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灵芝的仿野生开发种植技术,在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不同类型林分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试验,并进行灵芝产量与质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纯林仿野生栽培灵芝其生物转化率、优质率、子实体产量、孢子粉产量最高;各种林分类型的郁闭度均以0.6~0.8的生物转化率、优质率、子实体产量、孢子粉产量最高。该文旨在为高质高产地进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的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宜昌市夷陵区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钩藤在杜仲林下不同林分郁闭度的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4~0.6之间,钩藤种植的成活率、保存率高,且产量最高;在钩藤不同生长时期,实施定干、短截、打顶等抚育措施,将极大促进钩藤分侧枝抽发,增加商品枝数量,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于洪亮 《林业科技》2021,46(1):13-16
以北乌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北乌头时影响高生长的因子及最佳因子参数,具体包括:林下栽培林分树种选择落叶松;林下栽培的郁闭度为0.2~0.7;栽培密度为10~20个/m2.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开展的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试验,在概述了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的基础上,从林分选择、种植前准备工作、种植方法、林间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以及采收与产地加工的技术,以多途径种植多花黄精,满足中药材市场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林分、坡度、郁闭度和肥力等对林下种植华重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林下种植华重楼块茎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坡度、不同郁闭度对林下种植华重楼块茎成活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有机肥施用量对华重楼根茎生长量有显著影响。林下栽培华重楼应选择土层深厚、腐质含量较高的阔叶林下,避免种植在毛竹林或马尾松林下,并且应注意对林地的坡度和林分郁闭度进行控制。宜选择郁闭度0. 3~0. 7、排水较好的坡度15°~30°的山坡地种植。在沙县,华重楼的最佳施肥量为45 000 kg/hm~2~6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泉州森林公园林下观赏植物,在园内开展不同郁闭度乔木林下栀子的生长和开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栀子在林下种植的成活率达90%以上,栀子苗高生长随上层乔木林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冠层郁闭度对林下栀子花期产生影响,过度郁闭的林分会使林下栀子花期缩短;林下栀子的正常花数和开花率均表现为随着上层林冠郁闭度的增大而减少,而栀子的未开花数随着上层林冠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弥勒市林下仿野生种植三七的标本点数据和气候变量数据,在MaxEnt(最大熵模型)获得三七潜在分布区的基础上,采用弥勒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提取地类、森林类别、郁闭度、坡位、坡度、坡向等信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叠加分析,以获得三七在弥勒市林下仿野生种植的潜在分布适生区.研究显示:(1)MaxEnt计算...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82-85
以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作为对象,研究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北乌头时影响发芽率的因子及最佳因子参数,具体包括:选择在林下或新造林未成林下栽培北乌头;林下栽培林分树种选择落叶松;林下栽培的郁闭度为0.2~0.7;新造林未成林下栽培的树种选择也对栽培效果影响显著,红松和水曲柳新造林未成林下的栽培效果明显优于云杉;栽培密度为10~20个/m~2。  相似文献   

9.
5种药材在不同郁闭度油桐林下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郁闭度油桐林分套种玉竹、黄精、石蒜、桔梗和麦冬,测定不同药材在不同郁闭度油桐林分地上部分鲜重增量和地下部分鲜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油桐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可套种玉竹、黄精等耐阴性药材,郁闭度在0.5~0.7可套种石蒜和麦冬等偏中性药材,在郁闭度小于0.3~0.5的可套种桔梗等喜光性药材。  相似文献   

10.
林下郁闭度对竹荪产量影响分析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林分生态环境中郁闭度对林下栽植竹荪产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生态环境对林下栽植的竹荪产量影响具有共性,郁闭度为0.6的环境中竹荪产量最高,郁闭度为0.8的竹荪产量其次,竹荪产量最低的为郁闭度为0.4林分生态环境。应用Tukey分析方法对不同林分生态环境中郁闭度因子对竹荪产量影响进行方差分析,郁闭度为0.6的生态环境与郁闭度为0.8、郁闭度为0.4的生态环境间均存在1%的极显著差异,郁闭度为0.8的林分环境与郁闭度为0.4的林分环境之间对栽植的竹荪产量也存在1%的极显著差异。相同郁闭度生态环境中不同林分条件下竹荪产量大小为:阔叶树>竹林>针叶树。林下栽植竹荪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竹荪产量可达480.00kg/hm^2,纯收入可达30750元/hm^2。  相似文献   

11.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对实验区林下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在郁闭度0.7阔叶林下,草珊瑚种植株三年平均分孽24.9杆,第三年生长高度达到52.6cm,已可进行地面杆径采收;在郁闭度0.8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三年平均亩产约251.5kg;在郁闭度0.4-0.5的阔叶林下,种植玉竹,亩产量2335kg.药用植物试验栽培的生长及产量表现较好,以目前市场药材收购价计算,多花黄精亩产值在1300元以上,玉竹亩产值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可以考虑在相同类型生态公益林中扩大试种,以期为林下药用植物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叶片处理、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3个方面,探讨了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裸根幼苗移栽成活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移栽后苗木生长量与郁闭度、移栽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擎天树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剪切50%叶面积的幼苗成活率显著高于不剪切的;郁闭度为0.4的林下移栽,擎天树幼苗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指标也最好;5月移栽的幼苗成活率最高,但3月移栽的幼苗苗高和根系生长最好。通过叶片剪切、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处理,有效调控适宜擎天树苗木移栽和生长的水分、温度和光照。  相似文献   

13.
滩地林分郁闭度与钉螺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郁闭度大小是改变林下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变化以及林下温度、湿度、光照及地下水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林分郁闭度大小与钉螺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毛竹林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草珊瑚的当年成活率、枝高生长、萌发的枝条数及种植第三年草珊瑚保存率、枝高生长和生物量(植株鲜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草植珊瑚当年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当年草珊瑚枝高生长、萌发的枝条数影响极显著;种植第三年草珊瑚保存率、枝高生长及生物量(植株鲜重)影响极显著。另外,在毛竹林郁闭度0.6~0.7林下套种草珊瑚生长好、保存率最高、生物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林下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杉木与厚朴林下采用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措施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增幅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套种施栏肥、套种施有机肥、套种没施肥、纯林没套种.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套种施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省主产区滇黄精及其根际土壤,分析林下(仿野生)与大棚两种栽培模式下滇黄精土壤矿质元素与滇黄精品质的相关性,为云南省滇黄精科学化种植提供指导。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18个产地滇黄精多糖含量,并采用ICP-MS测定滇黄精-土壤矿质元素P、K、Ca、Mg、Fe、Mn等14种元素,利用Origin、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林下、大棚产地滇黄精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林下滇黄精多糖含量高于大棚滇黄精多糖含量,滇黄精活性成分多糖与土壤中Cu、Zn元素呈正相关;Fe、K、Mn是产地滇黄精-土壤的特征矿质元素,在滇黄精植株生长、品质形成和药材药效等方面可能发挥积极作用。结果表明:18个产地滇黄精药材的安全性均无问题;不同栽培模式滇黄精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大,有效成分含量受有效Mn的影响最大;林下滇黄精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更丰富;滇黄精林下栽培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种植地选择、菌材及麻种制备、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分级等方面总结了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形成一整套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郁闭度分别为0. 45~0. 54、0. 55~0. 64和0. 65以上的28年生杉木林下开展套种红锥、闽楠和红豆树试验,探索构建杉木-阔叶树异龄复层林的技术。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锥的生长量随着杉木林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杉木林郁闭度小于0. 65时闽楠的生长量随郁闭度增大而增加,当郁闭度0. 65以上时,闽楠的生长量逐渐下降;红豆树的生长量随杉木林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红锥、闽楠和红豆树在林下套种时,红锥应尽可能选择在稀疏的林分下套种,闽楠在郁闭度为0. 55~0. 64的林分下种植生长较好,而红豆树幼树则尽量套种在林下阴湿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时间对杜茎山进行扦插繁殖试验,并在不同郁闭度环境下对杜茎山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以100%黄土做扦插基质,其扦插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95%;50%营养土+50%黄土次之,其平均成活率为85%;50%细沙+50%营养土最差,其平均成活率仅为70%。扦插时间以10月扦插成活率较高,达94.5%;6月扦插成活率较低,为85%。杜茎山在郁闭度0.6~0.7的林下平均高88cm,平均地径0.423cm,生长较好;在郁闭度0.9的林下平均高仅22.5cm,平均地径仅0.33cm。  相似文献   

20.
选用3年生的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苗,分别在半枫荷(Semiliquidmbar cathayensis Chang)林分郁闭度为0.3~0.5、0.5~0.7、0.7以上及空地种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并对不同郁闭度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及空地种植间八角莲的成活率差异显著,成活率最高的为郁闭度0.5~0.7(93.00%),最低的为空地种植(37.67%);不同郁闭度之间八角莲的保存率差异显著,郁闭度为0.7以上的保存率与空地种植的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保存率最高的为郁闭度0.5~0.7(87.53%),最低的为郁闭度0.7以上(31.35%)。郁闭度0.7以上和0.5~0.7与郁闭度0.3~0.5和空地种植的八角莲根状茎生长量差异显著;林下种植的不同郁闭度之间八角莲地上部分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但林下种植与空地种植间差异显著;与半枫荷纯林相比,套种八角莲可有效提高林地土壤的水分、孔隙度、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可在高温季节降低土壤温度,在低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