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黄板诱杀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t Blanchard)是近年来为害我国蔬菜、花卉及经济作物的检疫性害虫,其虫体小,寄主范围广,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潜道,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天水市自1997年8月在武山县的蔬菜上发现该虫为害以来,其分布范围迅速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到1999年底全市2区5县均有发生,发生面积近3 570 hm2,而且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为减轻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2000年4月进行了黄板诱杀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在寄主作物上的虫道呈蛇形,且主要分布在叶片正面,明显有别于豌豆彩潜蝇、番茄斑潜蝇。幼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蛀食能力差异明显,在丝瓜、茄子和豇豆上单个潜道面积分别为53.34、51.76、34.55 m m 2 。不同龄期幼虫蛀食量差异较大,其中以3 龄幼虫为最大,约占蛀食量59.30% ~70.68% 。在25℃下,卵历期2.3~2.8 d, 寄主作物对卵的发育影响不明显,对幼虫历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     
蒋玉文 《新农业》2001,(1):28-28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对保护地蔬菜为害十分严重的害虫。寄主较多,主要为害菜豆、豇豆、黄瓜、角瓜、芹菜、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白菜等及花卉等作物。以幼虫潜入叶内食害叶内,留上、下表皮,形成弯弯曲曲虫道。在1个叶片内常有几头幼虫,虫道紧密盘绕。叶面几乎无绿色部分。成虫可用产卵器在叶面上刺成小白点,将卵产于点内或舐食点内的汁液,叶面上造成许多伤痕,影响叶片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是温室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为主,该虫在阿图什市温室大棚蔬菜上不同程度发生,平均危害率达20%。一、危害特点美洲斑潜蝇成虫将卵产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叶肉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原产于巴西,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很快在国内传播蔓延,目前在不少地方已成为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1寄主范围和为害特点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国内调查发现该虫能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伞形科等13个科的80多种蔬菜及其他观赏性植物。主要以幼虫取  相似文献   

6.
黄板对棉田美洲斑潜蝇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具有分布广泛、寄主种类多的特点,因其幼虫潜入植物叶表为害叶肉组织,对植物造成伤害,从而对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利用系列色板对棉花田美洲斑潜蝇进行趋性试验,在筛选不同色板诱集效果的基础上,对色板放置高度和位点,以及美洲斑潜蝇上板节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存在显著差异,黄板的引诱效果显著好于其他颜色粘板;黄板悬挂于高于棉花冠顶20 cm和放置于棉田中央其诱集效果最好;美洲斑潜蝇在各时段上板数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害虫种类 1.斑潜蝇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可对叶菜类蔬菜造成大面积为害.幼虫为害在受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叶片)表面形成数条至数十条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虫道中常出现黑色点线状虫粪和潜伏于叶片组织中的幼虫.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1997年8月在我市发生范围已遍及全市11个乡(镇).该虫除为害蔬菜、瓜类、棉花外,还为害花卉和杂草.据测定受害蔬菜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可造成绝收,棉花重发田减产籽棉129%、皮棉93%.因此,从1998年开始,我们正式成立课题组,对我市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西两种检疫性斑潜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山西部分地区已有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为害,其中美洲斑潜蝇普遍发生,南美斑潜蝇局部发生,对二者从形态和为害状作了详细比较。此外,还观察了美洲斑潜蝇各虫态的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是重要的植物检疫性害虫。1999年在沁县发生为害,之后在蔬菜上迅速扩散蔓延,成为沁县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对美洲斑潜蝇的分布为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一、为害特点据调查,美洲斑潜蝇为害范围广,主要为害葫芦科的黄瓜、丝瓜、西葫芦、西瓜等,茄科的番茄、辣椒、茄子等,豆科的四季豆、菜豆、扁豆等,十字花科的白菜、油菜及菊科的花卉等20多科100多种植物。在受害的作物中,以豆科、葫芦科作物受害最重。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把植物的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1996-1998年采用局养观察、定点调查及普查的方法,对辽宁省美洲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化蛹、羽化多在上午,幼虫与初羽化成虫在叶表、地面暴露时间长、是药牟有利时机;3龄幼虫为害重,宜在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美洲斑潜蝇在无休闲期的大棚内可周年发生,6月中旬至7月份在露地寄主上形成第1个虫口高峰,9月份在秋菜上形成了第2个虫口高峰,秋季比春季虫量多、为害重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瓜菜的产量和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日光温室、春棚、露地菜、秋延后蔬菜相连,实现了蔬菜周年生产,美洲斑潜蝇已无越冬、滞育现象,发生代数多,周年危害,成虫也可造成危害,但以幼虫危害为主.  相似文献   

13.
北票市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学名Liriomyza sativne Blanchard,是辽宁省植物检疫对象.自1995年传人北票市。很快在全市32个乡镇传播蔓延。造成危害。受害作物主要是菜豆、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等十几种蔬菜和棉花、大豆、向日葵等多种作物,使之减产,甚至绝收。如有的保护地黄瓜,百分之百受害,长到7叶时,已全株枯死:还有的保护地豆角因美洲斑潜蝇为害,减产70%;有的棉花叶片也布满了斑潜蝇的虫道.造成减产。美洲斑潜蝇已对北票市蔬菜生产.尤其是保护地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控制美洲斑潜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安阳市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伟  王彬 《中国农资》2002,(1):25-25,28
<正>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rate Blan-chard)是一种世界性植物检疫害虫,自1994年传入我国,到目前为止,危害已遍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1996年经过普查,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为进一步证实,将1996年8月8日在安阳市郊区东郊乡所采集的成虫标本,于8月13日送中国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经陈乃中研究员对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及雄性生殖器内部构造进行鉴定,确定我市所送标本为美洲斑潜蝇。1 发生与危害 美洲斑潜蝇幼虫为蛆状,初孵时半透明,后为鲜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2.5毫米。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取食正  相似文献   

15.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近几年传入我区的检疫害虫.1998年零散发生,1999年在拉萨市郊保护地对瓜类、豆类、芹菜等造成为害.分布于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蔬菜种植区,该虫已成为我区保护地蔬菜生产,提高蔬菜品质的一大主要障碍.目前已有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四季豆、西葫芦、芹菜等严重受害或毁种的实例发生,对蔬菜生产、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对该虫进行控制,已成为目前蔬菜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和掌握美洲斑潜蝇在我区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对减少损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2003年,经多点调查和定点、定期观察,已掌握美洲斑潜蝇在我区的发生及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t Blanchard)原分布于巴西,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该虫于1993年在我国海南省首先发现,1998年在安西县发生为害,现已成为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8-2000年笔者采用大田调查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美洲斑潜蝇在新疆首次发现.同年在哈密地区也发现了此虫.近几年,该虫在我区瓜、菜产区突然暴发成灾,在我区瓜菜上造成的损失在15%-50%之间,重可达70%.为了尽快控制此虫在我区的发生蔓延,我们采用了几种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方法,防效达90%以上,美洲斑潜蝇基本得到了控制.现将美洲斑潜蝇防治实用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新传入我国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在我省一年发生9~11代,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尤对瓜果蔬菜类有偏嗜性,寄主从1995年的几种扩展到2004年近百种,2003年以来,我们针对美洲斑潜蝇为害严重瓜菜类进行了研究。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食叶片,形成弯曲不规则的蛇形隧道,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行为及龄期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行为和龄期划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虫头咽骨长度是其分龄的依据;2)不同温度下,幼虫取食道长度有显著差异,但取食道面积没有显著差异;3)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其取食道长度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3龄幼虫是幼虫为害的主要虫龄,其取食面积占幼虫总取食面积的82%以上;5)用取食道长度来估计龄期具有更实用的意义。文章不研究了几种寄主作物取食道长度与龄期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洲斑潜蝇是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为害各种蔬菜作物.经普查,1995年浙江奉化被确诊有美洲斑潜蝇的发生.由于在防治其他虫害的同时,得到了一定的兼治,又加上其世代重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使作物遭受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