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鸡恶癖是指鸡与鸡互相啄叨或群鸡集中啄叨一只鸡,使被啄鸡伤亡。雏鸡、中雏、成鸡都可发生恶癖,而以雏鸡和中雏发生较多。常见有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 发生鸡恶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饲料原因 饲料配合不当,日粮中植物性蛋白质含量不足;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少;食盐不足: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饲料型不合理;日粮中缺乏沙粒;颗粒性饲料过多,造成采食时间  相似文献   

4.
恶癖是各种年龄、品种和用途的鸡都可发生的一种摄食行为反常表现,并由此使鸡群之间相互啄食对方的机体而造成损害。按啄食目标的不同,(?)啄羽癖、啄肉癖、啄趾癖、啄肛癖和啄蛋癖等。其中以啄肉癖和啄肛癖最为严重和残忍,称为同类残食癖。其它各种恶癖称为异食癖。不过狭隘的异食癖不是鸡群之间个体相互啄食,而是单独啄食环境中的异物,如石灰、泥土、枯树叶、木屑等,不在恶癖之列。  相似文献   

5.
所谓产仔母猪恶癖是指母猪在产仔时由于子宫剧烈收缩、疼痛难受或俗称"苦毒"进而导致攻击人、咬食仔猪的一种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6.
7.
1鸡恶癖的预防措施 1.1适时断喙修喙 断喙.就是借助专用的器械将鸡喙尖端断去,断喙后上喙稍短,下喙稍长.使鸡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恶癖彤成。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恶癖,但能降低恶癖发生率及减轻机体损伤,还可节省饲料。  相似文献   

8.
在养鸡业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可引起鸡群中出现各种恶癖。特别是幼雏和初产的小母鸡最容易发生食羽、食血、啄肛、啄趾和吃蛋等恶癖。被啄鸡一但转为啄肛,把鸡肠拉  相似文献   

9.
恶癣鸡一旦出现,很快会蔓延整个鸡群,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达50%。即使激发因素消失,恶癣在鸡群中往往也将持续,导致鸡受伤、残废、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现代兽医学的观点看,鸡恶癣是不完善的人为条件诱发鸡先天性遗传因素而发生的一种应激综合征。本文针对不同人为条件给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奶牛恶癖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恶癖症在大、中、小型奶牛场都有发生,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给奶牛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异食癖舍饲奶牛的异食癖是一种异常行为,多数是营养缺乏、烦躁不安或生理性紧张而造成的。奶牛常见的异食癖有玩舌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猪咬架恶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供业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1改善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以减少恶癖发生的机会。一般养殖场每群鸡以200—300只为宜,专业户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饲养密度过大,鸡活动空间减少,呼出二氧化碳和排粪较多,鸡舍空气污浊,既影响鸡只健康,又易发生恶癖。  相似文献   

13.
14.
(接上期)3.1.3.2晚期断喙。上喙和下喙分次断。上喙用烧红的剪刀断去1/2,下喙断去1/3(均指从喙尖到鼻孔的长度)。断后用电烙铁修整锐角,使之钝圆。烧烙时将鸡脖子拉直,再用一薄铁板压住鸡舌和黏膜,避免烧伤舌尖及黏膜。  相似文献   

15.
鸡恶癖多发生于集约化养鸡场,是养鸡业的常见病。本病各年龄、品种鸡四季均易发生,以幼雏和中雏多发,密集饲养和笼养发病率更高。一旦发生,很快蔓延全群,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高达50%。即使激发因素消失,恶癖在鸡群中也将持续,其可导致鸡受伤、残废、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一)鸡恶癖的发生原因 1.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或各种营养物质比例失当.如日粮营养不全价,动物性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青饲料或粗饲料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家禽》1994,13(1):4-6
  相似文献   

18.
鸡恶癖也称啄癖、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品种的鸡均能发生,尤以雏鸡、中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和笼养鸡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动物发生恶癖临床多见,症状简单但原因复杂,无特定的病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种症状体现,对养殖户和门诊医生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现笔者将临床常见的几种恶癖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