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进二类调查方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可细致准确调查,提高调查精度。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一次性大投入。巩固应调查成果。适应林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增强林业生产的可操作性。更好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遥感技术在山西省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针对遥感技术在旗县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江西正在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完善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彰武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彰武县森林资源底数,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在辽宁省林业厅的统一布署下,于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翔实数据,并取得了真实可信的成果,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8.
9.
文章对TM卫片在全省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森林管理和森林资产化管理,提出了森林管理体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社会、生态等各项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日本林野厅公布了时隔7年于2002年实施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最新数据表明,日本森林面积增减幅度不大,为2512万hm^2,但森林蓄积量却突破40亿m^3。这表明林业政策已从过去的扩大造林转变为提高森林质量。1995年调查的森林蓄积量为34.83亿m^3,这意味着7年间森林蓄积年均增加约8000万m^3。  相似文献   

12.
13.
浅谈森林资源资产调查与清单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对象的转让、抵押贷款以及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等经济行为越来越多,经常需要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作为评估的主要对象,其资产调查和清单编制要符合评估要求。该文以林木资产调查清单为例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系统地认识森林资源的特征,是研究森林资源理论和促进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调查产生大量的数据 ,用人工的方式来管理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改善这一状况 ,文章基于 SQL数据库和 Visual Basic语言 ,研制开发了一套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森林资源调查的外业数据管理和内业计算功能 ,并预留了功能扩展接口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森林调查中数据管理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调查中应加强对野生经济植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林区已开发建设,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先后曾进行过三次森林资源调查,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基础数据。然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资源调查受指导思想的影响,加之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重心,往往只局限于林木资源的调查,缺乏对森林  相似文献   

19.
德国森林资源和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及其借鉴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对德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 ,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和主要监测网点几个方面。近年来 ,先进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已经向着资源和环境监测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监测内容方面 ,除传统的森林生长指标外 ,增加了森林健康状况和重要生态环境因子。在监测手段上 ,采用成套的先进仪器设备 ,实现了对森林资源和重要生态因子的连续观测和数据的自动处理 ,从而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提高和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森林资源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良好的生态建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推进森林调查工作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重视,合理保护和运用森林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森林调查的现状,分析了森林调查的意义、方法、工作分类等,提出了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为森林的管理和调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