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学水陆稻在水田和旱地栽培的性状比较………………………………………………………………袁菊红,屠乃美,张桂莲(1):1几种分析方法对杂种棉后代综合评价的比较研究……………………………………………张志刚,官春云,周世象,等(1):7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库源流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周喜新,严钦泉,匡逢春,等(2):111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毛友纯,徐庆国,胡志明(2):115栽培因子对抗虫杂交棉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一期研究报告杂交梨 85 - 8- 1 5品种 (系 )比较试验王新建 吴翠云 闫春雨 ( 1 )………………………………………中棉 35在阿拉尔的品比试验姜伟 刘小平 ( 5 )……………………………………………………………陆地棉F2 代产量及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胡守林 梅拥军 龚平等 ( 9)…………………………………棉铃虫幼虫体色的研究陆承志 ( 1 2 )…………………………………………………………………………南疆三种绵羊品种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特征及聚类分析李海 饶丽娟 王勇 ( 1 5 )………………………连续墙梁墙体与托梁界面上应力分布的…  相似文献   

3.
1期节水农业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景蕊莲(1)作物水分信息采集技术与采集设备………段爱旺,孟兆江(6)雨水资源化与现代节水农业………………………吴普特(15)滴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赵万华(21)再生水农业灌溉安全的有关问题研究……………黄冠华(26)育种与栽培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周波(36)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曹廷杰,王西成,赵虹(39)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适宜性研究进展………………………………黄成江,张晓海,李天福,等(42)植物保…  相似文献   

4.
渠云芳  黄晋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47-451,563
为了把来自澳洲的野生种比克氏棉(G.bickii)的优良性状导入栽培种,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组将亚洲棉(C.arboreum)与比克氏棉杂交,得到双二倍体,然后用该双二倍体与栽培种陆地棉(C.hirsutum)的单显Ⅱ杂交,获得三种杂种。对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形态学和RAPD分析。形态学观察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单显Ⅱ杂种F1分别具有亚洲棉、比克氏棉和单显Ⅱ的形态特征,其中,趋向于比克氏棉的性状占22.22%,如叶片的色泽等;5.6%的性状趋向于亚洲棉,如花药颜色;16.7%的性状表现为超亲性状,如花瓣的颜色。RAPD结果表明,15个引物对参试材料共扩增出117条DNA带,其中,有85条多态性带,占72.6%;在杂种中均检测到了亲本带与杂种的特异带;利用SAS软件中的类平均法对试验材料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的参试材料聚为2大类。形态学观察、RAPD分析结果一致,比克氏棉的性状已被导入到单显Ⅱ中,(亚洲棉×比克氏棉)×单显Ⅱ为真正的三种杂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棉属(Gossypium)的栽培种草棉(C.herbaceum L.)、亚洲棉(G.arboFeumL.)、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odense L.)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首先进行同染色体组内的种间杂交,然后用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亚洲棉×草棉)F_1获得双二倍体,并进一步以该双二倍体与陆地棉或(陆地棉×海岛棉)F_1进行正反交,产生三元杂种F_1和四元杂种F_1。形态学研究表明,各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的F_1均生长旺盛,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叶片和花器或表现为明确的显隐性关系或超过双亲的平均值(如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三元和四元杂种F_1在叶形和花器形态上表现了三个和四个棉种的一些性状。这表明把几个栽培棉种的某些性状组合于同一杂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及其亲本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性状表现有双亲性状,如株型、花冠大小等,有中间性状,也有超亲性状,如花萼齿数.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观察研究表明,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衡分配,从而产生出多分孢子与微核,形成败育花粉,最终导致杂种不育.  相似文献   

7.
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代及其亲本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性状表现有双亲性状,如株型、花冠大小等.有中间性状,也有超亲性状。如花萼齿数。对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观察研究表明.陆地棉与旱地棉的杂种F1代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习:=均衡分配,从而产生出多分孢子与微核,形成败育花粉,最终导致杂种不育。  相似文献   

8.
第 一 期东乡野生稻等位酶位点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黄英金 ,李桂花 ,陈大洲 ,等 (1)……………………………………………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类型及其杂种一代的光温特性研究———Ⅳ .不同光照长度对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生长发育的影响黄完基 ,程飞虎 ,刘桃菊 ,等 (6 )……………………………………………………………………………………………棉花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邱东萍 (10 )……………………………………………………水稻谷蛋白研究进展江绍玫 ,徐朗莱 ,万建民 (14 )…………………………………………………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唐文帮 ,陈立云 ,肖应辉 ,等 (1) :1…………………………………………水稻籼粳成分判定及亚杂组合结实率稳定性与亲本亲缘关系的研究陈立云 ,熊 炜 ,阳菊华 ,等 (2 ) :89…………………含烟草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 p BG112 1的构建和水稻转化何迎春 ,高必达 (2 ) :93……………………………………………甘蓝型油菜 FAD2基因 c 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熊兴华 ,官春云 ,李 木旬 ,等 (2 ) :97…………………………………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研究林良斌 ,官春云 ,周小云 …  相似文献   

10.
对 [(亚洲棉×比克氏棉 )× (陆地棉×黄褐棉 ) ]种间杂种的形态性状和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四元杂种F1的叶片性状主要受父本的影响 ,苞叶与萼片属中间类型 ,花部变异最大 ,既受父本的影响 ,也受母本的影响。四元杂种F1在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配对极不正常 ,大多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 ,且分裂不同步 ,最终导致形成的四分孢子不正常或形成多分孢子 ,这是四元杂种F1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4个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亚洲棉×草棉)F1进行染色体加倍,再与(陆地棉×海岛棉)F1进行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四元杂种.四元杂种形态特征综合有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一些性状,总体植株形态似陆地棉.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45对SSR引物中,具多态性的引物共30对,共检测到99条清晰的多态性带,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到3.3个.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特征谱带,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其中亚洲棉特征带占20.8%,草棉特征带占22.2%,陆地棉特征带占15.3%,海岛棉特征带占13.9%,而四元杂种特有带占27.8%.四元杂种与4个亲本(亚洲棉、草棉、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00、0.444、0.389和0.444.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适用于棉花遗传亲缘关系和远缘杂种的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四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有4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棉花新种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论文·几个中国大麦属物种核rDNAITS区序列分析…………………………………………魏育明,颜泽洪,吴卫,等(1,1)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川育16的分子鉴定………………………………………………蹇黎,李伟,魏育明,等(1,8)新疆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穗长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邓小锋,周永红,杨瑞武,等(1,12)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细胞学分析…………………………………刘晓东,傅体华,任正隆(1,15)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APD标记的连锁分析…………………………刘福霞,曹墨菊,荣廷昭,…  相似文献   

13.
农学水稻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陆巍 曹树青 翟虎渠 杨图南 张荣铣 1(1)……………………………小麦 簇毛麦 6VS/6AL易位系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牛吉山 于玲 陈佩度 刘大钧 1(5 )…………………………小麦籽粒灌浆性状的配合力研究姚维传 张从宇 王敏 1(9)………………………………………………………………酵母激发子与水杨酸对Ti转化的丹参组培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李国婧 王树才 夏凯 周燮 1(13)…………………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的产量形成特点路季梅 杨家庆 宋令荣 程在全 普双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野生比克氏棉的种子无腺体(无棉毒素),而植株上有腺体的珍贵特性,转育到栽培四倍体棉种上。先用栽培二倍体亚州棉(A_2A_2)与二倍体比克氏棉(G_1G_1)杂交成异源二倍体A_2G_1。将杂种染色体加倍,合成异源四倍体A_2A_2G_1G_1。再与栽培四倍体陆地棉杂交,组成三交种合成异源四倍体。并分析了三种杂种的性状遗传学及细胞学。为培育棉、油、蛋白质三位一体的抗虫新棉种,提供了种质。  相似文献   

1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6):i001-i004
哈尔滨地区田间禾本科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的调查…………………………………刘亚光,李柏树,赵滨1(1)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赵秀兰,王桂玲,邹立尧,等1(6)番茄属(Lycopersicon)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李景富,赵凌侠,许向阳,等1(11)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Ⅲ)——农艺性状间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王超,张韬,范金霞1(17)脱硫菌的培养驯化与降解硫化物性能的研究…………………………………………………王帆,李淑芹,许景钢1(21)黑龙江…  相似文献   

16.
异常棉(G.anomalum)原产非洲,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区,少量在南部非洲.据研究,异常棉的染色体组为B_1,2n=26,具有纤维高品质潜力基因和胞质雄性不孕基因,抗旱性较强.拉马钱特朗(1964)用亚洲棉×异常棉的杂种与亚洲棉回交,杂种的产量超过对照.且结合了异常棉纤维细的特点,没有表现出不利性状,可作为育种材料.纳戈拉金等(1965)在亚洲棉×异常棉再与亚洲棉口交的F_2中,选到2个系,所有经济性状的平均值都超过亲本亚洲棉,其中有8株棉花具有较细的纤维(直径小于22微米).在回交一代中出现超亲分离.  相似文献   

17.
第 一 期旱育长秧龄抛秧稻的栽培特性及技术研究陈小荣 ,潘晓华 ,石庆华 ,等 (1)…………………………………………………多环境下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左清凡 ,刘宜柏 ,潘晓云 ,等 (8)…………………………………………………………多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左清凡 ,刘宜柏 ,潘晓云 ,等 (16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细胞学研究贺国良 ,贺浩华 ,刘宜柏 ,等 (2 4)………………………………………………………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率分析及模型研究———Ⅱ .不同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农学陆地棉芽黄指示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普通小麦一族毛麦染色体异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分析王学德潘家驹1(1)王苏玲‘陈佩度邱伯行枉推下游大豆地方品种抗早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刘良舟低温和于旱锻炼对杂交粳稻无性系抗寒性的生理效应··················……龚明 黄王村盖钧锐刘大钧马育华刘友良1(9)1(15)1(22)大豆第二滚叶一生中同化物供应能力及其输出动态研究·,·····,·····一李培武对减地棉一个芽黄性状标记的雄性…  相似文献   

19.
第 1期农学粳稻台中 6 5及其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1花药培养特性姚 焱 ,卢永根 ,刘向东 ,等 (1)…………………………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陆秀明 ,黄 庆 ,刘 军 ,等 (5 )……………………………………………………………………………施氮量对两优培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王秀芹 ,张洪程 ,徐巡军 ,等 (9)……………………………………………………………甘蔗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生化性状的研究谭中文 ,梁计南 ,谭志勇 ,等 (14 )………………………………………………………刈割、AM真菌和施磷对根箱栽培中柑橘和柱花草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棉属有丰富的种质资源,野生棉具有栽培棉种所缺乏的许多优良性状,为了将野生澳洲棉和达尔文棉的优良性状导入陆地棉,以期改良栽培种陆地棉。本研究通过陆地棉和C组野生澳洲棉远缘杂交获得杂种F1,并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将加倍成的异源六倍体与野生四倍体达尔文棉杂交,获得陆地棉、澳洲棉、达尔文棉的三元杂种,并对该杂种进行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鉴定。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三元杂种有三个亲本的遗传特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果表明后期存在异常行为,主要表现在6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均等分离,使得末期形成大量的多分体,这些多分体会进一步发育为败育花粉粒,统计结果表明正常花粉粒只占18.3%,导致该杂种高度不育。本研究不仅合成了综合三个亲本特性的三元杂种,也为该杂种不育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并为棉花新种质的创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