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秃疮花生物碱的提取与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醇提法提取秃疮花生物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分离,对析出晶体进TLC检测、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将该晶体对五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半数抑菌浓度(IC50)测定,LSD法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秃疮花生物碱除对奇异变形杆菌抑制效果不显著外,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等的MIC分别为:0.22mg/ml、0.18mg/ml、0.18mg/ml、0.30mg/mL;MBC分别为:0.18mg/ml、0.18mg/ml、0.14mg/ml、0.30mg/mL;IC50分别为:0.1807mg/mL、0.1407mg/mL、0.1407mg/ml、0.2605mg/mL。  相似文献   

2.
黄芩中黄芩苷的正交提取工艺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提取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HPLC法检测其含量,并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供试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最佳正交提取工艺为A2B2C3,即乙醇浓度70%、体积100mL、冷浸36h,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50mg/mL和0.20mg/mL。  相似文献   

3.
以红茂草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筛选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提取物采用Diamonsil C18(4.6mm×150mm,1.8μm)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65∶3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并对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超声时间35min、回流时间2.5h、乙醇体积分数65%,在此工艺下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60%,HPLC检测重现性好;其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28g/mL和0.20g/mL,MBC为0.26g/mL和0.10g/mL,IC50为0.2162g/mL和0.1805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抑菌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响应面法对红茂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中生物碱,并对其进行TLC检测,建立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用红茂草浓缩液对3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以95%乙醇:冰乙酸:水:浓氨水(15:0.5:2.5:0.5)为展开系统,分离效果最好,斑点清晰;对供试菌MIC测定结果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0.18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14mg/mL、粪肠球菌0.26mg/mL。红茂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TLC检测技术可作为红茂草提取物中生物碱质量控制方法,且该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中芦丁提取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苦荞麦中的芦丁,并进行TLC检测、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将芦丁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半数抑菌浓度(IC50)测定。结果表明,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40mg/mL和0.20mg/mL;MBC分别为0.50mg/mL和0.20mg/mL;IC50分别为0.2605mg/mL和0.1607mg/mL。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盐穗木的药用性能,试验将盐穗木全草经乙醇提取得到总浸膏,结合药敏试验对其进行效价测定。结果表明:盐穗木总浸膏对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酵母菌、链球菌、普通变形杆菌无抑菌作用;不同季节盐穗木总浸膏的抑菌活性无差异。进一步提取得到有机酸、生物碱、酚类3种物质进行试验,结果有机酸与酚类抑菌作用不明显,生物碱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利用不同有机溶剂对生物碱进行分离,结果乙酸乙酯相抑菌活性明显,其他分离相抑菌效果均不明显。乙酸乙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8 mg/mL,对大肠埃希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6 mg/mL。总浸膏对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 mg/mL。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选取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牛津杯法对2种生物碱进行了药敏试验,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中分离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25 mg/mL,氧化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  相似文献   

8.
蜂胶抗菌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浸出提取的蜂胶和CO2超临界萃取提取的蜂胶为材料,测定了两种蜂胶的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蜂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和紫色癣菌都有一定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1.54~3.08mg/mL。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采用酸水法提取黄连中小檗碱,并测定提取的小檗碱对八株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最佳正交提取工艺为C3B3A1,即硫酸浓度0.2%、冷浸72h、用15%NaCl盐析,提取物对八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MIC为0.50mg/mL-1.5mg/mL。提取的小檗碱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中芦丁的提取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赵海福 《中国奶牛》2013,(20):25-27
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紫花苜蓿中芦丁的提取工艺,以510nm最大吸光度进行可见光谱检测,测定芦丁含量,并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各因素影响能力大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含量最高为10.04mg/g;大肠埃希氏杆菌的MIC为0.40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70mg/mL.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板蓝根、五倍子、黄芪等20味苗药及其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通过水煎法、超声水提法、超声醇取法提取苗药及其组方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苗药不同提取方法对其抑菌效果影响不同,单味药效果:超声醇提法 > 超声水提法 > 水煎法。五倍子和仙鹤草超声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18、0.71和1.43 mg/mL(五倍子)及1.56、3.13和3.13 mg/mL(仙鹤草);南五味子、乌梅、刺梨、金银花、绵马贯众、杜仲的MIC值高于五倍子和仙鹤草,低于其他12种药,这6种单味苗药超声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3.69~50.00、3.13~50.00及3.31~66.25 mg/mL。组方药效果结果显示,超声水提法 > 超声醇提法 > 水煎法。组方5超声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最低,分别为0.34、2.75和2.75 mg/mL;组方1超声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MIC比组方2、3、4低,分别为2.88、5.75和5.75 mg/mL。结果表明,五倍子、仙鹤草及组方5对3种常见致病菌抑菌效果较强,南五味子、乌梅、刺梨、金银花、绵马贯众、杜仲和组方1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他苗药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The experiment was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Chrysanthemum indicum L.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s on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producing E. coli,and aimed to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The ESBLs-producing E.coli was induced to passage by combin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ith antibacterial drugs.Then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medicines were determined with double microdilu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 L.aqueous extract was 250 mg/mL.And the MIC of ceftriaxone,ceftiofur sodium,cefotaxime,florfenicol,mequindox,amikacin and lincomyc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ombining with 1/2 MIC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 L.aqueous extract.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aqueous extract Chrysanthemum indicum L.could increase the antibiotic sensitivity of the ESBLs-producing E.coli.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野菊花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为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中西药联合诱导传代法测定野菊花提取物、抗菌药及联合作用后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野菊花水提物对该耐药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0 mg/mL,且在野菊花水提物亚抑菌浓度(1/2 MIC)作用下进行中西药联合传代,其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痢菌净、阿米卡星、林可霉素7种抗菌药联合作用后,抗菌药的MIC值明显降低。表明野菊花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产ESBLs大肠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红茂草中异紫堇啡碱正交提取工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工艺提取红茂草中异紫堇啡碱,在紫外光210 nm处对红茂草生物碱提取液进行检测,以异紫堇啡碱标准品作对照。结果正交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乙醇用量200 mL、超声温度30℃、回流时间2.5 h。表明应用正交工艺对红茂草中异紫堇啡碱的提取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本研究以从蛋鸡粪便样本中分离的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苦豆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子提取物MIC为125 mg/mL,与头孢噻呋联用呈现协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MIC和MIC的苦豆子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菌株的生长;不同浓度苦豆子提取物对菌株生物被膜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和清除作用,1/2MIC和MIC组可极显著降低菌株的运动能力(P<0.01)。表明苦豆子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伴大豆球蛋白酶解产生抑菌肽的最适条件,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后进一步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的酶解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2 h水解产生的酶解肽具有抑菌活性,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2.6和3.2 mg/mL。2 h水解液经Sephadex-G15分离纯化,采用平板计数法鉴定各组分。结果显示:CP2组分对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本研究证明伴大豆球蛋白的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新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试验选取黄连、乌梅、白术等中药制成黄连组方口服液,检测其对大肠杆菌O78的抑制作用与临床疗效。体外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口服液抑菌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口服液对细菌死亡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口服液对菌体形态与结构的影响;临床试验检测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 mg/mL,MBC为250 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口服液组大肠杆菌的死亡率为74.1%,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死亡率为37.2%;扫描电镜下可见口服液处理组的菌体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变形,质壁分离现象。临床疗效显示,黄连组方治愈率为86.67%,而西药组治愈率为63.33%;空白对照组和西药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 < 0.01),空白对照组、西药组、黄连组方高剂量组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1),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 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组方可使菌体发生变形、溢缩断裂、质壁分离等变化达到杀菌效果,并可通过提高动物体免疫力来防治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