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获得和使用优质高产蜂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优良品种与优质高产蜂王的关系优质高产蜂王(以下简称好王)来源于优良品种。良种是前提,辅以正确的育王技术手段,才能育出好王。劣种也会育出蜂王,但受劣种自身遗传因素的制约,不能表现出优质高产的性能,生产效益不会好。有了良种,但育王技术不恰当,同样育不出好王。孬王不能充分延续和遗传其优良性状,故同样达不到目的。因此,良种不等于好王,好王又无法替代良种。前者为育种技术,后者为育王技术,两者必须统一。即选择并使用优良品种,运用良好的育王技术手段,才能育出良种好王,使其优良性状及生物学特性一并发挥出来,取得优势和效益。运用人工育种技术,使其优势更为明显并得以保持,并且有多面性。2良种好王具有的主要特点及优势2.1繁殖方面:产卵力强,日产卵多,外界有蜜粉源,日产卵量应达2000粒左右或以上;育成效率高,繁殖速度快,适龄蜂(无论采集蜂与越冬蜂)出房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繁殖成强群。且能维持强群。一般双王群应维持16~24框蜂,单王群应维持12框蜂以上而不发生“分蜂热”,在保持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双王8框平箱群应在30天左右满继箱。2.2采集力强,群势稳定:工蜂体格健壮,寿命长,群体强大,蜂群整体能维持较高的日产蜜量和较长的...  相似文献   

2.
蜂王质量好与坏对蜂群至关重要,优质的蜂王产卵力强,育出的蜜蜂体健,采集力强,产蜜多,产浆量高,适应性好,抗逆性强,是养蜂人的理想品种。为此,一些养蜂者不惜高价购买高产优质种王,  相似文献   

3.
张国彬 《中国蜂业》2000,51(3):20-20
养强群夺高产是养蜂者的心愿与目的 ;在同等条件下 ,有了强群就能获得高产。蜜粉源和气候是饲养强群的外因 ,蜂王的优劣是饲养强群的内因。由此可见 ,培育优质蜂王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根据经验可以在形体上目测蜂王优劣 ,蜂王体大匀称 ,胸部宽阔 ,腹部圆长 ,行动稳健的为好蜂王 ;反之 ,体小瘦长 ,腹部尖细 ,爬行惊慌的为劣质蜂王。一、育王时期的选择蜂场进行人工育王更替老、劣王 ,应从春末开始 ,秋末结束。春季应选择在群内有雄蜂出房时育王 ,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在 3月末 ,此时气温逐渐变暖 ,育王的成功率较高 ;夏季应选择在蜜粉源十分丰富 ,…  相似文献   

4.
耿玉兴 《中国蜂业》2002,53(2):37-38
自养蜂以来,多次结合有关资料介绍的方法进行人工育王,得出以下结论。 1、王台内剩余的王浆多,育出的蜂王不一定就大,也不一定就优。1998年春、秋两季用同一高产王的幼虫育王,育出两样蜂王;早春育王后王台内剩余的王浆……  相似文献   

5.
(十)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是通过严格选择种群,利用工蜂房内早期幼虫或卵,改造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出优质的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1.育王条件:为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蜂王,育王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丰富的蜜粉源:从工蜂造王台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知道,养蜂中蜂王很关键,有自然分蜂王、急造王、人工育王(分移虫、移卵),最好是自然分蜂王,这是蜜蜂本身的意愿,因气温环境适宜,蜂群强大了,所以育的王好。而人工育的王,是人为挑选移到王台里的虫或卵,就没有蜂王自己产到王台里的好。所以在有分蜂热的蜂群里,用人工王台诱导蜂王在其中产卵育的王,与自然蜂王本质是一样的,可以说是用最简单轻松的方法育出最优质的蜂王。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8.
张东方 《蜜蜂杂志》2005,25(9):16-16
养蜂育王,虽然是一项简单的养蜂技术,但却对每个养蜂人来讲,举足轻重。王优则群强,群强则王优。一个蜂场不但要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强壮的蜂群,而且还要有优质的蜂王,才能长久不衰,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那么,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蜂王呢?现就近几年来笔者自己的实践与观察谈点看法,妥否,仅供大家参考。1育王的时间育王,大家都知道,一年春、夏、秋三季都可以,但各个时期所培育的蜂王质量不一,各有特色。据笔者实践:春季育王,蜂群有自生、自繁、自强的“愿望”,加之外界蜜粉源丰富,物候适宜,所培育出的蜂王个体大、产卵快、有耐力,不易起王…  相似文献   

9.
人工育王     
许忠林 《蜜蜂杂志》2004,(12):26-26
1 育王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天气、蜜源、蜂群群势3个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才可培育出优质蜂王。一般在气温不低于15 ℃,蜂巢温度为32~35 ℃和相对湿度为75 %的条件下较适宜;在蜜粉充足的时期,挑选适龄蜂最多的蜂群为育王群;育王前将所选群的蜂王囚禁9天以上,做到群内无虫。2 选择优质王台2.1台基的大小先要选好优质适宜的王台基,最好用蜡制台基,台口直径以8~9 mm为宜,王台基太小影响处女王在台内的发育;太大育出的处女王个头反而小,也不健康。2.2 利用自然王台基在同一条件下,蜂群自然分蜂培育出的自然王的体质要比人工育出的好,其婚飞时间…  相似文献   

10.
马培德 《中国蜂业》2006,57(3):16-16
误区一:人工育的蜂王一定比自然蜂王好不可否认,人工育王是养蜂技术上的一大突破,有了人工育王,蜂场随时可以补充蜂王.换王或换种。但在同等条件下,自然蜂王的素质远远超过人工育王.,根据笔者数十年的观察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蜂王的质量制约着蜂群的经济效益,提早有计划地进行育王,是获得蜂产品优质高产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高寒山区蜂群越冬期长,3月末4月初蜂群出窖后,经过35~40d才逐渐进入增殖期,怎样提早育王、提高蜂王质量已成为高寒山区蜜蜂饲养的难题,作者就此作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郎雁 《中国蜂业》2012,(Z2):44-45
一个好的蜂群需有一只优质的蜂王。人工育王或利用自然分蜂王台育成的蜂王,必须严格挑选,选优去劣,才能保证蜂场的蜂群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中的优质高产蜂王是夺取养蜂高产稳产的关键。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蜂王呢?笔者根据长期育王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材。目前我国除部份山区饲养“中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饲养“西蜂”,由于我国南北气温与蜜源差异,北方多引进耐寒的高加索蜂王;喀尔巴阡蜂王、东北黑蜂王等品种。长江流域及广东、广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看到孟凡拯先生的文章后 ,想起我在 1 991年一次育王时偶然碰到的问题 ,今写出来与专家及蜂友共讨。1 991年 8月初 ,我和以往一样进行复式移虫育王 ,为了能获得体格粗壮的高产王 ,特地选择了王浆特高产、群势达 1 2框足蜂的蜂群育王。此时外界气温适宜 ,有蜜有粉。心想 ,凭这些条件 ,一定能育出上好的蜂王。其间查看王台 ,一个个都特粗、特长 ,看着如此大的王台、心里美滋滋的。可是 ,蜂王出房后 ,个体都较小 ,还有 4只“侏儒王” ,跟蜜蜂差不多大。我很纳闷 ,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育出的处女王却这么小呢 ?为了搞清原因 ,我决定同样方法继…  相似文献   

15.
现有养蜂著作在谈到育王组织交尾群时 ,都毫无例外地采取在处女蜂王出房的前 3天组织好交尾群 ,处女蜂王出房的前 1天选择个大、端正的成熟王台介绍到交尾群内的方法。笔者认为 ,由于交尾群蜂量有限 ,特别是那些只有数百只或 10 0 0多只蜂的小核群 ,调节巢温和防盗蜂侵扰的能力都较弱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台内蛹后期的正常发育 ,致使处女蜂王提前或推迟出房 ,因此质量可能变差 ;尤其是饲养“浆蜂”育王 ,如果仍沿用介绍成熟王台组织交尾群的方法 ,就显得很不适应大量培育优质产卵蜂王的要求 ,亟待对此进行改进以提高育出优质蜂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也谈育好王     
王台内王浆多育出的蜂王反而小真有其事。我认为王台内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反而小这一问题是王台内王浆的内在质量差异造成的。王浆质量差是否是高产浆蜂变异过程中的劣迹显露 ,值得探讨。杂志上报道越是产浆多蜂群越容易培育出“侏儒王” ,这已是显然的事实。2 0 0 1年秋季 ,我在蜜型蜂群育王 ,头天向 2 0个王台内移虫 ,不点浆。第 2天检查有 1 2个王台被接受。于是我对1 2个王台采用复式 ,余下的 8个不接受的王 ,不点浆又移入幼虫。介绍王台前检查 ,复式移虫的王台比较大。新王交尾产卵后 9天检查 ,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我建议蜂业界…  相似文献   

17.
为何人工蜂王的某些特性不如自然蜂王?由于人工育王能有计划按时养出所需王数并能准确掌握蜂王的出房时间,为蜂群的增殖、良种的普及以及生产赢得主动等有利方面。所以,养蜂者较为普遍地用“人工育王”手段来达到增加蜂群或更换蜂王等目的。但是,人工王不具备自然王的...  相似文献   

18.
培养适应本地区饲养的优质高产蜂王,需经过一系列的工作过程.种王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是后代优质高产的内在因素,只有通过良好的育王手段使其优良性状和生物学特性得以发挥,不断运用育种技术选优去劣,才能获得理想的生产用王,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说:“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育出蜂王的好坏,是关系到蜂产品收成的大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育王知识:父母群的选择育王前,必须有计划地在蜂场中挑选生产性状良好的蜂群作为育王的父、母群,或是具有某一特长的蜂群进行定向培育。在育王季节随便拼凑的养王  相似文献   

20.
自养蜂以来 ,我多次结合有关资料介绍的方法 ,进行人工育王 ,得出以下结论。1 王台内剩余的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不一定就大 ,也不一定就优。 1 998年春、秋两季用同一高产王育王 ,得出相反的两种结果 ,早春育王后王台内剩余的王浆较少 (但也够吃 ) ,育出的蜂王个体大 ,在以后的生产中表现也好。而 7月中旬 ,群势强壮后育王 ,王台内剩余大量的白色王浆 ,王台也非常大 ,但蜂王出房后个体小得都让人难以置信。2 移虫次数多少 ,对于育王的接受率有关系 ,即复式移虫可以提高接受率 ,但与蜂王的质量和个体大小没有关系。近几年以来我都是采用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