SOD、POD、 CAT)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溶性蛋白)。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不仅成活率较高,而且植株叶片SOD、POD、 CAT、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说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抗旱性较强,更能适应较为干旱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红柳、侧柏和合头草等3个树种的抗旱性与9项抗旱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电导率与3个树种的关联度分别为0.767 4、0.700 5、0.679 3和0.628 7,它们可作为3个树种重要的抗旱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等3种不同针叶树种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针叶树1年生天然更新强度分别为3 594~5 133、20 300~50 000和8 300~13 900株.hm-2;赤松天然更新的强度好于油松,油松好于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1年生幼苗较难越冬,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达66%;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相对较易越冬,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7.20%和20%,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94%和51.28%。因此,应采取人工促进措施进行樟子松、赤松、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银杏、悬铃木、香花槐、金叶复叶槭和玉兰等5种乔木绿化树种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五个梯度的低温处理(-10℃、-15℃、-20℃、-25℃、-30℃),测定丙二醛、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和电导率,研究低温胁迫对这几种乔木绿化树种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抗寒性存在差异性,5种绿化树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悬铃木 > 香花槐 > 玉兰 > 银杏 > 金叶复叶槭。    相似文献   

15.
以科尔沁沙地糖槭、元宝枫和桃叶卫矛为材料,研究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3种乔木的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3种乔木的光响应曲线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对糖槭的光能利用率影响最大,对桃叶卫矛的影响最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乔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逐渐降低,元宝枫和桃叶卫矛的光补偿点呈先增后降趋势;在干旱胁迫后期,桃叶卫矛和元宝枫对光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适合在半干旱沙地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立地条件类型、造林时间、造林密度、不同苗木规格等方面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上营造固沙林,锦鸡儿、黄柳、胡枝子、紫穗槐4种灌木虽然都是旱生植物,但其耐旱程度有所不同,锦鸡儿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为3m以下的沙丘;紫穗槐、胡枝子在沙区适应的立地条件是1m以下的沙丘、缓起伏的沙地和丘间低平地;黄柳栽植在高3m以上的流沙上、中部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7.
对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马占相思(A.mangium)、肯氏相思(A.cuninghamia)进行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粤西造林后1~4 a,厚荚相思树高生长最快,肯氏相思次之,马占相思最慢,分别为5.57、4.92、4.08 m;但马占相思造林后第4年至第5年生长明显加快,造林后5 a,马占相思树高、胸径生长最快、生物量最大,分别为7.01 m、7.69 cm、32.1 kg,厚荚相思次之,分别为6.80 m、5.77 cm、16.72 kg,肯氏相思最差,分别为5.32 m、4.21 cm、13.48 kg.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适宜在肇庆市及粤西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树木抗旱生理及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抗旱性结构、抗旱生理及抗旱造林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抗旱性结构方面,树木靠减少叶量和叶面积、增加根系,及叶、茎、根的旱生化结构来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性生理方面,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酶活性、根系活力及水分参数均随着树木抗旱能力的强弱而发生变化。通过树种选择、提前整地、覆盖造林和使用保水剂等造林措施的实施,均可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中亚高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忠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4):38-39,50
针对五台山中亚高山石质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的自然条件及造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整地(整地时间、方式)、苗木处理(树种和苗木的选择、起运、栽植)、造林时间(造林季节、时间、顺序)、栽植(栽植方法、要求、抗旱技术)、抚育、病虫害6方面阐述了该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