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世伟 《福建茶叶》2016,(5):162-163
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对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有效保护并传承民间茶艺茶俗。本文分析了茶文化旅游产品概况,组合性开发的优势,探讨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旅游产业现实发展背景下,深度旅游理念逐渐被渗透到大众意识中。而在深度旅游理念下,针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关人员应对相关概念内涵进行全面了解。并能够紧密围绕市场要素、整合资源要素、设计理念要素等内容,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实质意义与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由此,充分展现茶文化内涵特征,注重开发多样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善于整合市场资源,打造组合形态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巧妙融合深度旅游理念,注重凸显茶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李贺 《福建茶叶》2016,(2):115-116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逐渐对项目的文化特征和生态性更为重视。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具有差异性、新奇性、融合性、商业性等四点。在此基础上的实践途径则可围绕着:理解茶文化的商业价值、合理挖掘茶文化差异性、多渠道传递文化新奇性、综合实施营销组合策略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4.
郭盼盼 《福建茶叶》2016,(6):156-15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已经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对于精神生活渴望越来越强烈,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以各种主题为线路的旅游蓬勃发展开来。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因此对于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具有很大的意义。旅游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不仅是一个文化的创作过程,也是经济的运作过程。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如何实现将各种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是目前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就此作些研究,旨在深化其他旅游产品的影响和旅游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海南拥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但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意识,开发多样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深度旅游理念视角下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霞 《福建茶叶》2016,(7):136-137
茶文化旅游在以茶文化为载体的形式下具有更为深邃的内含和灵魂。在我国茶文化旅游盛行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模式正在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推崇,高文化品位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成为了重视文化消费的休闲时代的助推器。深度旅游理念显现出旅游者渴望参与和体验文化旅游意识增强的特点,我们要从茶文化深度旅游的产品开发要素入手,进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将茶文化作为重要载体的茶文化旅游内涵更加深邃,当前,国内茶文化旅游盛行,与其相关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模式方面也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高文化品位茶文化旅游产品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对当代社会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动力。而深度旅游理念则展现了游客渴望参与并体验文化旅游等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因而,应当以深度旅游理念为基础,注重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湖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州市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州市旅游资源,提升湖州市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该市旅游文化品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州市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建立“湖州市茶文化旅游布局模式”,设计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使湖州市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王艳燕  高峻  张婉清  任海涛 《茶叶》2023,(4):257-261
本文目的是设计普洱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使普洱茶文化创意产品更加丰富且有灵魂。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从普洱茶文化内涵中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比如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茶马古道文化元素等,并结合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等,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创意中。结果设计出茶叶包装、手提袋、抱枕、文化衫、提袋、胸针等系列文创产品。普洱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更好地激活旅游产品市场,助力云南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茶文化旅游在我国兴盛起来,很多茶叶产区或茶文化浓郁的地区都开始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在本文中,笔者从养生的角度对茶文化旅游开发展开研究,指出应从茶健体产品与茶文化艺术品入手,加强创新,开发养生茶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湖南省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分析对湖南茶文化结合旅游产业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认为湖南省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设计多层次荼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为实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湖南省旅游资源,提升湖南省旅游战略地位和提高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分析对湖南茶文化结合旅游产业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认为湖南省可以通过挖掘传统、适度创新、设计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战略构想开发茶文化旅游,为实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之故乡,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形式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味。当今社会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所趋,其中以体验经济最为新颖。本文以深度经济理念为基础,结合休闲理论与品牌战略对如何开发茶文化产品展开分析与研究。在深度经济理论框架下探讨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极力挖掘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糅合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知名度。下文通篇论述我国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并阐述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贵州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昂谱(RMP)分析法,结合相关史料、文献和《中国统计年鉴》,从资源(R)、市场(M)和产品(P)三个特性,对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分析贵州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单一、保护不到位、产品创意性和品牌形象性较弱、产品体系构架较分散等问题,提出借力新兴媒体、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创新开发产品、加强区域合作的开发对策,以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原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茶文化与中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之间的整合与开发应用。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件,其许多思想内涵发源于中原大地,而且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也蕴含着茶文化的思想要素和生态要素。为此,具体的整合与开发路径包括:梳理茶文化的形式内涵思想要件、建立辩证统一的茶文化渗透模式、基于全域旅游打造中原文化互动、以茶社为依托传播中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博雅 《福建茶叶》2016,(8):120-121
通过旅游产品的有效组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市场的竞争力,然而与其他的旅游产品组合不同,茶文化的旅游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因此本文在旅游产品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对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型开发构想和模式开展研究,来提升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业的范畴。透过全域视角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有助于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游客旅游体验度的提升。本文在简要阐释了全域旅游与茶文化旅游的相关内容之后,又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透过全域旅游对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陕西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在继承和发展陕茶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促进茶文化旅游业发展对于提升各地区旅游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陕西茶文化资源概况,探讨了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提出陕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采用将茶资源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发、发展等形式,推动旅游行业以及茶文化的合理发展。新媒体环境下,不仅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还能够推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运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技术,提升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目前基于新媒体环境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新媒体推广营销方式单一、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没有打造杰出品牌,以及缺乏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等。本文结合其开发的机遇、开发问题,探究针对新媒体环境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姚孟超  叶艳萍 《茶叶》2018,(2):102-104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十分悠久。随着松阳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衍生出了许多茶文化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欢迎和热爱,在获取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传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及茶文化精神。本文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类型、开发价值和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