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办法对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清CA125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血清CA125水平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II、IV期组明显高于I期、Ⅱ期组(P〈0.05),术后6个月复发者血清CA125水平较术后1个月增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病情评估、疗效和复发监测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125检测在卵巢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75例恶性卵巢肿瘤(包括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62例.非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13例)、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盆腔结缔组织炎、96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3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及52例健康女性的血清CA125值.并结合其临床表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CA125值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和非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缔组织炎患者血清CA125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CA125的表达与上皮性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期、化疗疗效密切相关(P〈0.01)。结论,血清CA125作为卵巢肿瘤标记物的重要指标,应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最佳妊娠时机和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分析206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排除其他不孕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总妊娠率为67.0%(138/206)。Ⅰ~Ⅲ期的总妊娠率明显高于Ⅳ期(P〈0.05);Ⅱ、Ⅲ期术后1~12月的妊娠率明显高于1a后的妊娠率(P〈0.05)。Ⅰ期无辅助药物治疗,Ⅱ~Ⅳ期辅助药物治疗者的术后妊娠率、流产率与无辅助药物治疗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后1~12月是妊娠最佳时机,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不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以因盆腔疼痛和(或)不孕接受腹腔镜检查的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腹腔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计算腹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根据AFS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观察腹腔镜检查诊断具体分期的准确度。结果:腹腔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1.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6.3%、准确度为86.4%。腹腔镜对Ⅰ期的诊断准确度为95.2%,对Ⅱ期的诊断准确度为83.2%,对Ⅲ期的诊断准确度为78.8%,对Ⅳ期的诊断准确度为85.2%。结论:腹腔镜检查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较高,但是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相对较低,且对于具体分期的诊断,腹腔镜的准确度仍然不是非常理想,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以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经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3例,月经第1天开始服药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mg.连续服半年。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B超情况及副作用,并检测用药前、用药3个月、停药3个月的性激素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的症扶、体征经治疗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占75.9%.改善者占24.1%;B超显示显效者占79.5%.有效者占20.5%。用药3个月血孕激素及雌二醇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但停药3个月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用药后出现轻微潮热9例.性欲减退4例.轻度食欲减退2例,1例于用药第3月丙氨酸转移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余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激素水平停药后无明显变化,可避免产生低雌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比较黏附分子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度,以探讨CD4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在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与对照组子宫内膜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腺上皮CD44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由此可知,CD44在异位内膜的异常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本试验结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分别对139例原发性和167例继发性不孕患者的官颈分泌物进行UU、MH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EMAb。同时选择健康已孕妇女102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及继发性不孕组UU、MH感染率及AEM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UU、MH感染率、AEMA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孕组中支原体感染阳性患者A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患者(P〈0.01)。结论:女性不孕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免疫因素有关,且AEMAb的产生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38例EM和87例非EM患者的病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价初诊时的血清CA125水平和NLR对EM的诊断价值。采用以logistic为基础的数学方程将二者进行合并,分析二者联合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 EM患者血清CA125水平以及NLR均较非EM患者明显增高(P<0.01)。CA125+NLR诊断E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较CA125(0.80)和NLR(0.70)增高(P<0.05)。CA125>36 k U/L与NLR>1.79均与EM独立相关(P<0.01)。结论 CA125与NLR均对EM的诊断有益;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助于提高EM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40例和孕三烯酮组34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1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孕三烯酮组于术后1周口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两组均服药6个月,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2.5%vs 26.5%,P〈0.01)。结论术后应用米司非酮的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系统地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利用在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O)中寻找到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两套芯片数据,运用非参数的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有序基因列表秩积算法及R程序包进行了元分析,并将其与单个芯片t检验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显著性相关的两个重要基因THBS1和THBS2及其参与的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通路。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干细胞(endometrial stem cells,EnSCs)是存在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具有多项分化和无线增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增生和修复与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活动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异常增殖所导致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均与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增殖密不可分。该文主要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起源、分离、培养、鉴定、分化潜能以及在妇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NG-IUS(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曼月乐)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曼月乐宫腔放置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期及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A1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AM对患者性激素无明显影响,并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中sCD44、CAl25和TS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单克隆夹心EusA、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46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CD44、CAl25和TSGF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卵巢癌Ⅲ/IV期患者血清sCD44、CA125和TSGF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癌I/II期患者,卵巢癌Ⅱ期患者仅CAl25水平高于卵巢癌I期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sCD44、CAl25和TS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手术治疗6个月后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卵巢癌患者血清sCD44水平与CAl25和TSGFT水平呈正相关(r=0.7256、0.5764,均P〈0.01)。结论检测血清sCD44、CA125和TSGF水平的变化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术后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及诊断意义。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MRI检查用Vectra0.5T超导成像系统,行横断及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MRI能很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陈旧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粘连这两个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1~2个月,患者全部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者42例,改善19例,无变化7例,有效率达89.7%。行超声检查,附件包块及子宫腺肌病声像图显示显效41例,有效22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92.7%。服药前卵泡期子宫内膜的厚度(7.51±0.82)mm与服药后子宫内膜(7.64±0.73)mm的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清雌二醇、孕激素较治疗前降低较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睾酮则变化不明显。不良反应为恶心、潮热,发生率为14.7%。随访1a内复发率为26.5%。23例不孕患者中有11例3~6个月内妊娠。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疗效。方法:对98例EMT伴不孕患者行电视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盆腔内膜异位结节电灼、粘连分离、输卵管整形及通液等手术。结果:手术时间30~160min.失血量≤80mL.术后住院5~6d,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8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53/88例妊娠,妊娠率为60.2%;术后6个月内妊娠31例占58.5%,7~12个月内妊娠12例占22.6%,12个月以上妊娠10例占18.9%。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EMT伴不孕具有损伤小、疗效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72例临床分析黄诗眷(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湛江524001)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种妇科常见病,从而引起普遍的关注。该症的发生、发展与消退是在内分泌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应用激素治疗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sApo-1/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30例正常人及60例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Apo-1/Fas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20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结果Ⅰ、Ⅱ、Ⅲ、Ⅳ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Apo-1/Fa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Ⅳ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Ⅲ期明显高于Ⅱ期,Ⅱ期又明显高于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动态检测血清sApo-1/Fas水平可能对判断宫颈癌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MRI检查用Vectrao.5T超导型成像系统,行横断及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结果:MRI能很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陈旧性出血及周围组织粘连这两个病理改变。病灶呈T1加权为高,T2加权为等或高信号影。15例中,MRI共发现17个病灶(手术发现19个),发现率为90%,定性准确率为100%。结论;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子宫内膜异位的MRI信号较为特殊,MRI对其定性、定位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手术前后CD4+CD29+T细胞变化及其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具有手术指征的EMS致不孕患者36例(手术组),无手术指征EMS患者38例(非手术组),同时选取38例健康女性作对照(健康组).观察EM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4(IL-4)及CA125水平的变化,并将其与妊娠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MS不孕患者CD4+CD29+T细胞、IL-1、IL-4及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1).治疗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CD4+CD29+T细胞、IL-1及CA125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1);手术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CD4+CD29+T细胞、IL-1及IL-4与CA125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妊娠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CD4+CD29+T细胞升高是EMS不孕患者的重要免疫学表现,手术可显著降低该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