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浅谈农业化肥污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农产品生长需求,农业化肥用量日益增加,农业化肥不仅能促进农产品生长,还能提高农产品产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与我国的绿色环保发展方针产生严重矛盾冲突,所以当下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实施保护。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化肥的使用情况以及农业化肥污染状况,并指出目前农业化肥污染控制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有机食品生产是由有机食品自身特性决定,它是在未受污染、洁净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食品生产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要求生产中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生态平衡。生产技术措施着重围绕控制化学物质的投入,减少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形成持续、综合的生产能力,使得农业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风险,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提供依据。本研究综述了农田氮磷的流失途径、形态、浓度和流失量研究,并分析了施肥、降雨、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农田排水口和田间沟渠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现代农业新栽培方式、种养结合模式等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还有待更加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这样表示。这是农业部发出的声音,在表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之下,也表达了政府对于农业现实的自省。当下,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规模化、集约化比例越来越高,随之畜禽养殖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染防控治理任务十分繁重。2016年11月,湖北省农业厅在仙桃市召开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现场推进会,推广了仙桃市促进养殖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经验。循环农业使鸡粪猪粪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8.
饶聪 《种子科技》2019,(10):126-126
随着我国农业、重工业的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威胁到农作物及食品的安全。简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需要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污染程度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断下降,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但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农田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效率,还能节约成本。文章综述了重金属不同污染程度农田的有效治理方法,中轻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植物富集移除、土壤钝化-植物阻控、农艺措施强化等防治措施;重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高效钝化、植物富集-其他高效技术、物理修复等修复措施。现在对于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修复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系统地针对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出具体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也叫生物覆盖,它是利用植物和一切残体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进而提高作物单产的一项实用农业技术。推广秸秆覆盖,可以有效控制农田焚烧秸秆的现象,从而起到了净化土壤、减少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小麦秸秆中养分含量为:N0·5%~0·67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政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家农业政策是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对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国家农业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中国的环境及其保护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影响。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中国农业政策通过改变农户生产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目前对农业环境影响较大的农业政策有粮食安全政策、土地政策、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政策、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环境政策。通过对这些政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了要提高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实施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一体化,深化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制定激励政策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污染监管机制,重视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等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0):154-164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正在实施的五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和鲜明导向。长江经济带农业在中国农业及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是全国上下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和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1)充分利用耕地,全年绿色覆盖;(2)减少化肥施用,扩大生物养地;(3)加强绿色防控,实施生态减灾;(4)发展循环农业,“废物”再生利用;(5)实行“九良”配套,实现综合发展,即将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良境、良品、良策、良才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中国农业长期粗放经营问题,研究中国耕地与生态文明协同保护体系,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分析东亚地区代表国家环境保全型农业下的耕地农业协同体系。研究表明,日本的耕地农业环境保护支付制度、生态补偿市场认证体系、耕地农业法律制度保障,是建立在生态补偿原则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能够提升市场参与度及农民自主性投入的耕地生态协同保护措施。中国在推广耕地合理利用实践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建立耕地生态协同保护的休耕制度、因地制宜建立生态补偿体系、加快推进耕地生态协同保护专项基金的设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The cap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s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land u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vitalize China's land resources, change land use and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With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p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ought by capitalization have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discusses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land and land quality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logic of the capital itself,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subject and the fragi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reupon authors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in terms of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in diverse 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and green finance, with a view to resolving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and realizing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a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61-66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值得关注。报告在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珠三角地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相关障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珠三角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形势逐步好转;深圳和中山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压力较大,东莞市的都市农业生态状态较差,肇庆和江门市的都市农业生态响应较弱;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是当前影响珠三角都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珠三角地区应大力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继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而保证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田间污染防控工程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降低农田非点源污染的程度与区域生态环境风险,提高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在对现有土地整理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集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相关理论,设计了生态型田间污染防控的工程构件,构建区域农田污染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并将其应用到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的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中。结果表明:基于田间污染防控设计、承泄区污染防控设计以及渠首污染防控设计的土地整治田间污染防控工程体系是现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有益补充,对农田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提高了区域农地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传统农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园区实际建设与发展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因此,应积极探索形成农业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本研究总结了农业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园区规划、政策、经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在科学合理地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资金可持续投入,以期为防治农业园区面源污染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东风  王果  陈超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71-371
笔者通过对1995-2004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近10年来福建省12条主要水系、主要湖泊水库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02年起,福建省水域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12条主要水系和湖泊水库的Ⅰ-Ⅲ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90.6% 和77.8%下降至2004年的83.6%和36.4%;近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47.3%下降至2004年的32.3%;分析了引起福建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和水产养殖;并提出了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