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家电下乡”谈农村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今年2月起,"家电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推广,以此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拉动内需。分析了家电下乡之路中所呈现的问题,影响实施效果的原因以及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民购买积极性,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品:“下乡家电”都是过“多关”产品 对家电下乡产品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是下乡产品属于大部分中低收入农民消费升级所必需的大件消费品;二是下乡产品通过财政补贴能够有效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三是下乡产品技术、性能都比较成熟,生产厂家比较集中,售后服务比较完善,农民购买补贴产品后不会发生大量因质量和服务引起的纠纷;四是农民消费意愿较强的产品;五是能解决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减少出口,避免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3.
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是保增长扩内需的一个重头戏,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加大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等工作。可是在有些家电下乡的销售点,却没有多少农民光顾。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家电下乡"需要听听农民的意见,即让农民买得起,也让他们用得起。这就要求参与"家电下乡"的企业切实做到以上承诺,也希望监管部门严格管理,真正为农民朋友着想,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  相似文献   

4.
“家电下乡”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一项惠民政策,激活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农村消费,改善了农民生活。可是在推行好政策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把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莫让“惠农”变“误农”。  相似文献   

5.
"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家电的销售量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受市场压力、"三农"问题、消费观念、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应该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推广和农民带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政策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农村》2005,(2):33-33
商务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在全国选择部分县市培育出25万家新型“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相似文献   

7.
赵吉林 《农家顾问》2014,(10):24-24
<正>近日,笔者对农村10个家庭的人情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一年来,人情消费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有2户,占20%;1万元至2万元的有6户,占60%;2万元以上的有2户,占20%。人逢喜事,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也水涨船高,甚至还有一些人往往借喜敛财,使喜事变了味,这种陋习正是四风问题中奢靡之风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2007年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内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是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尽快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是中央和群众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
未来2年,山西省将投入28亿多元改善农村环境,实现五个全覆盖。五个全覆盖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当日晚间发布的会议公告中,一共9次提到了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会议还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明确了到2020年解决三个“1亿人”城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董峻 《北京农业》2006,(11):43-43
农业部8月3日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完成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3大基本任务。规划提出,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业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从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