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以麦收后夏播红麻为主,生长期短,纤维产量较低。从播种到收获一般只有120—130天,亩产纤维280斤左右。为挖掘夏播红麻增产潜力,我们于1982年对其密度及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青皮3号,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平方市尺,重复4次。密度试验设  相似文献   

2.
春播红麻一直是合浦县传统的种植方法,本研究探索了夏播红麻在南方合浦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提高当地覆种指数,推广夏播红麻提供依据,在比较的5个红麻品种中中杂红318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值得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67份不同类型红麻品种的春播和夏播的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晚熟类型品种的现蕾天数变异率,分别为0.1%、30.0%、34.8%。晚熟类型品种对生志条件反应明显,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从播种到现蕾期的活动积温,早熟类型品种变化较小,中熟美型次之,晚熟类型变化较大。温度对纤维发育具有明显的作用,在恒温条件下,植株未见有纤维群和纤维束的发育。春播的纤维产量和品质以晚熟类型品种较高,夏播以中熟类型品种较好,春播与夏播的产量及产量与纤维强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纤维支数呈不显著负相关;强力与支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5.
张玉新 《中国麻作》1983,(2):19-19,5
揭西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潮汕平原西北,属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历来是黄麻,红麻的主产区之一。过去麻种生产习惯春播留种,自留自用。自七十年代开始,北方发展红麻生产,需要大量的红麻种子。我县适宜留种、肩负着一定的红麻种子生产任务。但由于“春分”播种,“立冬”后收获,占地时间长,种子产量低,  相似文献   

6.
对67份不同类型红麻品种的春播和夏播的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晚熟类型品种的现蕾天数变异率,分别为0.1%、30.0%、34.8%。晚熟类型品种对生态条件反应明显,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从播种到现蕾期的活动积温,早熟类型品种变化较小,中熟类型次之,晚熟类型变化较大。温度对纤维发育具有明显的作用,在恒温条件下,植株未见有纤维群和纤维束的发育。春播的纤维产量和品质以晚熟类型品种较高,夏播以中熟类型品种较好,春播与夏播的产量及产量与纤维强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纤维支数呈不显著负相关;强力与支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大穗型陕253和多穗型长武112两个品种,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成穗率提高12-22个百分点,在穗数增加103-258万/hm^2,增产1350.0-1600.5mg/hm^2,增产幅度达27.5%-35.2%,增收906-1293元/hm^2;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干物质积累增加1.3-1.4倍,成穗率提高7-9个百分点,增产5.5%-15.1%,增收346-842元/hm^2。  相似文献   

8.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和玫瑰红麻(Hibiscus sabdariffa)的生长习性有明显差别,现有玫瑰红麻所有类型的特点是生长速度慢(表1),在最适期(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播种需要180-237天的营养生长期,不论何时播种,十一月上旬之前都不能成熟(表2)。反之,红麻。的品种生长很快(表1),成熟期上有明显差异(表3)。纤维产量最高的红麻品种的最大营养生长期需135天左右(本地品种)或165天左右(外地品种)(表2)。  相似文献   

9.
揭西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潮汕平原西北,属亚热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历来是黄麻、红麻的主产区之一。过去麻种生产习惯春播留种,自留自用。自七十年代开始,北方发展红麻生产,需要大量的红麻  相似文献   

10.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和玫瑰红麻(Hibiscus Sabdariffa)的生长习性有明显差别。现有玫瑰红麻所有类型的特点是生长速度慢(表1),在最适期(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播种需要180—237天的营养生长期,不论何时播种,十一月上旬之前都不能成熟(表2)。反之,红麻的品种生长很快(表1),成熟期上有明显差异(表3)。纤维产量最高的红麻品种的最大营养生长期需135天左右(本地品种)或165天  相似文献   

11.
播种方式对夏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等距穴播可有效改善植株群体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其中以穴距10cm,每穴2株和穴距15cm,每穴2株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增产27.6%和20.8%。在宽窄行栽培条件下,密度以1.7万株/667m^2增产最明显,比传统的宽窄行1.5万株/667m^2稀植栽培增产29.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条播(DR)和匀播(UN)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150万粒·hm-2(D150)、225 万粒·hm-2(D225)、300万粒·hm-2(D300)和375万粒·hm-2(D375)4种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根系伤流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总根干重、总根长呈先增后减趋势,单株次生根数、根系伤流量呈减小趋势。与条播相比,匀播下小麦总根干重、总根长显著增加,差异主要在0~30 cm土层;单株次生根数、根系伤流量增加,差异主要在生育中后期;产量显著提高(增幅9.89%),其中以D225处理最大。综上,匀播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性,有利于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匀播小麦以225万粒·hm-2种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的红麻研究及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麻作为多用途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引人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将红麻的用途定位于饲料、纤维强化合成材料、制浆造纸原料而开展的红麻品种筛选、种植、病害虫防治、贮存、加工利用及其生产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的红麻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玉米驻玉309为材料,研究了铁萑旋耕碎秆破板结、免耕秸秆覆盖无耕翻、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肥料用量条件下,铁茬旋耕碎秆破板结、免耕秸秆覆盖比传统耕作,出苗时间有所延缓,植株生长快,株高较高,同期叶片数多,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产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5.53%、2.01%。  相似文献   

15.
行向及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不同行向及育苗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东西行向种植较南北行向种植群体受光好且能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并且,钵育摆栽是通过增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3个因素来提高产量的,实践证明,钵育摆栽与普通育苗插秧方式比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到20%。  相似文献   

16.
播种方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下土壤生态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变化,以河南农业大学提供的小麦品种超力1号为试验材料,对2种播种方式(平播、免耕秸秆覆盖沟播)下土壤温度、水分、小麦叶片SPAD值及产量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沟播条件下,冬季0~5cm耕层地温较平播高约1~2.2℃。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平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幅度约8.4%。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小麦的增产机理,从1998~2000年在两个生长季节里对地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方式下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和膜测沟播可使单株分蘖数、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但分蘖成穗率和根/茎比降低,基部节间延长,抗例伏性降低;植株最上部叶片中可溶性糖和籽粒中糖分含量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籽粒干重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渐增期和快增期灌装速率较高,而缓增期无差异;膜侧沟播的个体性状较好,地膜穴播的群体性状较好。地膜穴播比膜侧沟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2比空、大垄双行和清种)和3种不同播种方式(双株定向种植、双株紧靠种植和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变化与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播种方式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较高,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20μmol/(m2.s);双株定向播种、清种种植形式下产量最高,为10 786.50 kg/hm2,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产量次之,为10 260.00 kg/hm2。大垄双行与双株定向组合较清种与双株定向组合的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大垄双行的种植形式更有益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合丰50在不同播法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播法对品质、产量和所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中穴播对产量、脂肪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正向效应均是最大的.密度对百粒重、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在不同密度处理下,26万株·hm-2、23万株·hm-2与2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26万株·hm-2为合丰50高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个株型存在明显差异的棉花品种鲁棉研37号和德棉16号,设置三种不同整枝方式(不整枝、简化整枝、精细整枝),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条件下,鲁棉研37号株高显著高于德棉16号,整枝方式对株高和果枝数影响不显著;鲁棉研37号简化整枝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最高,且籽棉产量显著高于精细整枝处理,德棉16号在不整枝处理下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与精细整枝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不同整枝方式对两个品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整齐度指数存在一定影响,但纤维指标均能达标。由此可见,在该密度条件下,株型紧凑型品种鲁棉研37号更适合简化整枝处理,松散型品种德棉16号更适合不整枝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