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僵菌防治杨干象虫和蝙蝠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等杨树枝干害虫方面,还缺乏经验。而在自然情况下,发现杨干象虫和蝙蝠蛾幼虫,都有白僵菌寄生,只是寄生率不高。为探讨利用自僵菌防治这两种害虫的途径,我们自1976年以来,在过去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2.
杨干象虫(Cryptorhychus lapathi L.)是杨树幼树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由于其在于、枝内隐蔽为害,防治比较困难,现在生产上主要靠人工和化学药剂防治。为探讨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杨干象虫的途径,我们今年从外地引进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a SP.),进行了较大批量的繁殖。对杨干象虫的幼虫和蛹做了室内致死和寄生率测定及模拟林间防治试验,并进行了多次林间防治试验。已初步看出应用天牛肿腿蜂防治杨干象虫有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3.
杨干象虫(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该虫近年来在我省各地猖獗发生,使不少地区的四旁植树和防护林遭到破坏。因此,防治杨干象虫已成为杨树栽培区干部群众共同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生产单位运用现有的研究成果防治该虫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寻求新的防治途径,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四月十  相似文献   

4.
据纽约州约1882年首次报道,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是从原产地欧洲传入的一种杨、柳树蛀干害虫。它不仅为害杨柳树,也会侵害桤树和桦树(Baker1972)。一旦干基受害可使幼树生长减弱直至折断,较大的树干由于幼虫多次为害形成许多虫道,材质就会受虫道以及虫道木材变色和真菌危害的影响,病原菌可由杨干象的侵入孔侵入到树体内。杨干象在欧洲是杨树的主要害虫,在美国对柳树的危害也极为严重。在欧洲杨干象是很难控制的(Lapietra 和Arru 1973),在北美尚未发现它的天敌。1977年以前,在杂交杨苗圃种植园中的杨干象还未引起人民的重视(Thomas 和 Rose1979和 Beique 1977),但是,当杂交杨种植增加时,作者们认为,杨干象将是一种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Vallee(1979)认为,“在魁北克省,杨干象是危害杨、柳树最严重的害虫”。Vallee(1979)和 Beique(1979)把蛀干害虫造成的危害同抑制树木生长的落叶害虫相比较,认为在杂交杨人工林中,监测蛀干害虫更为困难,这需要(经过培训的)观察人员在杂交杨和天然杨树中,扩大调查范围,记录害虫的危害程度及影响。从1882年以来,栖居在柳树和杨树天然林中的杨干象,已扩散到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部,据 Beique(1979)报道,在魁北克省,每年调查2000多个欧洲山杨、香脂杨、大齿杨和伦巴弟杨样本,发现有80种昆虫,其中蛀干害虫杨干象、三种天牛(Saperda spp.)和一种透翅蛾(Aegeria sp.)是危害树木最严重的害虫。据作者调查表明,杨干象主要寄生在安大略省南部的杂交杨、天然香脂杨和柳树上。1977—1978年调查,在杂交杨中杨干象危害程度较轻,但是,1979—1980年在调查树木受害程度时,发现在3年生以上的人工林中虫害很严重。  相似文献   

5.
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1953—54年,福建农业部门的个别单位即开始了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水稻叶蝉,地瓜象虫的试验。1958年,我省林业部门开始进行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研究,但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项工作只局限在个别研究单位、少数技术人员冷冷清清地搞试验,工作进展缓慢,用于生产实际的成果更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科技战线广大职工在党的领导下,以阶级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点,防治害虫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1973年,我们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效果达80%以上。1977年以来,我们在防治松毛虫的基础上,应用白僵菌对竹斑蛾进行了防治试验,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二届虫生真菌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农、林、医药等37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58位代表。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占重要地位,我国在森林害虫的防治中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规模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的虫生真菌事业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四川、湖北、贵州、重庆等省市油橄榄(Olea europaea)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已定名的有23种,以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和一种鳞翅目(Lepidoptera)蛀干害虫发生严重,其次是大粒横沟象(Dyscerus cribripennis)。并在文内借鉴其它害虫的防治方法提出了利用生物农药B.t(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阿维菌素,天敌昆虫白蛾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昆虫致病线虫(Steinernema bibionis)等,灭幼脲,高效低毒的烟碱类(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农药防治害虫。  相似文献   

9.
1998—2001年在马尾松腮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林问调查、室内饲养、室内外试验结果:已发现的马尾松腮扁叶蜂各虫态天敌有20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提高松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在马尾松腮扁叶蜂虫尸上获得的白僵菌菌株致病力明显优于其它白僵菌菌株;林虫净白僵菌、速效白僵菌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控制能力较强,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分布极广的虫生真菌,主要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对蚤、蜱、螨、蝇蛹、蚊幼虫等医学昆虫亦有较好的杀灭效果①.在白僵菌生产工人中普遍有发热、咳嗽、咳痰、乏力等不良反应.为防止其危害,我们对白僵菌的毒性、生产劳动卫生、工人健康及防护措施等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毒性试验一、商品白僵菌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森林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是从1956年开始的,七十年代以后进行全而推广应用。全省马尾松毛虫面积,1973年高达56万公顷。数十年来,对马尾松毛虫坚持以改造林分结构、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赤眼峰等为主导的综合防治。使为害面积下降为20万公顷左右,每年减少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并首次运用白僵菌、青虫菌六号液剂和插条堵孔法大面积防治杨树蛀干害虫获得成功,为全省杨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白僵菌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僵菌是当前世界上防治害虫应用较广的一种虫生真菌,对多种农林害虫具有致死作用,我省从70年代开始生产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文根据多年来我省白僵菌的生产应用情况,对近年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白僵菌酯酶型及其与毒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虫生真菌——白僵菌(Beauveria)已广泛用于防治农林害虫。近年来发现有些地方防治效果不稳定,其原因虽与菌粉生产工艺、环境条件、使用时间和方法有直接关系,但菌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长期以来,白僵菌的分类仅以形态学为依据,这给白僵菌的生产与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从六十年代开始对林木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应用白僵菌、青虫菌和赤眼蜂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杨树桑天牛等林木害虫,取得明显效果。从1972到1984年,全省应用生物防治松毛虫面积达1050.98万亩。尤其是1975~1979年,全省每年生产白僵菌粉270~960吨,治虫59~130万亩,繁殖赤眼  相似文献   

15.
本刊于1981年第一期发表了我所沈文生同志一九六四年对“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感染木薯蚕的毒效试验研究”一文,证明白僵菌只能侵染马尾松毛虫,不感染木薯蚕,由于近年来应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面积逐步扩大,效果较好,对控制害虫的大发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蚕业部门则担心白僵菌对蚕业生产造成危害,提出不要在林间使用白僵菌防治害虫,因此,我所孙明雅、施仲美同志又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白僵菌对木茹蚕可以感病,但致病率很低,现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6.
<正> 应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已成为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的重要生物防治手段。近年来,南方许多省区及北方部分省区,都在积极地推广应用白僵菌防治多种森林害虫。每年全国大约生产白僵菌粉300-500万斤,防治森林害虫面积大约800-1,000万亩。为了充分利用白僵菌的优良特性,扩大其防治对象,笔者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搜集到被白僵菌寄生的森林害虫120多种,这些害虫分别属于7目,45科。现将其寄主名录整理如下,供科研、教学及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聊城县农业微生物试验厂从1977年开始研究生物农药防治榆兰金花虫。最初用杀螟杆菌、卵孢白僵菌,“7216”进行防治试验,杀虫效果都不高。1978年该厂从自然死亡榆兰金花虫幼虫尸体上,分离得致病菌,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庆涛和山东大学生物系白玉谦两位同志鉴定,结果一致,属球孢白僵菌,取名“聊783”。两年来在天津、河南和本省二十多个点上进行试验,杀虫效果良好。据统计,1979年六个点的平均杀虫率为93.7%,今年十一个点平均杀虫率为80.3%。  相似文献   

18.
<正> 超低容量喷雾杀虫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目前在非洲、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地区已普遍采用。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使用这一技术,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见过应用白僵菌进行超低容量治虫的报道。为了克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害虫的抗药性和在防治过程中杀伤天敌等缺点,解决应用白僵菌粉剂治虫存在的菌粉运输量大、保存时间短、粘着力差,耗菌多等问题,我们从1979年起开展白僵菌超低容量防治松毛虫的研究工作,试图通过研究,把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技术水平提高一步。  相似文献   

19.
赤眼蜂是当前农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一种卵期寄生蜂,是以虫治虫生物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赤眼蜂可以把害虫消灭在卵胚胎期,控制害虫的发展。我旗今年在黄茂营公社黄茂营大队林场利用赤眼蜂对杨树主要害虫杨毒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其次还对榆毒蛾、杨枯叶蛾、梨星毛虫、草地螟等多种害虫也进行了放蜂试  相似文献   

20.
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米却菌类的虫生真菌,以粘附在虫体表皮或肠胃,快通紧殖,便虫体大量消耗弄分向儿庄,以冉生抱子流行感染其它害虫。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害虫天敌,保护生态平衡,是一种理想的,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您浦县微生物研究所从事白僵菌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已有27年历史,已开发出经部、省级鉴定且批准生产出各种菌剂,其中产品有防治松毛虫、茶毛虫、松毒蛾的,防治玉米螟虫、甘蔗螟虫、芦苇螟虫的;防治批小食心虫、挑蛀螟的;防治大豆、花生、草场根茎金龟子的粉剂。近年还与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生产出稻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