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及有潜在抗蚜作用的尾穗苋凝集素(ACA)基因构建了韧皮部特异表达的单基因(pBCACA和pBdePACA)及双抗蚜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ACG)。含有这些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子已供合作单位开展棉花的转化,同时我们正在用转基因烟草研究这些基因组合的抗蚜效果。用含pBCACA或pBdEP—ACA的农杆菌转化了冀合321等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2.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张青文  周明牂 《棉花学报》2000,12(3):155-158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发生动态的影响表明,在田间累积卵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胚轴切断结合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P303-1)诱导处理的棉株上棉铃虫二代、三代、四代幼虫发生量分别比在自然生长棉株上的幼虫量减少44.79%、37.98%和29.70%;而只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上二代、三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减少25%和8.53%,四代幼虫发生量与自然生长棉株相近。棉铃虫幼虫在菌诱导棉株和无菌诱导棉株上的死亡率分别是自然生长棉株上的4.7l倍和3.01倍。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菌处理和无菌处理的棉株饲喂棉铃虫幼虫,其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长17.17%和7.80%,虫重分别降低25.28%和15.63%,化蛹率分别降低14.94%和9.97%,蛹重分别降低19.80%和8.68%。菌处理和无菌处理后棉株体内多元酚和萜烯类物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菌处理的增幅要高于无菌处理。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主栽品种的抗蚜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新疆棉区主栽的9个棉花品种进行了叶片形态特性、生化物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蚜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新海21号抗蚜性最强,中棉所35和81-3感蚜。品种叶片的蜡质含量越高,对棉蚜的抗性越强,茸毛密度大,影响棉蚜的取食;游离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抗蚜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单宁含量与蚜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含量越高,抗蚜性越强。逐步回归和相关分析发现,氮含量和氨基酸总量与抗蚜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品种的抗蚜性是多种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棉花现蕾期筛选到一个高抗黄萎病的内生菌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将其命名为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当把该菌标记后,每株棉花施用该菌株达到1×106 cfu时,该菌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室内盆栽抗病实验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6,1×107,1×108 cfu,其在结铃期的发病株率仅为8%,5%和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株率高达96%。2008-2009年的小区防治结果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8 cfu时,2008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14.8%和8.5,对照分别为53.3%和26.5,2009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9.4%和6.5,对照为37.8%和18.8。这些结果表明,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1984—1987年对我国黄淮北片冬麦区近年新选育的946份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临近207为高度抗蚜品种;卫东八号、烟7578-128和77(4)—10为抗蚜品种(系)。抗、感各类品种的蚜虫量因各年麦蚜发生程度不同,会有一定的变化,但也有其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三年我系师生在高陵县药惠公社东升大队与贫下中农结合,开展棉花品种抗蚜性的观察研究,探索利用和选育棉花品种抗蚜性防治棉蚜的可能性。初步鉴定了关中地区棉花主要栽培品种抗蚜性的差异,分析了抗性原因。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棉花蚜虫危害主要生育时期测试不同严重度的蚜虫危害单叶光谱,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时期、不同严重度棉蚜危害单叶光谱反射率特征,确定了其敏感波段,并建立了相应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棉花蚜虫单叶光谱特征明显,不同时期蚜虫单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近红外波段则表现出相同的趋势。434~727 nm可作为棉叶蚜虫的敏感波段,648 nm可作为棉叶蚜虫的最佳波段。基于敏感波段建立的棉蚜叶片遥感估测模型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其中波段组合1 589-648/1 589+648建立的估算模型估算精度最高,均方根误差最小,RMSE为1.198,可作为棉叶蚜虫严重度的最佳识别模型。该研究为遥感监测棉花蚜虫光谱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邵玉涛  王振杰  贾晋 《种子》2016,(4):57-62
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饲用、工业和能源开发的重要原料.蚜虫是危害高粱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危害高粱的蚜虫主要包括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本文就蚜虫危害高粱的现状及防治策略,高粱的抗蚜遗传研究、以及高粱的抗蚜机制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高粱抗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的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有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抗蚜品种田间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穗蚜是麦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穗平均蚜量的多寡却不能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通过5年的研究,发现小麦千粒重的损失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小麦的抗蚜水平,可作为抗蚜育种的一个抗性指标,其技术稳定可靠,适用于一般育种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棉花内生细菌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兰海燕  王长海  宋荣 《棉花学报》2000,12(2):105-108
本文从种群及其动态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抗性诱导及机理等方面对棉花内生细菌近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以陆地棉不育系104-7A的无菌苗下胚轴为试验材料,专门针对棉花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与黄化苗子叶为材料相比,该法大降低了叶绿体DNA污染的几率。由于棉花中含有大量的棉酚和单宁等物质,增加了线粒体DNA提取的难度,因此在试验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了PVP、BSA和DIECA,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线粒体DNA的质量和产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证明该方法提取的线粒体DNA纯度极高,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为研究与线粒体基因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棉花抗红铃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发  孙济中 《作物学报》1993,19(5):385-394
1984—1990年,采用各种不同的棉花种质设置24个试验。通过近等基因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个基因型的比较分析,较系统地探讨了早熟性、结铃性、鸡脚叶、无蜜腺。窄卷苞叶,光滑、 ,多毛高棉酚和低棉酚阮腺体)等性状与棉花抗红铃虫的关系。证实早熟性,鸡脚叶,无蜜腺,光滑和高棉酚等性状对红铃虫表现一定抗性,而多毛和低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致病力的棉花枯萎菌(Ftt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7号和3号小种接种棉花,对抗、感品种根部细胞壁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病品种在接种7号小种后,根内细胞壁氨基酸含量增加了32.3%,抗病品种增加了4,4%;接种3号小种后抗病品种氨基酸含量下降了14%,感病品种上升了19.8%。感病品种受枯萎菌诱导后细胞壁氨基酸的积累明显高于抗病品种,为枯萎菌的生长提供了较多的氮源,易与枯萎菌建立寄生关系,认为细胞壁氨基酸含量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抗草甘膦棉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草甘膦棉花最早于1997在美国释放,它是通过将编码抗草甘膦酶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导入珂字棉312而获得的抗性株.抗草甘膦棉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3.2%到增加到2005年的60%左右.在这近十年内,抗草甘膦棉花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草甘膦的施用方法和时期的不正确操作对抗草甘膦棉花的根系生长、育性和产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1、外界因素,包括草甘膦施用方法在内的其他栽培措施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对抗草甘膦棉花的产量及生长的影响;2、内部因素,抗草甘膦棉花不同器官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及抗草甘膦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关.因此,本文从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分配、草甘膦的施用量和时期对抗草甘膦棉花根系生长、花药开裂及产量等方面综述了这些年来抗草甘膦棉花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今后抗草甘膦棉花育种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工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各产棉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真菌病害之一,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了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分离、棉花抗黄萎病的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螨性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棉12×7124和徐州184×7124两个陆地棉×海岛棉杂交组合6个家系为材料,在大田接螨和笼罩接螨鉴定条件下,分析抗螨性基因效应,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和最少因子数估值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的动态变化。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互作上位性效应是2个组合不同生育期的主要遗传效应,加性方差是抗螨性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而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一般不存在,显性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则因组合、生育期和鉴定方法而异。在苗期和蕾期,主要有一个效应较大的因子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详述了棉花黄萎病菌从发展(1914年)至目前,在种、生理型、生理小种的鉴定,营养体亲和性,形态及变异,寄主范围,土壤分布及监测,致病机制,生理生化,同功酶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棉花叶片营养价值差异与抗螨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评价了棉花叶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如:全氮,可溶氮,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螨性的关系。棉叶螨在苗期叶片上比在花铃期叶片上有更高的增殖力,这与花铃期叶片内含有更高的增殖力,这与花铃期叶片内含有更高的单宁含量和更低的氮素含量有关。抗螨品系川98-19在苗期有很强的生长势和低的可溶氮含量。在中棉所12苗期叶片匀浆液稀释8倍的人工膜系统内加0.5%单宁对叶螨有强烈的排拒性。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在棉花苗期采用塑料营养钵底部定量注菌液法接种,于昼温25~26℃,夜温20~22℃的人工培养室中测定了自河北省重点植棉县分离的40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和外地5个菌系的致病性。以中棉石系亚、海岛棉海7124、陆地棉93抗12、辽棉5号、冀棉11号、农大3656个品种为鉴别寄主,以病情指数作为划分抗、感类型的标准,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45个供试菌系可被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致病力弱的Ⅲ型,分别占53.5%、28.9%、17.8%。Ⅰ型菌系除使中棉表现抗(耐)病外,海岛棉和陆地棉均表现感病。该类菌系遍布冀中南棉区,其中有7个菌系可使部分品种表现落叶,证明河北省已有落叶型菌系存在。试验还表明,海7124、93抗12、冀棉11号和农大3654个棉花品种对黄萎病鉴别力较强,可作为鉴别寄主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