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提出图书馆知识仓库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图书馆知识仓库概念和图书馆知识仓库的多层体系架构,并对建设图书馆知识仓库的主要技术,如知识存储、知识挖掘、知识组织、知识检索和知识推送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构建农业产业链信息流模型,以"关联数据采集-多源数据同化融合-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多用户交互应用"为研究路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基于领域本体的数据解析、信息编码标准等问题,集成其他相关的技术,支持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系统,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在分析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功能需求分析和自下而上数据、信息流程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将国家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系统建设的需求自上而下分解为数据应用、数据管理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三个层次;系统框架采用数据获取、数据库组织、公共应用平台开发和用户存取四层体系结构,并且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分等信息关联与整合、元数据模型、省际等别调整模型和数据更新控制技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决策模型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自动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RFID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支持多目标识别等优点,因而在图书馆自动化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阐述了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势,并对其在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肖胜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4):43-45,64
在GIS及XMLW eb Service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与共享的理论体系及实现过程。以福建省林业部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成与共享的体系结构、数据标准化、数据发布与服务、数据调用等关键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集成与共享的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数据,满足了全省林业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目的是从数据集合中发现隐含的、事先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用户感兴趣的知识,数据挖掘是当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受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在数据挖掘研究中,关联规则挖掘作为数据挖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SQL Server 2005数据挖掘工具,对已测得的土壤数据,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土壤的地力等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基础数据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辽宁省土地管理基础数据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基础数据体系设计原则,研究和设计土地基础数据体系的总体架构,提出了基础数据体系中数据获取与数据分类方法,以及基础数据体系在新时期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图书馆信息化体系指标做出科学、客观、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环境评价、程序评价、目标评价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是现在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给图书馆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领域被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进行分析,揭示出云计算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研究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联分析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鉴定某一群体内性状与遗传标记或候选基因间的关系,是对分子育种中QTL分析的补充和提高。本文在介绍连锁不平衡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讨论连锁不平衡程度和群体结构对关联分析的影响,综述了关联分析在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最后讨论了关联分析在植物数量性状和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面向异构平台的谷物测产数据采集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谷物现场测产系统采集数据并向测产服务系统进行实时传递,以满足各种终端设备对数据的访问需求,采用Web技术开发了谷物测产数据服务系统,实现了工控机、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等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测产数据由装载在现场联合收割机上的工控机实时采集,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通过Socket连接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服务器端按照数据交换协议进行数据解析、产量计算、数据存储和可视化。测产数据服务由基于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协议的Web Service接口提供。该文采用GZIP(GNUzip)压缩技术降低测产数据访问服务时的带宽消耗,由数字签名和信息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测产实践表明,该数据采集和服务平台能够高效地接收处理实时传来的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计算以及数据推送,实现了异构平台之间数据交互和共享。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开源Web-GIS的县域土壤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忠  李保国  许敏  高强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7):175-182
土壤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所积累的大量土壤数据,是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宝贵基础性资料,迫切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加强土壤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但县域尺度土壤信息系统的构建面临着成本高企、维护困难和性能瓶颈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应用低成本的开源Web GIS平台MapGuide Open Source,以吉林省梨树县为研究区,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库和《梨树土壤志》等数据,在Visual Studio.Net环境下设计开发了县域土壤信息系统。该系统设计为一个3层架构的Server/Brower开放应用系统,可通过Internet浏览器访问,增强了土壤信息的共享性;系统浏览器端采用了Fusion灵活网页布局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响应速度;系统实现了地图导航、地图服务、要素服务和专题图功能,为县域土壤资源和其他相关地学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展示提供了方便;系统建立了与Google WMS的动态联系,方便切换底图,扩展了系统的可视化效果。系统后台管理集中在一个管理客户端,使得后期系统维护和升级较为便利。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开发维护成本和性能上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均衡,为后续应用系统的进一步扩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droid系统的温室异构网络环境监测智能网关开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实现温室环境监测中异构网络的统一管理,该文开发了以Exynos4412为核心处理器的智能网关,设计了基于Android的智能网关应用软件。异构网络管理过程为:配置网关通信接口、数据采集单元、传感器数据流的字段描述等信息,建立基于XML的信息配置文件,数据接收线程根据配置文件描述与接收数据流逐字节段比对,实现传感器数值从数据流中定位、解析、数值转换得到监测参数实际值,并与监测参数ID组成键值关系,最终存储于SQLite数据库,提供接口给上层模块进行实时数据查询和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对Zigbee、RS-485、Wi-Fi3种异构网络进行了试验,14d的运行结果表明,智能网关实现了监测参数解析、存储和显示功能与配置信息描述实现了对应,满足温室环境监测异构网络的统一管理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进一步扩展异构网络。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土壤养分空间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已成为推进精准农业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玉米精准作业系统研究与应用”的要求,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采集地块信息,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创建数据库、地图等操作,并应用Kriging(克里格)插值法生成土壤磷素养分空间变异图。通过对该区域土壤磷素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分析,为合理施肥、实行养分的分区管理、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业领域的专家知识多是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难以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这给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种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不足,介绍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仓库来存储各种来自异质的信息源的数据,利用联机分析处理实现多维数据分析,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仓库中获得新的农业知识,以丰富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库。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采用了SQL Server分析服务,实现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以及应用程序的紧密耦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效率。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壤信息系统(SISChina)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了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上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有关问题,就必须要建立土壤信息系统。本文首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中国土壤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源、土壤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包含土壤空间与属性数据融合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及其应用基础,这对了解中国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数据实时推送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Web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是当前农业节水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提供定制灌溉控制方案和精准的用水计量,系统需要较高的数据传输实时性能,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在实时性上表现较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基于Web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数据传输实时性瓶颈,提出了通过数据推送模式提高实时性的方案,并对数据层与逻辑层、逻辑层与表现层之间的具体数据推送模式进行了设计。通过编程开发完成基于Web的灌溉控制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数据实时推送的机制,并对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发送过程的实时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平均延时为1 676 ms,控制数据从发送到结果返回的平均延时为3 378 ms,基本能够满足其设备控制和灌溉决策的需要;软件系统内采集和控制过程的数据库至客户端数据传输的平均延时分别为124和118 ms,消除了数据拉取模式中的延时因素,对提高系统实时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为基于Web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地校跨系统合作建馆模式为例,用实证法总结了当今高职院校图书馆与社区建立的地校跨系统联盟的可行性、迫切性,在制定校、地合作办馆开展信息资源服务的策略中,指出地校跨系统合作建馆,是进行高职图书馆资源最大化,合作双赢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位山农业灌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已成为农业灌区提高管理水平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之一。该文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位山农业灌区在站点布设、设备选型、通讯方式及系统合理集成的优化方案。该方案的成功应用说明:由于农业灌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中对于电子设备和通讯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a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built upon ARC/INFO and ArcView are presented. The proposed system not only maintains all the advantages of the more conventional implementations but also enhances them in the following ways: 1) the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s (API) are used to transmit data and messages amo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ystem; 2) the integrated system can support studies on land evaluations and ecological analyses by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attribute and spatial data and 3) correspondingly, spatial records and attributive records are linked by the same identifiers (ID). A case study application in Zigui County of the Three Gorges Area in China demonstrates that the system could employ land-use maps and land property data to predicate and analyze the land utilization changes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sis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the data of land, economics and terrain map used, showing that the system can be widely applied, especially to survey land and environment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sid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