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79年开始,我省红麻生产发展较快,年产熟麻(下同)均在100万担以上。但部分纤维品质存在强力偏低和强力不匀率偏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生育期不足,收获加工等环节比较粗放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红麻播种期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的全貌与分布规律,通过采用等速伸长法测得其断裂强力,根据断裂强力的频数直方图的分布趋势,用正态分布的偏度、峰度等参数对其进行分析,用Q-Q图与Kolmogorov-Smirnov(以下简称K-S)检验法检验苎麻单纤维强力的正态性,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有一定偏差,不对称,为右偏尖峰态。同时提出了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指标体系,即运用主体断裂强力、品质断裂强力、平均断裂强力、弱强纤维断裂强力和超强纤维强断裂力五个指标来表征单纤维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3.
陈莉莎 《中国麻业》2023,(1):33-40+48
试验对剑麻种质资源圃的14份国外原始种、25份国内原始种和21份性状优良的杂种/选育品种3类共计60份种质进行纤维强力分析,并结合单叶重、叶片纤维含量、纤维产量、纤维长度等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束纤维强力指标以H·11648为基准,筛选出7份优质的剑麻种质。通过相关性分析与比较,发现纤维强力与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单叶重与纤维产量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3种分析类型中均达到显著水平,系数分别为0.814、0.964和0.771;通过统计分析判定出不同种质间生物学特性(单叶重、纤维产量)差异显著,系数为67.8%、79.1%,而纤维强力、单叶重和纤维长度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合结果分析,今后应重点在增加单叶重、提高纤维产量和提升纤维强力上下功夫,为剑麻种质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测定的样品准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处理方法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测定各层束纤维的直径d及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max,计算束纤维的极限抗拉强度σ。结果表明,采用亚氯酸钠-冰醋酸和草酸铵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而且对束纤维的强度影响较小,可以作为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测定的样品准备方法,对准确测定和研究红麻束纤维抗拉强度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红麻束纤维断裂强力测定值正态性检验与取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与夏皮罗-威尔克(Shapiro-Wilk)法对黄、红麻束纤维断裂强力检测数据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检测数据可按置信概率P=0.99时,正常值Fi∈(F-2.58S,F+2.58S)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6.
卡布  T.W 吴德相 《江西棉花》1992,(2):46-48,F003
用普通的育种方法将商用品种与含PD种质的品种或种质系杂交,同时根据其后代的丰产性和纤维强力进行选择,共选出11个优良的品系。商用品种为5个东南及中南地区栽培品种;含PD种质的品种或种质系共28个,其中19个正在生产上应用,9个已被陶汰。根据籽棉产量对F_3单株及F_4株行进行田间选择,同时测试中选株的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力及麦克隆值。中选优株于1986年在南卡罗来纳城的佛罗伦萨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鉴定其丰产性、纤维品质及纺织特性。试验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第二年,11个中选株系又于提福顿、佐治亚、杰伊、佛罗里达、布来克维尔及佛罗伦萨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以前曾报道过的结论,即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力之间的连锁在现在的PD种质内已被打破,所以在棉花的品质改良中,PD种质是一个优秀的高纤维强力基因源。中选株系是从PD系品种与下列品种杂交后代中选择而来的:DES 422,Delcot 311,Deltapine 41,McNair 220和McNair 235。在DES 422,McNair 220及McNair 235的祖先中含有PD种质,但不携带控制高纤维强力的基因;Delcot 311的祖系中含有三交种种质;而与大部分中南地区栽培品种相比,Deltapine 41则具有较高的纤维强力,几乎接近于PD种质系品种。此外,我们用常规育种方法将7个中国品种与含PD种质的3个正在应用的及5个已过时的品种或种质系杂交。对后代进行选择,与对照PD-1、PD-3相比,结果并不理想,除了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以外,其它性状都不好:衣分低,纤维短、粗,而且强力较差。因此,用PD种质与不同类型的陆地棉品种杂交,欲获得满意的结果,必须采用更复杂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67份不同类型红麻品种的春播和夏播的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晚熟类型品种的现蕾天数变异率,分别为0.1%、30.0%、34.8%。晚熟类型品种对生志条件反应明显,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从播种到现蕾期的活动积温,早熟类型品种变化较小,中熟美型次之,晚熟类型变化较大。温度对纤维发育具有明显的作用,在恒温条件下,植株未见有纤维群和纤维束的发育。春播的纤维产量和品质以晚熟类型品种较高,夏播以中熟类型品种较好,春播与夏播的产量及产量与纤维强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纤维支数呈不显著负相关;强力与支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将红麻大小植株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离并测定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随着植株大小、植株高度及束纤维不同层次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推测与红麻纤维发育期间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郭兵 《中国麻作》1985,(2):20-21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产量近1000万斤(精麻)。为了进一步提高红麻产量和品质,1984年我们会同供销部门进行了麦套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栽培方式不但产量高,而且对提高纤维强力、改进纤维品质也有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的分布规律,将红麻大小植株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离并测定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随着植株大小、植株高度及束纤维不同层次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推测与红麻纤维发育期间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的分离及纤维长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亚氯酸钠一冰醋酸和草酸铵处理,将不同部位的红麻韧皮部束纤维进行分层,并测定各束纤维层的纤维细胞长度,探讨红麻韧皮部纤维细胞长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 2001-2005 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庥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庥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3.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85,(1):10-13,9
红麻是以采收韧皮纤维为目的的高杆作物,如何进行大量的株选和考种,直接影响育种工作的效率。为此,1982年至1983年对红麻主要农艺性状及茎中部纤维重与单株纤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测量各性状的简便方法,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培坤 《中国麻作》1995,17(2):40-42
100多年以来,世界黄麻生产久兴不衰,但近10多年以来,由于合成纤维和集装箱运输取代了部分麻袋,国际市场上稻米价格高,农民将部分麻田改种水稻;以及世界市场上黄麻供需形势的变化,价格不稳定,导致黄麻种植面积、纤维和制品的产量均有所下降,本文报道近10年来世界黄麻、红麻种植面积、纤维和制品的生产、进出口和价格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5种处理方法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测定各层束纤维的直径d及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max,计算束纤维的极限抗拉强度σ.结果表明,采用亚氯酸钠-冰醋酸和草酸铵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分离红麻韧皮部束纤维层,而且对束纤维的强度影响较小,可以作为红麻韧皮部束纤维抗拉强度测定的样品准备方法,对准确测定和研究红麻束纤维抗拉强度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和玫瑰红麻(Hibiscus sabdariffa)的生长习性有明显差别,现有玫瑰红麻所有类型的特点是生长速度慢(表1),在最适期(三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播种需要180-237天的营养生长期,不论何时播种,十一月上旬之前都不能成熟(表2)。反之,红麻。的品种生长很快(表1),成熟期上有明显差异(表3)。纤维产量最高的红麻品种的最大营养生长期需135天左右(本地品种)或165天左右(外地品种)(表2)。  相似文献   

17.
1引言从1992年开始,KP纸业公司与威胜纸业(VisionPaper)就开始生产和销售100%红麻纤维和红麻纤维与废纸混合的纸制品。该公司是最先商业化生产和出售100%红麻无氯印刷纸以及利用红麻与废纸和红麻废纸与木本废纸混合生产印刷纸和书写纸的企业。从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挑战来自一种非常新奇的构想,利用一种新的农用纤维资源代替传统的木本纤维造纸,这种想法是非同寻常的。首先,要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和合理的价格去说服农民种植红麻;其次,必须保证收获可加工利用的高质量不含塑料或垃圾等杂质的初纤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2001-2005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麻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麻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夏皮罗-威尔克(Shapiro-Wilk)法对电子强力仪测定的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检测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检测数据可按狄克逊(Dixon)法进行检验,剔除异常值。分析了测定强力时产生的不确定度因素,并对其进行了评估,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红麻纤维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为15万-27万株/hm2时,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纤维强力变大,拟合线性方程y=233.75+12.85x,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支数增加,拟合线性方程y=185.44+9.3x,相关性达极显著,纤维品质提高;红麻的株高、茎粗和皮厚等产量构成因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红麻纤维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在18万-21万株/hm2时产量和品质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