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历镇从1994年开始引进种植莲,推广莲-稻栽培模式。2004年推广面积1500亩,亩产红莲80公斤,晚稻472公斤,亩年产值3000多元。经过几年来的经验摸索,现将莲-稻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3.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  一、稻-稻-瓠模式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明显采用稻-稻-瓠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年纯收入可达3663元,比传统的稻-稻-麦栽培模式增加收入2826元。  2.避开茬口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冬季许多高值作物由于收获期迟,种植早稻的时间较紧,若冬季种植长瓠,4月中旬即可收获结束,有利于早稻的种植,解决了季节紧的问题。  3.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由于冬种蔬菜施肥多,特别是有机…  相似文献   

4.
“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祖坦 《福建农业》2006,(10):10-11
充分利用闽侯县紧靠福州市地理优势,发展“稻-稻-萝卜”种植模式,既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又能达到培肥地力效果。我局于2004年在荆溪镇关东村示范推广“稻-稻-萝卜”高产栽培模式,经现场验收,每亩早稻产量493.5公斤,晚稻产量483.8公斤,萝卜产量3250公斤,比种植双季稻增收一季萝卜,增加产值1950元,增加纯收入1065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余祖建 《福建农业》2006,(11):13-1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县越来越多的平原双季稻区推行菜一稻一菜栽培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温光资源及冬闲田,合理轮作,取得粮经双丰收。马铃薯-中稻-甜豌豆栽培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模式在我县的岚下乡、仁寿镇各村、建西镇洋口镇的上风、石溪、沙墩等村的安下村等乡镇大面积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亩纯收入3500元左右,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针对明心寺镇距离资中县城较近,以及本镇油沙质干田多的实际情况,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把推广"粮经"栽培模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之一,改过去"稻-油"、"稻-麦"为"稻-菜-菜"、"菜-稻-菜"栽培模式,使该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效,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稻-稻-蚕豆模式是福鼎市传统的三熟制栽培方法,在2000年之前都是分散种埴,体现不出规模效应、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自从2001年开始,店下镇率先开展稻田蚕豆连片种植,从当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目前的上万亩。稻-稻-蚕豆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在我市蓬勃发展,带动了秦屿、硖门、山前等乡镇,促进了全市冬季农业全面发展。店下镇已成为我市优质蚕豆生产和销售中心,  相似文献   

8.
墨江县稻-稻-豆一年三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稻-豆栽培模式在墨江县低热河谷地区的推广试验,获得了稻豆双收的成果,实现了一年三收的目标。作者介绍了墨江低热河谷地区稻-稻-豆一年三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马铃薯-中稻-菜(甜豌豆)栽培模式中的马铃薯、水稻、甜豌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断地提高土地生产率,笔者在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什洋村进行“稻-菜”耕作制度试验,并采用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技术经济效益进一步评价、总结和对比分析并提出建议:①采用“单季稻-萝卜-马铃薯”栽培模式,是确保粮食安全,资金利用率最高的栽培模式。②采用“双季花椰菜”栽培模式,能充分利用高山越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莲之乡”建宁县依据自然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结构,采用复合种植模式优化配置农田。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是利用当年新植莲子的水田,冬季翻梨晒白整畦栽植烤烟,第2年烟叶采收后轮作水稻,实现了两年三熟制栽培。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地协调了烟粮、烟莲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农民以种植烟叶、水稻、蔬菜(莴苣)及柑橘为主,多年来推广烟-稻-菜栽培模式效益显著,重点介绍了烟后稻和稻后菜(莴苣)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稻草综合利用为主轴,辅以高效的栽培模式,实行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薯田套种西瓜,瓜后种植晚稻的薯-瓜-稻轻型、高效、环保栽培模式,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瓜、菜兼顾,环保与经济效益兼顾,当前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兼顾,方法简便,省工省力省开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对辽宁中南部稻实行地膜冬小麦与优质早熟稻复种栽培模式及技术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田间试验结果做了初报,从而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麦稻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还为综合利用稻田,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及这种栽培模式配套技术体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是一种典型的提高冬闲田利用和增加农民收入模式,具有生态高效的特点,不仅可以优化农田生态系统,而且可以提高栽培经济效益。因此,文章以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模式为对象,阐述了这一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结合贺州八步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情况,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是一种典型的提高冬闲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模式,具有生态高效的特点,不仅可以优化农田生态系统,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以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模式为对象,阐述了这一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结合贺州市八步区稻—稻—木耳轮作栽培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该栽培模式的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2003—2005年三明市在海拔300—500m耕作区,示范推广稻(烟草)-稻-莴苣、辣椒-稻-莴苣、早稻-再生稻-莴苣、菜(西瓜)-稻-莴苣等一年3熟多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3年共示范推广1万hm^2以上,其中示范片1000hm^2,一般田块早稻产量400kg/667m^2、晚稻产量500kg/667m^2,全年稻谷产量90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稻—稻—菌三熟栽培模式是经济环保的栽培模式。该文介绍稻—稻—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早杂优、晚季稻、稻后菌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县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稻”栽培模式在丹阳、蓼沿、潘渡、东湖等乡镇普遍推行,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万亩.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瓜-稻”比“稻-稻”每亩年可增收1640-3140元,除头一季西瓜获高效益外,还能充分利用西瓜后作土壤肥力、光温资源等优越条件,夺取晚稻的超高产,每亩晚稻产量可达到600-7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生态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露天栽培双孢蘑菇是近几年在我国四川、湖北等省出现的一种新的"稻-菇"轮作栽培模式。据初步统计,2007年湖北安陆市的稻田栽培双孢蘑菇面积已发展到近400亩,笔者对这种稻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及出菇现场情况进行了考查,以下就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