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泰沂山脉北麓,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1988年数,下同)耕地面积207.12万亩,人均0.72亩,粮食总产95.64吨,人均333.6公斤。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542.6~2882.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1.8~128.0千卡/厘米~2之间。全年日均稳定通过10℃的积温4391.2~4439.0℃,降水量年均586.4~692.0毫米,有效灌溉面积160.95万亩,占耕地的77.8%,旱涝保收面积141.55万亩占耕地的68.4%。每亩耕地年均化肥用量28公斤(折纯),高于全国、美国、原苏联的 相似文献
2.
3.
4.
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年来,我们在多年单因素和高产栽培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的原理,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夏玉米高产栽培数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模型分析,初步明确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提出了夏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北纬41°21′至51°01′之间,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2.0~1.0℃、≥10℃的活动积温1600~2400度) ,生育期短(85~125天),对大豆生育不十分有利。大豆是本区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包括省属农场)历年占总播种面积25%左右,因此本区是省重点商品大豆基地之一本区大豆栽培从60年代起,生产上一直是推行以群体增产为主。一般用繁茂性中等的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赵爱莉,梁振富,张恒善,牛建光(吉林市农业科学院132101)1991~l993年吉林市农科院在桦甸市6个乡(镇)进行大豆增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2040.5hm2。3年平均产量3144kg/hm2。l994年继续在吉林地...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西地区两茬积温不足,单种小麦面积较大,热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麦豆套种充分利本本区余热资源,合理的种植规格和配套栽培技术是获得两熟双高产的保证,与当地单种小麦比较,每ha增产幅度为22.27%-30.85%净增值幅度为49.23%-67.71%,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莱芜素有“三辣”之乡的美誉,生产的生姜、大蒜等远销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及国际市场,而大蒜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农药、化肥等使用不合理,造成大蒜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成为大蒜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通过总结近几年来大蒜高产栽培研究和示范推广经验.提出了无公害大蒜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断根摘心高产栽培技术冯尚宗陈万民王学仁孙宗昭(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276001)(山东省费县农业局273400)大豆是临沂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3万hm2左右,由于管理技术粗放等原因,夏大豆产量一直较低,一般产量1950kg/h...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为促进普安县高寒山地区小麦规范化生产,根据多年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经验,介绍了适宜高寒山地区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动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方法]通过多年的归纳总结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系统总结出一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杀秧收获,新技术共计增收20250元/hm2,其中节省人工费用11250元/hm2,通过增产实现增收9000元/hm2。[结论]该技术通过脱毒增产、起垄播种、合理密植、集中施肥、滴灌溶肥、化学防治病虫草害、机械中耕培土、机械杀秧收获,实现了栽培简约、高产高效,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显著提高了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并可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记录7种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计算出再生稻每株分蘖数及每丛平均株数,比较其生育期、再生能力、产量及米质口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再生稻的品种,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施肥时间、收割方式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分蘖、高度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在湖南省内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918’作为再生稻品种,生育期短、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口感优良;最佳施肥时间为第一季收获前7天左右;机收时,留桩高度以25~27 cm为宜;病虫害采用“一拌三喷”综合防治策略,再生稻产量可达到3000~4500 kg/hm2。构建湖南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增成套技术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