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麻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麻是一种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 木质素对亚麻纤维的性能和品质具有较大影响。以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茎秆表皮细胞的mRNA为模板, 利用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RT-PCR扩增, 电泳获得13个特异带。分别将这些DNA片段连接到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 从重组质粒转化菌分别挑取5~8个单菌落测定插入片段序列, 得到关键酶基因新的片段序列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新片段分别属于3个基因家族。其中, 2个CCoAOMT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EF214740, EF214741), 3个4CL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EF214737, EF214738, EF214739), 3个F5H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EF214745, EF214746, EF214747), 推测亚麻中这几个木质素代谢关键调控酶基因存在多基因家族。新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为进一步克隆全序列和了解调控亚麻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并鉴定油棕脂肪酶基因(GDSL)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今后油棕GDSL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以拟南芥GDSL蛋白序列为标签,在油棕全基因组数据库中BLAST同源GDSL蛋白序列,并通过CDD和PFAM数据库完成GDSL蛋白序列的分析,剔除无保守结构的序列,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油棕GDSL家族成员进行可视化分析。共获得109个油棕GDSL基因,其中有90个基因分布在油棕的15条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最多,为14个;基因结构较为稳定,大多数基因具有5个外显子,少数基因的外显子数目变化较大;油棕GDSL基因家族motif保守性较高;通过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现EgGDSL蛋白均存在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及延伸链这4种结构,其中75个EgGDSL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α-螺旋为次要结构,34个蛋白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无规则卷曲为次要结构;通过热图分析发现EgGDSL基因在油棕不同组织中(中果皮,果仁,根,叶,茎和花)均有一定的表达,且具有显著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异性。本研究首次提供了油棕GDSL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mo...  相似文献   

3.
从棉花胚珠和纤维cDNA文库中分离了2个编码杂合的富含脯氨酸的细胞壁蛋白(hybrid proline-rich protein, HyPRP)基因,命名为GhHyPRP1和GhHyPRP2,其编码蛋白分别含有327和137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二者都含有: N-端信号肽区、富含脯氨酸结构域、和C-端含有特定排列顺序和数目的半胱氨酸结构域。根据蛋白质结构域组成特点及与其他多结构域的富含脯氨酸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将GhHyPRP1归为HyPRP A类蛋白质,将GhHyPRP2归为HyPRP B类蛋白质。RT-PCR分析显示GhHyPRP1在幼苗下胚轴中大量表达,而GhHyPRP2在胚珠中优势表达,暗示这2个基因可能分别在棉花不同组织发育中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Lr34/Yr18是重要的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 携带该连锁基因的小麦品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许多国家。利用STS标记csLV34对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Lr34/Yr18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 我国231份育成品种(系)中仅有14份材料携带Lr34/Yr18基因, 占6.1%。不同麦区分布频率不同, 其中北部冬麦区为零, 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3.0%、21.4%、16.7%和33.3%。在422份农家种中, 359份含有Lr34/Yr18基因, 占85.1%。Lr34/Yr18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 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89.6%、77.4%、93.1%、93.8%、96.6%和61.1%。csLV34标记扩增产物为150 bp和229 bp的片段, 能有效鉴别品种是否携带Lr34/Yr18基因, 是一个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分子标记, 可用于小麦Lr34/Yr18基因的鉴定与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全国性主要病害之一。1号和4号生理小种是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以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Peking×ZDD2226的P1、P2、F1、BC1F2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ZDD2315、ZDD2226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且与Peking存在相同的抗病基因;抗性遗传表现组合特异性,Essex×ZDD2315组合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72.02%,PI88788×ZDD2226组合为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62.33%。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ssex×ZDD2315、Peking×ZDD2315、PI88788×ZDD2226等3个组合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76%、72.46%和5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48%、21.31%和35.77%;Peking×ZDD2226表现为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45.40%。抗性基因表现为隐性,育种上可以在早代选择。培育多抗品种应以抗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进行基因聚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品种马铃薯中氯苯胺灵的降解试验,揭示氯苯胺灵残留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苯胺灵在薯皮上的残留量远大于全薯,而且在降解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吸收特点 氯苯胺灵在全薯上的平均半衰期约为44天,在薯皮上的平均半衰期约为31天。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研究 ,提出了在食品中检测农药残留量的快速、简便、高效、合理的几种方法 ,对实现现场检测农药残留和大批量样品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其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TTC法、微生物抑制纸片法和HPLC法对牛乳中头孢噻呋残留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TTC法检测头孢噻呋残留的检出限为0.10 mg/L;微生物抑制纸片法的检出限为0.01 mg/L,符合限量要求;HPLC法的检出限为0.10μg/L。通过比较发现,TTC法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养殖场和基层使用;HPLC法灵敏度、准确度高,适合于实验室检测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对玉米中的内源基因Invertase和转基因玉米Mon 810、Event 176中的外源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建立了商业化转基因玉米Mon 810 (YieldGard)和Event 176 (Maximizer)的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小于0.01%,是国际上设定的转基因最低限量的100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香蕉和小麦中戊唑醇残留检测方法,对1.0 mg/L的标准工作溶液、香蕉和小麦提取液、香蕉、小麦中添加戊唑醇标样分别在-20℃、4℃、25℃条件下分别保存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进行稳定性试验,香蕉和小麦中添加浓度为1.0 mg/kg,14天后戊唑醇标准工作溶液分解率分别为6.95%、9.94%和15.92%,戊唑醇提取液14天后分解率分别为11.47%和19.64%、23.88%和23.12%、26.94%和27.49%,基质中添加样贮存7天后分解率分别为23.42%和27.18%、19.14%和26.73%。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监测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建立了苹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快速、简单检测方法。用乙酸乙酯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提取苹果和土壤样品,氮气吹干后用甲醇定容,经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1~5.0 mg/kg时,吡唑醚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7%~98.2%、79.8%~9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4.1%、0.2%~2.5%;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杂质干扰少,灵敏度高,完全能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果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树下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不同部位中的残留主要集中在果皮部分;在推荐浓度和使用次数下,毒死蜱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4.50d,最低检测限量为0.012 mg/kg;毒死蜱在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与试药量和次数有关;毒死蜱的残留量与时间有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增加,残留量逐渐减少,整个消解过程呈负指数函数变化;毒死蜱降解速率:叶片>果实>土壤,最终残留量:果实>土壤>叶片。  相似文献   

14.
谷物及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水稻秸秆和土壤中氟虫腈残留量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振荡提取,谷物及秸秆提取液经柱层析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在0.01~0.5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氟虫腈的平均回收率在80.60%~99.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最小检测浓度为0.01mg/kg。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含氟杀虫剂类农药的残留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氟原子所具有的特殊功效,近几十年来含氟类农药发展迅速。含氟杀虫剂主要包括拟除虫菊酯和苯甲酰脲中的含氟品种,以及氟虫腈、溴虫腈、茚虫威等杂环类化合物。本研究对含氟杀虫剂类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样品提取技术、净化技术及检测技术。样品净化技术包括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检测技术主要有气象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最后从动物性食品安全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氯氰菊酯在露地和大棚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设施蔬菜上科学安全地使用氯氰菊酯农药,采用气相色谱和田间试验方法,对10%氯氰菊酯乳油在露地、大棚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对比研究。小白菜样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在0.1~1.0mg/kg的添加水平下,氯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9%~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8.4%,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田间试验表明,氯氰菊酯在小白菜上降解较快,降解速度与其栽培方式有关,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的2倍(有效成分为90g/hm2)时,在露地小白菜上的半衰期为1.856天,7天可降解90%以上;在大棚小白菜上的半衰期为2.314天,10天可降解90%以上。在有效成分90g/hm2剂量下施药3次,2次施药间隔7天,氯氰菊酯在露地栽培小白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大棚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7天。  相似文献   

17.
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目前应用于研究检测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分析法、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法。并对目前葡萄酒农药残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米、苹果中吡蚜酮残留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吡蚜酮(pymetrozine)在大米和苹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大米样品以乙腈+氨水(10:1,v:v)提取,苹果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VWD)测定。吡蚜酮的最小检测量为6.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大米中吡蚜酮的添加(浓度0.05~1.0mg•kg-1)回收率为75.99%~96.03%,变异系数分别为1.64%~4.74%;苹果中吡蚜酮的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回收率为74.84%~86.28%,,变异系数分别为1.67%~5.43%。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速匀浆提取,固相萃取(SPE)净化,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检测,建立了鱼腥草中两种除草剂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在0.02~0.50 mg/L范围内,目标物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0.02、0.10、0.50 mg/kg的添加水平,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3.5%~8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3%~4.49%;乙草胺方法检出限为0.2μg/kg,定量限为0.80μg/kg,百草枯方法检出限为1.40μg/kg,定量限为5.00μg/kg。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满足鱼腥草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叶样品中5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以期为茶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样品经水浸泡后,用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V:V=5:1)振荡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经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层析柱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叶中5种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噻虫嗪和吡虫啉)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1~10.0 mg/L范围内,5种农药的色谱峰面积与其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在0.1、0.5、1 mg/L的添加水平下,5种农药在空白茶叶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5%~2.5%之间。该方法符合农药残留分析实验要求,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