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机械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改革之道,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证明,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积极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机械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老师们可以积极运用知识可视化应用模式,加强对机械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机械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文章主要对机械专业教学中知识可视化应用模式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探讨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们学习机械专业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们机械专业能力和素养,促进机械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更好地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职机械专业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专业,在我国的中等职业教学中的专业设置率很高。针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理论和职业技能两个角度对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探索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案,旨在利用面向实践操作为基础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械数控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学校教学培训中更为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机械数控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毕业后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无法适应工作内容,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应该不断提升机械数控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工业企业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且保证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注重机械数控实训教学,为学生创设高效的实践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要想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机械专业就必须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实践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对实践教学观念不够了解,实践教学方式还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好的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文章主要针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透彻分析,最后提出若干条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模式、简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职业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时,应明确其所应用的价值,依托信息技术,积极完善机械专业理论教学模式。同时,基于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从而结合机械专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文章就信息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毕安龙 《湖南农机》2013,40(3):179-180
关于高职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文章提出了必须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的要求,同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在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到实习基地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专业人才在市场上十分抢手。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理念的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刻不容缓。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在多所高职院校的构建现状,发现在许多方面依旧存在问题。基于此,针对机械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社会现状,笔者分析了现阶段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过程,提出了具体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课程机制比较陈旧,教学环节中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化,以至于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素养偏低、实践探索能力较差等问题,中职机械教学工作有待改革。通过将创造性教学法应用于机械教学中,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主要针对创造性教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创造性教学法的意义,然后介绍了中职机械教学现状,最后介绍了创造性教学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围绕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推行分层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完善实习考核体系;采用实习工艺卡、工种选修制等措施,以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要服务于工程实践。在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认证大环境下,探索了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观内涵,据此开展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新疆农业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为例,通过对人才需求侧需求调研与分析,从顶层设计优化课程群结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体系、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与企业工程项目、面向工程教育的STEP教学模式四个层面研究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如何构建与一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同时探讨了传统“老中青”传帮带、援疆政策支持教学骨干培养方法及现代虚拟教研室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以支撑面向大工程观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笔者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OBE教学理念,从市场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并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设置项目课程群的教学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基于OBE理念的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为了使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应用于机械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相关教务人员开展了将问题作为导向的机械技术基础教学课程,在传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配合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企业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岗位实践操作作为数据指导,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合理调整,保证了现代机械技术专业课程基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罗成 《湖南农机》2016,(4):119-120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横跨了机械、电子、控制和计算机等多个技术领域,其专业具有实用性、技术性等特点,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育中,建立高校专业实践课程。但是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因此,文章对这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找出解决措施以方便高校更好地实施实践教学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受课程本身教学特点的影响,机械装调课程要求中职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中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入手,在对机械装调技术课程的核心教学要点进行分析的同时,讨论了机械装调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实践教学的创新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机械装调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工程,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门应用广泛、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范围主要有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侧重于对学生技术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践教学在教学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会促进学生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文章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出发,探讨实践教学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作用,以期促进实践教学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及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就如何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中职机械院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毋庸置疑,在中职机械院校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当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教学设备、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将多元思维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中,可以改善上述问题,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的发展,机械CAD/CAM课程实践教学思考也逐渐重要,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而且还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依旧会面临诸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其教学的效率,就要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文章主要针对机械CAD/CAM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内容和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教育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创新性机械电子工程科技人才,我国提出多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计划,为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视角。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综合现代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欠缺、课程体系交叉融合不足和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本研究以目前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状况为基础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推进实训课程教学为研究目标,建设综合性的实训课程教学类别。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