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农 《山西农机》2010,(9):16-17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中国农民的"甜蜜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国农机人为之奋斗了40多年。2004年开始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了这一梦想的实现,2007年我国玉米机收率超过10%,又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2009年我国玉米机收率达到17%。2010年国家和各地农机推广部门仍将玉米收获机做为重点倾斜补贴的产品,一些地方甚至规定在没有完成玉米收获机补贴指标的情况下,其他产品不允许补贴。  相似文献   

2.
张蕾 《山西农机》2011,(2):11-13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农机推广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玉米收获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10年全国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12.8万台,机械化收获玉米0.087亿hm2,机收率达到了25%,其中玉米机收第一大省山东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5.8万台,机收率71.5%,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2011年国家仍将大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农机补贴政策也将予以倾斜支持,玉米收获机在2011年正式进入国家通用类农机补贴目录,意味着玉米收获机有了正式的"身份",从此进入国家农业机械主流产品系列型谱,享受到和拖拉机、谷物联合收获机等产品同等的待遇,2011年将是玉米收获机从市场培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开始,在各种类型的玉米收获机产品中,玉米专用收获机由于工作效率高,性能稳定,能为机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在近些年受到了用户的青睐,下面就2011年玉米专用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做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饶县是农业大县,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4万hm2,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045台,,2010年,全县完成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3.6万hm2,机收率90%,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一、政策推动。近几年,广饶县农机部门一直将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为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重点,努力扩大玉米收获机的补贴数量和补贴范围。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推动了玉米收  相似文献   

4.
2010年玉米收获机市场回顾(1)补贴政策倾斜支持,机收率大幅提高。2010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了创纪录的155亿元,受补贴资金的拉动,各种农机具产品需求量同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机市场上最火暴的产品是什么?不是高科技含量的大型拖拉机,也不是光芒四射的全喂入水稻收割机,而是厚积薄发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机产品的不断成熟以及机收率较低的现状,造就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如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三大作物之一,我国玉米年种植面积达到2850万hm2。若按50%的机收率计算,我国需要玉米收获机11万台左右。而现实是目前我国玉米机收率不到10%,远远低于小麦的70%的机收水平。究其原因,是多层面的,但从设计角度考虑,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低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河津市不断加大玉米机械化收获推广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拥有玉米收获机180台,玉米机收率达到49%。2011年,河津市继续加大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扶持力度,制定了4项措施,全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要求玉米机收率达到65%。1.加大推广力度优先玉米机具补贴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截止6月下旬,全省共机收小麦5652万亩、机收率98.3%,机播玉米3890万亩,机播率96.8%。今年三夏农机作业呈现五大特点:一、上阵农业机械多。今年新增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6810台,其中5公斤以上喂入量的小麦联合收获机5952台。三夏期间全省累计上阵各类机具300多万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17万台、玉米播种机20万台。智能化、精准化农机装备和大  相似文献   

9.
即将过去的2008年是玉米收获机械行业快速成长的一年,虽然遭遇了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增加、燃油价格飞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国内玉米收获机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预计全年行业销量超过15000台,玉米机收面积超过293.33 hm2,比2007年增加30%以上,机收水平接近10%,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长治市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 长治市是山西省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也是长治市的第一大农作物,年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年总产量达150万吨。若按50%的机收率计算,全市需要玉米收获机1000台。然而目前全市玉米收获机拥有量23台,机收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小麦80%的机收水平,玉米机收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机推广系统的广泛宣传和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机械化玉米收获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玉米机收面积逐年大幅度地增加。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有3万多台,玉米机收面积达186万hm^2,玉米机收面积占种植面积(2334.37万hm^2)的8%。目前全国生产玉米收获机的厂家有60多家,产品有100余个品种,在这众多的品种当中质量和作业性能参差不齐,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如何选购和正确使用玉米收获机是广大机手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有很多机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选购、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7月26日,枣庄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工作的意见》,对今年及今后几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工作作了部署。通知提出,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每年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300~400台,力争用3~4年的时间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5年全市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突破4000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85%以上。其中今年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突破3000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机推广系统的广泛宣传和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机械化玉米收获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玉米机收面积逐年大幅度地增加。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玉米收获机保有量有3  相似文献   

14.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强劲推动下,泰安市农机部门把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特别在近两年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新突破,由试验示范转入大面积推广阶段。2008年,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1570台,全市玉米机收作业面积达到98.7万亩,机收率达到35.7%。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在实现了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玉米机收开始提上发展日程。当时国内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只有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研制的丰收-2卧式牵引型玉米摘穗机比较成熟,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经过选型,又从前苏联引进了KCKY-6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简称苏-6行),作为京郊玉米机收的两个主要机型。由于1991年底前苏联的解体,苏-6行引进受到影响,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国产化开始提上日程,北京机械设备厂仿制苏-6行先后生产4YZ-3/4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100多台,通过政府补贴装备京郊农村,迅速提高了京郊玉米机收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35年高速发展和10年购机补贴拉动,目前我国联合收获机(以下称联收机)拥有量已达144.5万台之巨,联收机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稻麦机达116.07万台,小麦机收率达98%,水稻机收率75%;玉米联收机达28.43万台,玉米机收率达49%;稻麦机占80.3%,玉米机占19.7%。联收机产业似已走到"十字路口"。该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如何变化?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粮食作物主要有两种:小麦和玉米.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粮食生产只有玉米机收还是个薄弱环节,玉米机收开始被提上日程.当时国内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只有赵光机械厂研制的4 YW-2型牵引式玉米摘穗机比较成熟,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经过选型,又引进了前苏联生产的KCKY-16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简称苏-6行),作为玉米机收的两个主要机型从1989年开始大量装备京郊.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是一个农机化大省,玉米是山东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一般在293.33万hm2,占全国的12%。在我省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以后,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就成了全省农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到6.9万台,机收率达到80.8%。2012年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7.5万台,机收面积248万hm2,机收率达到85%。机收率全国最高,是全国唯一基本实现玉  相似文献   

19.
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强劲推动下,大庆市农机部门把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和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特别在近两年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新突破,由试验示范转入大面积推广阶段。2008年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107台,全市玉米机收作业面积达到68.7万亩,机收率达到15.7%。为了快速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讯     
《农业机械》2012,(32):5-9
北京市北京市:"三秋"圆满收官玉米机收水平再创新高目前,玉米机收难是唯一制约北京市粮食作物全面实现机械化的因素。2011年,全市玉米机收面积达到8.93万hm2(134万亩),占可机收面积的75%以上。2012年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继续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制定工作目标:玉米机收面积占可机收面积的80%以上,使全市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重点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继续加大玉米收获机补贴力度,提高玉米收获装备水平;二是加强对机手的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的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